王良太出生于1917年,四川省巴中市人,青少年时期,受进步思想影响,王良太对革命心生向往,渴望为拯救国家与民族而战斗。1933年,红四方面军开辟川陕根据地期间,在王良太的家乡积极“扩红”,动员川陕根据地的青年参军参战。王良太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加入红军的。

加入红军之后,王良太主要跟随红四方面军川陕保卫营战斗,期间,他参加了反“三路围攻”以及反“六路围攻”等作战,并在1935年5月跟随红四方面军的主力踏上了长征之路。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在这之后,王良太被调到红一方面军行动,并跟随红一方面军北上,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长征期间,王良太战斗非常勇敢,每次战斗都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尤其是在突破腊子口的作战中,他全身上下七处重伤,但依然竭尽全力掩护主力部队突破腊子口,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达陕北后,王良太继续参加了建设与巩固陕北根据地的作战。同时,他也抓住机会学习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以及军事理论,为后续全面抗战的爆发做好了准备。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陕北的游击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王良太也进入八路军,担任了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4连连长。

八路军115师的连长,建国后授少将,下部队视察时发现雷锋的先进事迹

此后王良太迅速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战斗期间,他所在的团承担主攻任务,全连在王良太的指挥下英勇作战,见证了平型关大捷。因为表现优秀,1938年,王良太升任副营长,1939年,他又升任营长,同时,王良太也多次率部粉碎日本侵略者针对根据地发起的“扫荡”计划,建设与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重建,其中八路军第二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王良太也进入第三师,担任了二十一团团长,此后他主要活跃在盐阜地区,与日本侵略者以及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见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王良太随部挺进东北,参加了解放齐齐哈尔的战斗。在这之后,他担任了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参谋长、第四师师长等职务,率部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等解放东北的一系列作战,为解放东北立下赫赫战功。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改编为39军,王良太继续在39军作战,平津战役之后,他担任了39军115师师长,并继续随军南下,参加了衡宝战役、广西战役,为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王良太留在广西,参与领导了剿匪等工作,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新生的政权。抗美援朝爆发后,王良太率军入朝参战,参加了解放平壤、攻克汉城等作战。1952年,他升任38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次年,王良太返回国内。

回国之后,王良太担任了东北军区工程兵部主任,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在这之后,王良太又担任了沈阳军区工程司令员,1959年,他下部队调查研究,发现了雷锋的先进事迹,此后他不仅亲自布置培养、做好雷锋事迹的宣传工作,而且还多次找雷锋谈话,为后来的向雷锋学习运动打下基础。

1965年,王良太改任内蒙古军区参谋长,后续他又担任了军区副司令员,继续为我军的革命化与正规化建设殚精竭虑地贡献。1991年,王良太因病去世,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