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6 09:13·书法欣赏

祝枝山从四岁起就开始习书,以小楷和大草闻名于世。尽管他的简历中提到早年精谨的楷书,师法赵孟頫和褚遂良,并从欧阳询、虞世南等名家学习,但却找不到他写过颜真卿的记录。然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他的颜楷。

这件作品写于明朝弘治八年(1495年),祝枝山36岁时,是他写给朱凯(字尧民)的,采用了标准的颜体楷书,字迹工整规范。当时的祝枝山刚刚考中举人,第一次会试未果,仍处于追求上进之时,个性尚未完全展露出来。

通常情况下,祝枝山并不怎么写颜楷,这次可能是因为书写对象是朱凯。朱凯与朱存理并称为“两朱先生”,是苏州著名的乡贤,备受尊敬。朱凯更是位藏书家,“孝廉”也是书法爱好者,将颜楷赠送给他,可谓恰如其分。

有清人王澍称此作为祝枝山颜楷之首,但实际上祝枝山的颜楷作品并不多,因此这样的评价显得有些言过其实。明代对祝枝山的评价颇高,许多人认为他是国朝的顶尖书法家,在文学和书法上超过了王宠等人。然而,仅就这幅颜楷作品而言,并未展现出国朝顶尖书法家的水平,最多也只能算得上结体端正、用笔精细而已。

相比大楷,祝枝山的小楷更为出色。作为一个天生的豪放之人,他似乎更适合放松自如,与其端坐一本正经,还不如斜戴帽子,斜眼看世界。因此,当时也有人说,他的行书胜过楷书,而楷书又不如草书,因为豪放才是他的真正特点。

尽管如此,我仍然非常喜欢这幅作品。因为越看越觉得,似乎是在不断努力尝试,这个水平我们也许也能达到。

36岁的祝枝山,是这样理解颜真卿的……

虽然祝枝山备受明清两代推崇,但总是受到后来者的挑战。晚年的林散之曾表示,自己的书法可以媲美祝枝山,吴玉如也曾做过类似的评价。借鉴二位前辈的话,我们也可以试着挑战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