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首警世诗词,是古人以血泪为墨写就的人生指南。字字如金石掷地有声,句句似晨钟穿透迷雾。它们不堆砌辞藻,却以白刃般的锋芒剖开世间真相;不迎合流俗,偏用逆耳忠言唤醒沉醉世人。这些跨越千年的箴言,将功名利禄、生死荣辱炼成百味药丸,喂给在红尘中迷途的痴人。读一遍如醍醐灌顶,品三回似照妖镜现形,真正的人生智慧,就藏在这看似朴素的字句褶皱里。

1

警  世

  唐寅〔明代〕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

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

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

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

唐寅科场舞弊案后,半生潦倒,诗中的”世事如舟”正是其人生漂泊的写照。他笔下的缺月圆月、南北风转换,暗喻宦海沉浮与世情翻覆。这位曾傲视群才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在历经”人无千日好”的沧桑后,终悟得”半作痴呆半作聋”的处世哲学。看似消极,实则是被现实击碎棱角后的通透——既是对无常世事的清醒认知,亦是在浊世中保全自我的生存智慧,于无奈中迸发出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

2

警  世

唐寅〔明代〕

万事由天莫苦求,子孙绵远福悠悠。

饮三杯酒休胡乱,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历经半生颠簸的唐寅,在命运重锤下淬炼出通透智慧。”万事由天”四字,既含科举梦碎的苍凉,亦透着与宿命和解的释然。他劝世人”饮三杯酒休胡乱”,是看透功名如幻后的洒脱;道”得一帆风便可收”,是历经风波后对机缘的珍视。诗中”生事””害人”之诫,实为自身遭遇的血泪凝结——那个傲视群才的解元郎,在朝堂倾轧中遍体鳞伤,方悟得”冤家宜解”的真谛。看似消极认命,实则是被命运磨去棱角的清醒:与其在欲望漩涡中沉沦,不如转身观照身后,给子孙留一片清明天地。

3

警  世

  吕岩〔唐代〕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吕洞宾以剑仙的凌厉笔锋,刺破红尘欲望的虚妄。”二八佳人”的曼妙身影后,藏着的却是道家对”精元”的警诫——美色如无形剑气,斩的是凡人根基。这位丹道修士深知”宝精啬气”的玄机,故以”骨髓枯”喻精神耗竭,比血肉之伤更显触目惊心。诗中”腰间仗剑”的隐喻,恰似他背负的青锋,既要斩妖除魔,更要斩断凡夫执念。作为八仙人间的引渡者,吕祖以诗为镜:照见的是美人笑靥,映出的却是枯骨红颜。这哪里是七言绝句?分明是剑仙对世人的当头棒喝。

4

警  世

  何梦桂〔宋代〕

花颜云鬓眼波秋,元是虚皮裹髑髅。

黄壤纷纷青草窟,少年曾共醉红楼。

何梦桂这首诗像把锋利的刀,扎破人生虚荣的气球。第一句写美人多美啊,秋水眼波勾人魂,可突然话锋一转——再美的皮囊也裹着枯骨。后两句更扎心,当年在红楼醉生梦死的少年,如今不都埋进黄土堆成草窝?这位见过大风大浪的文人,用”美女变枯骨”的对比,狠狠戳穿世人执念:别被外表迷了眼,别被欲望蒙了心,再风光也是一场空。这诗就像面照妖镜,让咱们看清人间虚幻,活明白点儿。

5

四块玉·警世

  曾瑞〔元代〕

狗探汤,鱼着网,急走沿身痛着伤。

柳腰花貌邪魔旺。柳弄娇,花艳妆,君莫赏。

此曲以两个生动的动物场景开篇,说它们因急于逃避或挣扎而带来痛苦、受伤的后果。章回小说中有“惶惶若丧家之犬,急急若漏网之鱼”、“鲤鱼离却金鳌钩,摆尾摇头更不来”的习语,曲中正是利用了这种为人所熟悉的视觉印象;接着从具体的危险场景转向对人性弱点的揭示;末三句是对前述警示的强化与总结,告诫人们应保持清醒与自制,不要因贪恋美色而陷入更深的泥潭。全曲篇幅短小,朗朗上口,令人过目难忘。

6

朱履曲·警世

  张养浩〔元代〕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

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

这支小曲大约是作者退隐期间写的,他饱经宦海风波,对统治者喜怒无常和官僚们互相倾轧有深刻的了解,因而写下了这支曲子。张养浩很年轻就进入仕途,对官场上的人情世故非常了解,所以他一口断定“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旨在告诫人们,骄昂跋扈一定会为人招致祸患。“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的悲惨和前面呼来喝去的风光形成鲜明对比,世事莫测,祸福只在旦夕之间。曲中写出了作者在元蒙统治下为官的痛苦体验,并对为官的作威作祸给予了讽刺。全曲冷峭峻拔,明白如话,而又意味深长,耐人咀嚼,正体现了元曲的本色。

7

水龙吟 警世

10首警世诗词:句句经典、字字珠玑、读一遍如醍醐灌顶,品三回似照妖镜现形,堪称人生教科书!值得反复品味!

  丘处机〔宋代〕

算来浮世忙忙,竞争嗜欲闲烦恼。六朝五霸,三分七国,东征西讨。武略今何在,空凄怆,野花芳草。叹深谋远虑,雄心壮气,无光彩,尽灰槁。历遍长安古道。问郊墟、百年遗老。唐朝汉市,秦宫周苑,明明见告。故址留连,故人消散,莫通音耗。念朝生暮死,天长地久,是谁能保。

丘处机这首词像位看透红尘的老道士,坐在云端看人间大戏。什么六朝霸业、秦汉宫阙,在他眼里都是过眼云烟。那些争名夺利的”深谋远虑”,最后还不是”尽灰槁”?这位全真教掌门人最懂历史规律,用”野花芳草”盖在武略雄心上,让”唐朝汉市”的遗迹自己说话。最绝的是那句”朝生暮死”,把人生短暂戳得明明白白。这词儿就是壶醒酒汤,灌给那些醉心权位的痴人:再大的排场也敌不过时间,倒不如学道爷我,看淡风云过眼。

8

警世七律四则

林豪〔清末民国初〕

前人田地后人收,命里无财莫强求。

有事不如无事好,出门欢喜入门愁。

常将冷眼看螃蟹,莫替儿孙作马牛。

一个铜钱四两福,谁人肯向死前休。

林豪这首警世诗像位拄拐杖的老者在村口说书,开口就是”前人田地后人收”的实在话。清末民初世道乱,他劝人别当守财奴,”命里无财莫强求”透着股子豁达。看那些”出门欢喜入门愁”的,倒不如”无事好”来得自在。最妙是”冷眼看螃蟹”,教人少管闲事,别给儿孙当牛马。末句”铜钱四两福”一针见血——多少人挣得家财万贯,临了还是舍不得闭眼?这诗就是面镜子,照见乱世里小老百姓的生存智慧:看开点儿,活明白点儿。

9

再和万寿润禅师书字韵五首 其三 警世

耶律楚材〔元代〕

看尽人间万卷书,较量佛法总难如。

本无妄疾刚寻药,幸有回波好乞馀。

方丈名山真碧海,含元古殿是皇居。

行人半老家何在?终日骑驴却觅驴。

耶律楚材这位契丹大文人,用”骑驴觅驴”的俏皮话,把世人点得明明白白。他说读遍人间万卷书,还是佛法最通透,就像”回波乞馀”比”妄疾寻药”更靠谱。这位给成吉思汗讲儒学的能臣,心里跟明镜似的:名山古殿再气派,也抵不过心里那方净土。最后那句”终日骑驴却觅驴”,活脱脱画出人间傻相——多少人忙忙碌碌找幸福,却不知幸福就在脚下。这诗就是面照妖镜,让迷途的行人醒醒神:别只顾着赶路,低头看看,宝贝就在怀里揣着呢!

10

醒世歌

  清憨山德清〔明代〕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谄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盅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此诗讲述的是憨山德清大师经历曲折坎坷,进而成为著作成就丰富的大德高僧。该诗广为流传,情文并茂,说理深刻透彻,发人深省,传达出淡泊名利、忍辱柔和、随遇而安、谨慎行事的人生态度,是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智慧启示。

“红尘白浪”里打滚的痴人儿,且听这”忍辱柔和”的妙方:别逞强争胜,硬弩钢刀最易折;莫搬弄口舌,是非短长终成空。看那杨柳绿、菊花黄,富贵荣华不过三更梦。这位禅门宗师最懂天道循环,用”麝香身死””蚕丝命亡”的比喻,把”贪嗔坠地狱”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最后”锣鼓歇”三字,把人生大戏幕一拉,问得你心头直颤:争来抢去一场空,何不学和尚煮壶二陈汤,和气养神过光阴?

备注:文章/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如有错误,欢迎指正,一起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