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敬山出生于1919年,安徽省濉溪县人,青少年时期,他向往真理与光明,渴望将来为拯救国家与民族而战斗。1937年,于敬山投身革命,也是这一年,全面抗战爆发,次年,于敬山加入了抗日游击队,从此投身抗日救国的烽火狼烟当中。

在于敬山参加抗日游击队的这一年,他加入了我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入党之后,于敬山积极宣传我党的各项抗日主张,担任了游击队指导员、干事、教导员、股长以及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等职务,在我党的领导下活跃在丁集、金塘、三岔口、胡集、陈道口、郯城马头等地,与日本侵略者以及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那段时期,于敬山坚持我党既独立自主,又联合抗战的统一战线政策,与敌人进行了有理、有利以及有节的斗争。同时,他也积极组建青年抗敌协会、妇女抗敌协会以及商人抗敌协会等抗日救国组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以不屈不挠的意志,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见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8军“飞虎师”的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9年后晋升为少将

抗战胜利后,于敬山前往东北,投身东北的解放之中。在东北期间,他担任了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二师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率部参加了保卫四平、三下江南、辽沈战役等作战,为解放东北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东北解放之后,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改编为38军,于敬山担任了38军113师政治部主任。

在这之后,于敬山跟随东北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入关,参加了平津战役。平津战役之后,他继续南下,参加了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作战,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于敬山担任了113师政委,抗美援朝爆发后,他率部进入朝鲜战场,参加了保家卫国的战斗。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战役期间,38军的发挥并不出色,但他们知耻后勇,在第二次战役中,38军甚至赢得了万岁军的光荣称号,在这背后 ,113师功不可没。当时是1950年11月下旬,志愿军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方式,一举攻占了德川、宁远。11月27日上午11时,身处德川的113师接到上级指示,要求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在28日拂晓赶到三所里,占领制高点,阻止敌人南逃北援。

当时的113师经过连续几天作战后已经精疲力竭,但113师也知道军令如山,于是他们在师长江潮、政委于敬山的带领下,连夜急行军,一夜走了145华里,比敌人提前五分钟占据了三所里的有利地形,创造了两条腿胜过美军汽车轮子的奇迹,从而阻止了敌人南逃北援。

也因为在第二次战役中的卓越表现,113师赢得了“飞虎师”的光荣称号,作为113师的政委,于敬山也为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朝鲜回国后,于敬山继续在38军中任职,担任了38军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以及副政委、政委等职务,1955年,他被授予大校军衔,在授衔之后9年,也就是1964年,于敬山晋升为少将。

在1966年开始的那段历史时期中,于敬山也受到迫害,但他对造反派进行了坚决的抵制与斗争,始终保持着一个党员的铮铮铁骨,凭借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度过了那段历史时期。1996年,于敬山因病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