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起源的早期,海洋中生物为了生存,竭尽所能利用周围的一切,遍布海洋的矿物质自然而然成为原始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这些无机元素被完美整合进人体系统,形成了独特的生存策略。

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由于无法自行合成,必须通过饮食摄入。根据人体需求量的不同,矿物质可分为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两大类。

常量元素有 7 种,分别是钙、磷、镁、钠、钾、氯、硫

微量元素则有十几种,主要包括铁、锌、碘、铜、硒、锰、铬、钼、钴等,还有一些含量极少的微量元素,其具体作用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各种矿物质在人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显示,慢性病导致的疾病占比超过70%,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8.5%, 我国有超过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

现代医学发现,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等都与人体矿物质缺乏有关。

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占人体总量的 99%,另外 1% 的钙则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凝血功能等方面起到关键保障作用。缺钙可能导致佝偻病、骨质疏松、肌肉痉挛等问题。

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与钙结合形成骨骼,同时它也是三磷酸腺苷(ATP)的组成部分,ATP 作为人体的 “能量货币”,缺乏时会导致身体无法有效利用食物中的能量,缺磷的直接症状通常表现为疲劳

是多种酶的激活剂,参与人体多种代谢过程,还能帮助调节心率、血压和血糖

钠和钾是维持人体细胞内外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重要元素,二者协同作用,保障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和神经系统传导。钠摄入过多易引发高血压,因此炒菜时需注意少放盐;钾摄入不足则可能导致肌无力香蕉是补钾的良好食物,拉肚子时医生常开钠钾制剂补充体液,防止细胞环境失衡,像曾经死亡率极高的霍乱,主要原因就是严重腹泻导致体液失衡。

是胃酸的主要成分,一般情况下人体不易缺氯。参与蛋白质结构组成和抗氧化功能。

微量元素虽然需求量少,但作用同样关键。血红蛋白的核心成分,缺铁会引发缺铁性贫血,此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补铁。

70%慢性病都和“矿物质”缺乏有关!多吃这些菜蔬,高效食补

促进伤口愈合、免疫细胞分化,还与味觉、嗅觉功能密切相关,在当下环境中,补锌有助于增强免疫细胞功能,对部分味嗅觉失灵者也可能有帮助。

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可调节代谢和生长发育,过去缺碘会导致儿童呆小症,80 后可能有童年被要求多吃海带的经历,如今随着碘盐推广,缺碘问题已缓解,但需警惕碘过量风险。

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支持甲状腺和免疫功能,缺硒会导致免疫力低下。

强化牙齿釉质、维持骨密度,因此建议使用含氟牙膏。其他微量元素也各有作用,不过一般情况下正常饮食不易缺乏。

矿物质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存在相互抑制或协同作用。例如钙磷比例最好保持 1:1磷过量会抑制钙吸收锌和铜也存在拮抗关系高锌摄入会抑制铜吸收,因此人体需要维持矿物质的平衡,食补时同样要讲究均衡。

这些矿物质通常能从日常食物中获取,但不同食物的矿物质种类和含量有所不同。

日常饮食中,各类颜色的食物可提供不同的矿物质。

白色食物牛奶补钙蘑菇补硒

绿色食物菠菜富含西兰花含有

红色食物中,牛肉补锌的好选择,枸杞补铁

黑色食物黑芝麻补钙紫菜补碘

黄色食物南瓜富含小米补锰

饮食中应注意各类颜色的食物都经常摄入,以保证矿物质的全面补充。当然,若因特殊情况导致矿物质缺乏,也可通过专门的补剂进行补充,如拉肚子后可直接使用钠钾补剂。

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保持饮食的多样和本真,让人体这个由矿物质构建的生命系统自行找到最稳固的平衡。毕竟,经过百万年磨合的生命系统,本就是最精妙的矿物质交响乐章。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70% 的慢性病都与 “矿物质” 缺乏有关,当我们在饮食中注重各类矿物质的均衡摄入,回归自然的馈赠,就能更好地守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