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反复思索父亲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希望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直到有一天,我终于明白了——父亲他们,是真正的无产者,除了承载生命的意义外,他们几乎一无所有。
这是赵尔陆将军的女儿赵珈珈在接受采访时的真实感言,也是对父亲赵尔陆最为真实的评价。
1967年2月1日的晚上,赵尔陆将军与妻子郭志瑞和女儿赵珈珈围坐在餐桌前,愉快地享用晚餐。那晚,赵尔陆像往常一样,耐心地对女儿赵珈珈说起家庭的勤俭节约,告诫她要珍惜每一粒米饭,不能浪费一丝食物。说完这些,赵尔陆便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继续忙碌工作。郭志瑞心疼丈夫,细心叮嘱他要早点休息,但赵尔陆并没有听从,她又见丈夫关上办公室门后,便继续着他的工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两个小时后,国防工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注意到赵尔陆一直没有出来,他们不禁有些担心,决定前去查看。当他们推开办公室的门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震惊:赵尔陆将军的头轻轻垂在膝盖上,手指间夹着一根尚未熄灭的香烟,仿佛在这片刻的宁静中他已离开了人世。工作人员惊慌地呼喊着赵尔陆的名字,可惜并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赵尔陆将军就这样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工作人员虽然极为悲痛,但他们强忍着内心的痛苦,细心将赵尔陆将军的遗体放平。这时,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起,工作人员满怀沉痛地接听电话,听筒那端传来周总理洪亮的声音:“让赵尔陆来中南海休息,不准他再继续工作。”工作人员含泪把赵尔陆的逝世消息告诉了周总理,电话另一端传来了一阵沉痛的哭声。没过多久,电话就挂断了。
赵尔陆将军的一生充满了奋斗与奉献。从他参加革命的那一刻起,他便未曾有过一丝松懈。在革命岁月中,他勇敢地南征北战,建国后,赵尔陆将军将所有的青春和力量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
1905年6月,赵尔陆将军出生在山西省原平市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家庭条件较好。与许多红军战士的家庭情况相比,赵尔陆的家庭背景较为优越。祖父曾是地方的官员,家里积累了一些财富,生活也相对宽裕。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赵尔陆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热爱读书。这段时光不仅为他日后的革命生涯积累了知识和经验,也为他的一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然而,命运的变故并没有停止。在赵尔陆仍在私塾读书时,他的父母相继因病去世,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失去了亲人,但他并没有放弃人生目标,他始终心怀报国之志。
1922年,山西军阀阎锡山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决定创办学校培养人才以供自己使用。消息传开后,许多年轻人纷纷前来报名,赵尔陆也决定试试,因为这是他当时唯一的升学机会。然而,赵尔陆面对的现实是,他没有足够的路费去省城。哥哥姐姐们心怀商贸志向,坚决表示不会资助他。无奈之下,赵尔陆只得向邻居和远亲借得100铜子,才勉强踏上了前往省城的路。
为了节省开支,赵尔陆走了两天两夜才到达省城。考试结束后,他因需要等一个月才能收到成绩,便留了下来。为了生存,他只能每天依靠两个烧饼和一碗水度日。最终,榜单上出现了赵尔陆的名字,而阎锡山为了笼络这些新生,还特意派专车接送。此时,赵尔陆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与世态炎凉。

在入学后,赵尔陆更加努力地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同时,他也加入了进步团体——西北革命同志同盟会,并最终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