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古称上谷、保州、靴城、保府。地处河北中心地带。保定有着三千余年文明史,文化底蕴深厚,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本组图片拍摄于1923年,彼时的保定还是直隶省省会。
河北大学
保定河北大学的校门,门前走过一个穿着军装的士兵。民国十年(1921年),直隶省(今河北省)政府创办了这所学校,最初的名字就叫“河北大学”。其为直隶省最早的综合性高等院校之一。
俯瞰
从高处俯瞰保定河北大学的校舍。围墙之外古木参天,有几个穿着长袍的学生出现在画面中。围墙之内,几栋木楼掩映在树木后面,环境清幽。
校内
校园内的小河,河岸边也长满了树木。通过查询历史文献,得知这所学校地处保定西关(今保定市莲池区),在清代直隶高等学堂的旧址上设立。
外教
当时这所学校开设有文、法、农、医四个学科。为了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特别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任教。图为一些洋教授的夫人们正坐在树荫下悠闲地喝着下午茶,教授则站在一旁聊天。
街道
保定河北大学附近的街道,绿树成荫。1928年,省会迁至石家庄。1931年,国民政府整顿高等教育,保定河北大学被拆分,农科更名为河北省立农学院,医科更名为河北省立医学院,文科和法科则并入平津地区高校。保定河北大学就此完成历史使命。
丛胜楼
丛胜楼原名横翠楼,是保定城内的鼓楼,坐落于保定府的中心地带(今裕华路与永华大街交口)。这是从北面看到的鼓楼景象,鼓楼的另一面,挂有一块写有“丛胜楼”的匾额。
南大街
保定南大街的街景。南大街是连接保定古城南北的中轴要道。北起鼓楼,南到南城门,全长三里。街道两边有不少民国初期建的两层砖木商用楼,欧式拱窗搭配传统砖雕匾额,看着十分气派。
文庙

坐落在裕华街上的保定府学文庙,门前有石板路。横跨道路的是棂星门牌楼,右侧城墙上的建筑为魁星楼。
文庙内部
保定文庙的内部,大殿门前有一座很漂亮的卷棚顶走廊。台阶边有一座巨大的赑屃驮石碑。
火神庙
保定火神庙位于穿行楼东街中部,是道教火神道场。此时,庙宇已经成为了东街警察署的办公地。1948年11月保定解放后,在这里修建了三三烟厂。1963年改名为保定卷烟厂。
大清河
大清河上繁忙的景象。清代时大清河是保定通往天津的重要的水运通道,承担粮食、建材、盐等物资运输。
拥挤
到了民国之后,天津和保定之间有了直达火车。加之河道淤塞变窄, 大清河的运输地位大幅度下降,但一些关键河道依旧十分拥挤繁忙。
石梁桥
保定城外的一座平梁石桥,造型古朴,不知有多少年的历史了。桥面无栏杆,一辆载客的马车正小心翼翼地从狭窄的桥面上通过。
刘守庙附近
保定刘守庙附近,一条运货的木船正在狭窄的河道上航行。河边的土路上,一个小贩推着独轮车,前往沿岸的一个小集市摆摊。
小集市
这个小集市位于河边,紧挨着一个居民聚居区。大部分商贩都是推着独轮车前来,将车子一停便成为一个小摊点,非常方便。
黄土道上
保定城外的黄土路上,一支丧葬队伍正在前往墓地,杠夫们沉重的脚步将地上的的尘土踏起来,扬起阵阵黄烟。道路边上,停着一辆马车,它是主动给葬礼队伍让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