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元盛世,万国敬仰,礼乐昌盛至极。但此时,一场内乱突起,盛世崩塌。叛军占领长安,百万人口都城变地狱;睢阳之战三万百姓惨遭煮食。动乱之怖,盛衰之变,值得深究。
【盛世大唐的繁华景象】
大唐开元时,中原昌盛。长安城尤为繁华,高楼矗立,街市喧嚣,商贾众多。富户车马华丽,仆从相随;寺观香火鼎盛,僧尼虔诚礼佛,烟雾缭绕。
长安城心有一街,名曰“阙里”,汇聚顶尖文人雅士与达官贵人。彼等或在书院授业,或于酒肆品茶,或游园林,或观剧场,尽享无忧闲适之生活。
佳节之际,长安城内外尤为喧嚣。城中庙会接连不断,艺人商贩络绎不绝。城外,百姓踏青游玩,赏花、垂钓、嬉戏,共庆盛世,欢度时光。
大唐国力昌盛,吸引全球使节前来朝见。西域、南诏、日本、高丽皆派使臣渡海朝贡,携异国珍宝与绝技,于长安展示,赢得全城瞩目。
大唐盛世,国泰民安,礼乐昌明至极。长安作为京师,富庶无比,乃当时世界最辉煌都城。但此盛世即将被动乱打破,长安亦将由天堂沦为地狱。
【唐玄宗昏庸腐化导致朝野失控】
盛世虽辉煌,却暗藏衰亡之兆。大唐开元盛世末期,唐玄宗年逾六旬,不复英明。他沉迷于后宫,更被杨贵妃迷惑,心智尽失。
杨贵妃性格不羁,唐玄宗却极为宠爱。春日里,她为表亲近,欲为干儿安禄山行“洗儿礼”。遂令宫女备浴,贵妃亲为安禄山沐浴,场面荒唐至极。
安禄山,唐玄宗重臣,掌大唐精锐驻军。因杨贵妃荒淫,对唐室生怨。遂假意认其为干娘,私下却密谋反叛大计。
朝野上下反响强烈,宦官为媚杨贵妃阿谀奉承,朝中大臣失去气节唯命是从,将领们也堕落为安禄山等奸臣的追随者。
大唐文武百官,本为社稷栋梁,今却沦为腐化之徒,或私欲横流阿谀奉承,或权势之争勾心斗角,不顾国家未来。唐玄宗虽号明君,却被杨贵妃迷惑,终日沉迷后宫,不理朝政。
【安史之乱爆发全过程】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山于范阳节度使府骤起叛乱,率二十万大军,以“奉密诏讨杨国忠”为旗号,掀起了一场震撼天地的大动乱。

起初,唐玄宗轻视安禄山叛乱。他派高仙芝、哥舒翰等精兵平叛,不料被叛军轻易击溃。更甚的是,他强令哥舒翰出关,导致潼关失守,叛军势如破竹,直逼长安。
长安失守的消息如晴天霹雳震撼朝野。百官震惊哗然,人心惶惶。唐玄宗顿悟事态危急,急带杨贵妃及亲信逃离,弃城中无辜百姓于不顾。
叛军速占长安,彻底洗劫此昔日繁华都城。宫室尽焚,财宝被夺。无辜百姓惨遭屠杀掳掠,昔日百万人口之城,瞬间沦为死寂废墟。
长安失守后,叛军东南挺进,迅速攻占洛阳、邙山等地,战火延烧至淮河流域。朝廷大军屡战屡败,无法阻挡叛军的凌厉攻势。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史之乱肆虐至极点,叛军掌控关中、河东、陇右及冀、并等十余军政要地,所经之处皆遭荼毒,百姓生活困苦。
面对严峻形势,朝廷采取绝地反击:赐死杨贵妃一族以除祸根,立太子李亨为新帝团结将士,再从各路征调精锐,四面出击向叛军发动总攻。
天宝十五载,朝廷渐扭败局。张巡、郭子仪等战功显赫,叛军动摇。至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安史之乱平,然战火绵延八年,致大唐国力遭重创。
【长安沦陷:十室九空,百姓遭殃】
天宝十五载(756年)三月,长安城遭叛军攻陷。昔日繁华的盛世都城,瞬间在叛军肆虐下沦为火海,满目疮痍。
叛军攻入长安,百官已遁。唯平民无助,直面暴行。叛军肆意掠夺,宫室付之一炬,金银珠宝被洗劫殆尽。
宫殿被焚,所剩无几,官府建筑尽毁,无寸木留存。往昔的辉煌宫殿,今唯余焦土,叛军肆虐,长安遍地废墟,火光映天。
更为悲惨的是,叛军对无辜平民实施了残暴的杀戮与掠夺。他们不是将百姓活活烧死,就是将之掳走,当作奴隶或食物来源。
中间畿内,仅剩数百户,市井荒芜,荆棘丛生,如豺狼之域。昔日百万人口的长安,遭叛军蹂躏成死城,繁华街市空荡,余者皆被杀或掠。
叛军暴行未歇,长安寺庙亦遭劫。佛像毁损,香火断绝,虔诚僧人亦难幸免,或命丧黄泉,或被掳掠而去。
千里之地,人迹罕至,满目荒凉。叛军肆虐处,断壁残垣遍地,烈焰熊熊。长安城中,百姓或亡或俘,唯余野兽哀鸣回荡。
曾繁华的都城今成炼狱,叛军肆虐,宫室寺庙、贫富皆难幸免。长安城内,断壁残垣遍地,哀嚎不绝,十室九空,人迹罕至,千里之内满目萧条。
【睢阳保卫战:三万百姓被煮熟吃掉】
安史之乱起,叛军迅速攻陷关中、河东等地,战火蔓延至淮河流域。睢阳城身为河南要塞,其战略防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天宝十五载六月,叛军十八万大军猛攻睢阳城。城中仅张巡亲率七千将士坚守,局势万分危急。
叛军猛攻睢阳城,重兵连番轰击。城内张巡虽人少,却誓死抵抗,毫不退让。叛军每次攻城,皆遭城头将士猛烈反击。
战事延至十月,叛军攻城愈烈,张巡麾下将士逐渐陷入绝境,双方攻防交织,形势愈发危急。
围城日久,初时杀马为食,马尽后,继而食妇人老弱,总计食三万口,以充军粮,此乃张巡之令。
睢阳城内顿时哭声震天,手无寸铁的妇孺老弱被残忍杀害,其肉被烹煮后分给将士为食。史书记载,惨遭此厄运的人数竟多达三万。
面对惨痛屠戮,睢阳将士心滴血,含泪吞噬战友血肉。他们深知,此举为保国土之无奈,乃是大唐存亡的最后一战。
将士们明知将死,却无人背叛。睢阳守军对残酷屠杀并非无感,含泪吞噬同胞血肉,深知此乃为保家卫国所迫的无奈选择。
睢阳城内悲剧连连,叛军攻城愈发猛烈,张巡麾下将士逐渐耗尽。至十月底,睢阳城终陷落,张巡英勇捐躯,战死于沙场之上。
睢阳城陷,仅余遗民四百余。昔日繁华之地,今已荒凉。叛军肆虐,无辜民众惨遭屠戮或被掳,悲剧再次重演。
【结尾】
睢阳保卫战虽败,张巡及将士们却以鲜血生命谱写保家卫国壮歌,不惜同袍血肉充饷,只为多守一日。其视死如归之精神,乃大唐最终复兴之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