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超人查理·芒格说:真正赚大钱的,不是在买入或卖出的时候,而是在耐心等待中。
–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而非仅为了个人幸福
① 芒格强调“学习所有重要学科的所有重要道理”;
② 终身学习是“道德责任”;
③ 不学习就无法识别错误;
④ 知识能帮助我们避免“人类灾难性错误”;
⑤ 芒格把独立与理性视为对社会和自我的责任
#理财##以书之名#
–凡事尽力而为,别计较结果
① 爱比克泰德的格言“凡事尽力而为,别计较结果”被芒格奉为处世准则;
② 这与“控制情欲”相连;
③ 芒格强调过程理性而非结果导向;
④ 巴菲特称他能在最短时间内看清商业本质,说明他专注于本质而非结果;
⑤ 这一原则帮助投资者长期保持冷静与纪律
#理财##以书之名#
2. 投资越做收益越大,工作越做收益越小。不管你是否承认,人的劳动价值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的,总有比你更年轻、更聪明的人抢走你的工作。但投资,你的经验越丰富、利润越丰厚,你的护城河就越宽,时间是你的朋友。
3. 做投资只需反复把标的、价格、时间、风险琢磨透,就具备了赚钱所需的一切。但你做其他事情,这些要素仅仅是最基本的东西,除此之外还有资源、人脉、政策等等一系列要考虑的。如果你连标的、价格、时间和风险都掌握不好,你做什么样的生意都很难成功;反之,你这些掌握好了,投资就能长期盈利,你从必要性上也不需要做其他工作了。
4. 投资你只需要和自己打交道。别人帮不了你,也害不了你。不存在你竭尽全力做好但别人不给力导致的失败,而这在工作中却经常发生。
5. 现在这个时势,投资的风险不一定比打工大。
6. 投资很难,但要学的总共就那么些东西,耐下心来学和实践,最多一年半载就能学会。其中最重要的一课是学会亏损。投资和工作最大的不同,是你不能指望它按月出粮,但这和做生意是一样的。
我发现长期坚持看书的人都有一个共性!
很喜欢黑塞的一句话: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不知道大家看书的目的是什么,就我而言,我刚开始看书,就是为了想提升自己。
因为会经常情绪低落,会因为外界的声音而影响到自己,会经常的不开心……
后来读苏轼才知道,原来古人早把读书当“精神解药”。
他被贬黄州时,夜里翻着《庄子》,突然拍腿大笑:“原来我从前纠结的’得失’,庄子早写明白了!”
于是有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通透。
汪曾祺在牛棚改造时,裤兜里总揣着本《水经注》,蹲在菜地里看“河水清且涟漪”,心里的荒草便慢慢绿了。
我也有过这样的时刻:去年加班到凌晨,盯着电脑屏幕眼睛发涩,随手抽了本《瓦尔登湖》,梭罗写“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突然就哭了——原来不是生活太糟,是我太久没给自己留一块“静地”。
书不是救命的药,是慢炖的汤。那些被文字泡软的时刻,那些和作者隔空击掌的瞬间,会悄悄把你的焦虑熬成从容,把拧巴熬成舒展。
愿我们都能在书页间找到自己的锚点,在翻书声里,活成更松弛、更自洽的模样。#你有坚持读书的习惯吗?# #读书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你认为读书对你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什么是价值投资呢?就是购入有价值的股票,而后长期持有。价值投资涵盖如下内容。
其一为股权思维。买股票即买公司,做企业的股东。
其二是护城河。企业具备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有不可逾越的底线。
其三为安全边界。股价围绕价值波动,安全边界等于价值减去买入的价格,从公式来看,买入的价格越低,安全边界就越大。
其四是能力圈。要清楚自己的能力界限有多大,唯有长期追踪所持有的股票,才能够深刻理解公司的治理与运营状况。
牛市来了,很多人在一年里就赚了一倍甚至更多,于是开始冒出一个念头,辞职专职做投资,大多数是中年人,在单位看不到希望,和领导关系也不太好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牛市不常在,虽然你今年赚了不少,熊市来了可能也会亏不少,所以还要有一份工作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不要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投资上,这样你的心态基本是有问题的,压力大则心态变,所以做不到好心态就难以有好的决策,亏损就很容易发生了。
所以,不管在单位多么不如意,坚持着干就是了,现在的经济形势,能有份工作就不错了,就不要想着事事皆顺你心了。投资本金再大,收益再好,也永远把投资当作第二职业,不去苛求市场的财富。有则锦上添花,无也不影响生活品质。
不要一直生闷气,你惩罚的不是别人,其实是你自己,人活着哪有事事如意,有些事情想开点,你就不会活得这么累。
放过别人,其实是解脱自己,只有你把以前的事情放下了,你才不会陷入内耗,你才不会自责,你才不会愧疚。
你的心里烦躁不安,那是因为有多种的情绪累积在心里,长期的负面情绪积累,就会拖垮你的身心。
#每天分享一句人生感悟# #每天一句生活感悟# #每天分享一句感悟#
这是段永平说的。在投资理念上,我最喜欢巴菲特和段永平,之所以喜欢并力行之,是因为他们的方法极简有效。所谓大道至简,既然见过了大道,自然不会再去走费力不讨好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