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踪浅评2024-11-21 10:03江苏

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1972年4月,有个考古学家在查看用丝绸麻布包着的古代尸体时,突然摸到了一种软绵绵的感觉,这可把他给吓了一跳。

这尸体是从一个有上千年历史的墓穴里挖出来的,按理说,里头应该只剩下一堆干巴巴的骨头才对。但奇怪的是,为啥摸起来感觉跟新尸体似的呢?真让人纳闷。

专家们急着想验证他们的想法,就赶紧动手,把那具尸体上的丝绸麻布给小心地扒了下来。结果你猜怎么着?里面竟然是一具完完整整的湿尸,看起来活灵活现的,哪像是2000年前埋进土里的,简直就像上个月才安葬的一样!

这场景让现场所有专家都感到纳闷,这具两千多年前的女尸究竟是怎么做到不腐烂的呢?她当年到底是怎么离世的呢?

【马王堆名称的由来】

1951年那会儿,大概中间的时候吧,考古学家夏鼐跑到长沙去挖宝了。他在长沙东边五里碑那儿,找到了两个挨在一起的土堆子。

夏鼐仔细研究了好多当地的资料,还结合了自己多年的考古经历,觉得这两个挨着的土堆很有可能是五代时候楚王马殷他们家的坟地。

第二年,中科院考古队和湖南文物管理部门一起探查了那个土包,发现那里原来是一大片汉朝古墓。

尽管夏鼐没猜到那是马殷的墓,但发现这么个古墓,对中国来说,也是探索古代历史的一大进展。

1971年那会儿,湖南省军区366医院接到“深挖洞”的任务,打算在地底下搞个防空洞,好应对紧急情况。医院领导一拍板,决定把防空洞建在马王堆那俩土堆子中间。

干活的工人们正在打孔呢,突然间,从打好的孔里冒出了一股冷冰冰的气。打孔的那位师傅心里咯噔一下,想起了当地人讲过的古墓故事,他暗自琢磨:咱这不是把古墓给捅漏了吧?

他们仔细瞧了瞧钻出来的洞,感觉里面冒出的凉风带着股怪味。这时,有人开口说道:“咱们是不是钻到坟墓里头了?这味儿不会是毒气吧!”

那时候,现场没有专家帮忙,大家心里都痒痒的,想探个究竟,于是就用最土的办法试了试。他们在洞口冒出的气上点了把火,奇怪的是,火不是平常那种红火,而是变成了诡异的蓝火。一见这景儿,又有人试着往洞里倒水,可水刚进去就被猛地弹了出来。

见到这场面,现场的工人们虽然弄不明白背后的道理,但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明白,那里面肯定是封得严严实实的。见施工队束手无策,当地的部队医院连忙把这事跟湖南省博物馆说了。

听到消息的博物馆员工侯良,一赶到现场,听说墓里冒出的气能点着火,立马就兴奋起来了!他多年的考古直觉告诉他,这墓八成是个少见的火葬墓。

啥是火坑墓啊?说白了就像个“火窟窿”。要是墓穴里的气体碰上明火能烧起来,那不就是最明显的证据嘛。

通常啊,这种坟墓都是用白泥膏和木炭这些材料,深深地埋在地下,周围温度湿度都很稳定。因为封得严严实实的,坟墓里头的东西就容易坏,然后产生出可以烧的气体。

因此,这种坟墓对考古专家和盗墓贼而言,都超级危险,一般人根本不敢随便碰。

不过,这种古墓也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因为墓穴里封闭得好,里面的陪葬品能保存得非常完好。他们特别期待能碰到这样的古墓,因为一旦墓穴环境密闭,陪葬品就能被很好地保存下来,一点不缺。尽管如此,这样的古墓却是他们最想找到的,因为墓穴一旦封闭,里面的陪葬品就能原封不动地保存很久很久。

到了这儿,侯良心里挺激动的,但想着自己一个人,工作起来也挺难的。他先把现场守好,然后就回单位去报告情况了!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

1971年快结束时,湖南那边的考古队向国务院递了个申请,说要挖挖马王堆那个地方。

1972年年初,一拿到正式批准,大家伙儿就动手开挖了。为了怕挖到下面的古墓,挖到一定深度后,大家只能改用铲子、锄头这些工具,靠人力慢慢挖。就这样,一直忙活到1972年1月16日,马王堆一号墓这才终于露了出来,让大家伙儿瞧了个真真切切。

这个墓比他们原本想的要深得多,他们挖了好几米深才看到一个斜着的墓道,接着就是一个长方形墓穴,里面有四级台阶。

到了墓穴那儿,我还以为棺材就在跟前呢,可挖着挖着,却发现棺材外面还有一层硬实的夯土。等把这层夯土都给挖掉,都已经挖到地下16米深了。

在古时候,那会儿还没有啥机器设备,能做到这样真是挺不容易的。所以,考古的专家们就琢磨着,埋在这儿的人肯定是个大人物,要么有钱要么有地位。他们觉得,最有可能的就是楚王马殷了。

考古人员们心里激动得很,他们挖完了夯土层后,又发现了一层白膏泥。把这白膏泥给挖干净,没想到下面还藏着大约30厘米厚的木炭层。把木炭都清走,底下竟然还铺着一张竹席。

考古人员数了数,竟然有整整26层竹席。他们一层一层地揭开这些竹席后,一个超大的椁室就露了出来,让大家眼前一亮。

这个棺材可不一般,它是个大家伙,长6.73米,宽4.9米,高2.8米,更像是一座小建筑,而不是普通的棺材板。

椁室是用结实的松木做的,特别沉。掀开椁盖一看,里面像个“井”字,把椁室隔成了四块。里面还画着漂亮的画儿,除了中间放尸体的棺材,其它地方都堆满了陪葬的东西。

这些陪葬的东西包括漆器、竹简、陶器和木头做的小人。因为火坑墓有很好的封闭环境,所以这些东西都保存得挺好的。

瞧见陪葬品那五彩斑斓的颜色,考古队的哥们儿心里头对墓里躺的那位有了点儿好奇。可谁承想,等他们把棺材盖子一掀,嘿,里面压根儿不是一堆白骨,倒是像一坨被红不拉几的液体泡着的丝绸,裹得严严实实的。

为了守护墓里的主人,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把棺材整个搬到了湖南省博物馆。他们这么做,全是为了确保棺材和里面的东西都能完好无损。就这样,专家们把棺材稳稳当当地送到了湖南省博物馆。

不过,由于液体浸泡,棺材里的丝绸变得特别娇嫩,这样一来,移动尸体就变得相当棘手了。

大家正愁着呢,突然有个人挺身而出,喊道:“我想出个法子了!”

大家转头一看,发现是那位人称“点子王”的赵队员。

1972年长沙发现千年不腐女尸,胃里138粒半甜瓜子,或与死因有关

赵队员喊来其他队员,一起找了几块木板。他们把棺木轻轻倾斜,然后把木板塞到丝绸团下面,就这样把丝绸团给抬了出来。

那要怎么才能在不弄坏丝绸的前提下,把它们给弄下来呢?

后来,专家们琢磨出一个新招儿,他们在死者脑袋上开了个小口子,大概五厘米长,然后一层接一层地把那些丝绸给揭了下来。这一揭,就揭了一个星期。正当尸体的轮廓慢慢显现,眼看就要看清真面目了,突然,有位专家觉得手里摸着的这尸体咋软绵绵的呢?

“哇,这是泡过水的尸体!”专家脱口而出,声音中带着惊讶。

这话一说,其他专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极其罕见的湿尸,简直就是个奇迹啊!原本大家都以为棺材里进了水,这古尸肯定没戏了,没想到会这样。

不过很明显,墓主人在密封方面下足了功夫,比专家们预想的还要周全。墓穴里那一层层的东西,都是墓主人为了不让尸体腐烂特意准备的。

木炭特别能吸东西,还很防潮,而白膏泥呢,防腐效果杠杠的,能把墓室跟外界隔得严严实实。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结果比考古人员之前预想的要好太多了。话说回来,那棺材里保存完好的尸体,是不是跟里面的红色液体有啥关系呢?

【不腐的尸体】

1972年4月29号那天,马王堆一号墓里的那具女尸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根据墓里挖出来的东西猜,这女尸大概是公元前186年埋的,她就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老婆,名叫辛追夫人。

真让人惊讶,这具已经躺了2000年的女尸,皮肤居然还挺滋润,摸起来软软的,根本不像个死人。

摸摸她的肌肤,感觉还有点弹性;手指头和脚趾头的纹路都很清楚,就连她的头发和耳膜都完完整整的。

说起来,虽然咱们见过不少保存得挺好的古尸,但要说完整度,那埃及的木乃伊、楼兰的干尸,跟辛追夫人比起来可真是差远了。

1972年夏天,为了揭开辛追夫人尸体为啥千年不烂的秘密,周总理看到湖南那边送来的请求报告后,立马就批准了对辛追夫人进行解剖。

1972年12月14日早上8点,40岁的彭隆祥医生主刀,在湖南省博物馆二楼东南角的一个展厅,对辛追进行了尸体解剖。

解剖研究后发现,辛追夫人身上的谜团可不止她尸体千年不烂这一点,她的死因也特别让人捉摸不透!

辛追夫人从土里挖出来时,个子大概是一米五四左右,体重轻得很,只有34公斤。

她皮肤黄黄的,肉嘟嘟的,打针时血管还能鼓起来。不过啊,脑部受损得厉害,脑子都缩了小半,看起来像烂掉的豆腐,研究起来没啥大意思,李博士如是说。

不过,这骨头保存得挺完好,咱们还能查查看有没有骨质疏松的问题。

在检查辛追的内脏时,咱们发现它们居然保存得特别好,尤其是那些胶原纤维,看起来就像她刚离世那会儿一样新鲜。就连肺部都还能看清纤细的迷走神经。血管里的血虽然已经不流动了,但神奇的是,咱们还能测出她是A型血呢。

身体里的细胞就像刚离世的身体一样,你甚至能用显微镜清楚地看到它们。这事儿挺明显的,就是说,她下葬以后,身体里的细菌大概还没来得及怎么繁殖,就都消失了。

辛追夫人眼睛鼓出来,张着嘴,舌头外露,连直肠都掉出来了,这些都表明她体内的细菌后来死了。主要原因是,她肚子里那些腐烂的细菌产生了巨大的气压,导致身体外面都变了形。

因为墓穴封得严严实实,再加上棺材里用了特别的药水,辛追夫人棺材里的细菌很快就都没了,尸体也没再腐烂,所以我们现在才能看到她保存得这么好的样子。

因此,尸体没腐烂可能跟棺材里的那些液体有关系。那棺材里头的红色液体,究竟是啥玩意儿呢?

专家们做了化验,结果让人惊讶,棺材里的液体里竟然有朱砂成分。

不过,光靠朱砂并不能保证尸体不腐烂,还得加上水银和其他一些草药。因此,有人就琢磨,辛追夫人活着的时候,可能特别喜欢炼丹这类玩意儿。

好多线索都显示,古人其实已经懂得了怎么防腐,但问题是,大多数诸侯的墓里防腐措施都没做到位。辛追夫人的湿尸能保存下来,真的是运气爆棚,充满了各种巧合。

【未消化的香瓜子】

给辛追夫人做了检查后,我们发现在她的食道、胃和肠子里有138粒半的甜瓜子。根据这点,我们琢磨着,她可能就是在甜瓜成熟的那会儿去世的。

可这人刚吃完香瓜不久就没了,真的挺不合逻辑的。毕竟,一个能吃能喝的好好的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看她肚子里头还没消化的甜瓜子,咱们能猜个大概,辛追夫人啊,应该不是慢慢得上了什么慢性病没的,而是突然之间就没了。

辛追夫人在离世时已经超过了五十岁。放在两千年前,这年纪已经算是活得挺长了,所以难免会有些老年人常得的毛病。

通过对她身体的检查,发现她有多种健康问题,像心脏病、血管硬化,还有好多胆结石之类的毛病。

辛追夫人去世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吃了香瓜子后卡住了喉咙,结果一下子引发了胆结石,那胆结石带来的剧痛又让冠心病发作,最后就这样突然走了。

可能咱们都觉得这个死因挺出乎意料的,但现在看来,这推测最靠谱。

【轰动世界的辛追夫人】

辛追夫人的湿尸一经发掘,立马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轰动,大伙都抢着想亲眼见见她的模样。

为了让全国人民都能一睹这个奇迹的风采,1972年5月25日,湖南省博物馆做了个决定,那就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开展览。

但这种展示手段挺生硬的,工作人员就是简单地把辛追夫人遗体裹上块白布,往桌子上一放,啥保护措施都没有。有的观众甚至能直接伸手摸到她的皮肤,这么做对湿尸的损害可大了去了。

这种简单的展览形式存在了许久,一直到2003年,湖南省博物馆才给辛追找到了个合适的展示地方。

他们在湖南省博物馆搞了个“地下豪宅”,足足挖了8米深,这地儿就是照着当年辛追夫人出土的马王坑那环境弄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文物再受损失。

说起来,马王堆不光有那个一号墓的辛追夫人出名,其实在1973到1974年间,那里还挖出了二号墓和三号墓呢。

辛追夫人的丈夫和儿子的墓穴就在这儿。跟辛追夫人那保存完好的古尸比起来,三号墓可就差远了。那三层棺材都已经裂开了,里面的尸骨被侵蚀得很厉害,现在就只剩下骨头架子了。

二号墓里头那叫一个乱糟糟,通过研究挖出来的三枚印章,咱们知道了,这墓里埋的是利沧,辛追的老公就是他。

不过,这座坟墓在唐朝那会儿就被盗墓贼光顾了,里面的宝贝被搞得一塌糊涂,棺材也都倒了。说到里面的尸体,早就变成了一堆白骨。

这就是为什么考古专家看到辛追夫人的湿尸会感到如此震惊。

就算有些坟墓能防腐,也可能被盗墓贼给挖了,这对我们国家研究古代历史来说,真的是个大遗憾。古墓要是被破坏,我们了解过去的线索就少了很多,损失可不小。

你知道吗,有些时代就像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几乎没留下啥印记,就算有也很快被后面的朝代给盖住了。不过啊,那些埋在地底下的坟墓,却不会这么轻易消失。

就像辛追夫人身体里发现的那些甜瓜籽儿,起码能证明一件事儿: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咱们中国就已经有了甜瓜。

为啥咱们国家既痛恨盗墓者,却又会去挖古人的坟呢?其实,就是想找到历史的真实情况,说不定它就藏在地下哪个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