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古镇。
枫桥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因枫溪而得名。作为地名它始于隋朝,作为建置镇它始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诸暨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枫桥地理位置突出,素有会稽咽喉、婺越通衢之誉。这里的婺越是指金华和绍兴,境内山川秀丽,物阜民丰,名贤荟萃,耕读之风盛行。独特的山水人文孕育形成了民为邦本、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和合’思想,成为枫桥经验始终不变的重要思想核心。这里革命先烈迭出不穷,锻造了’枫桥经验’的底色与成色。
枫桥的主要景点有:紫薇侯庙、东化成寺、枫桥三贤馆、五显桥、枫桥老桥、小天竺等。紫薇侯庙作为枫桥镇的标志性建筑,数百年来枫桥大庙庙基不变,’历史身份’几经变迁,对枫桥百姓而言它有着非比寻常意义。它的每一道斑驳都饱含了人文情怀和精神力量,见证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变迁与发展。
枫桥大庙本名紫薇侯庙,俗称杨相公庙,始建于明代。枫桥大庙之所以被称为紫薇侯庙,是因为这座庙宇供奉的是’杨相公’杨俨。他因助力枫桥乡勇伏击倭寇胜利,在明代被敕封为紫薇侯,后几经扩建至清代愈见规模,于2001年重新修复,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庙基明代前为枫桥社稷坛祭天地社神之处,是’婺越通衢’驿道必经之地。1939年3月31日周恩来同志亲临抗日前线,途径枫桥时在枫桥大庙戏台上向各界人士作过抗日救国演讲,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东化成寺塔:位于枫桥镇紫薇山巅,是宋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址,建于北宋元又七年,1092年。塔为平面方形空筒式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原高七层,现存四层。2013年3月5日东化成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枫桥三贤:枫桥三贤为王冕、杨维帧、陈洪绶。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诸暨枫桥郝山下水南村人。出生农家靠自学成才后拜入会稽学者韩性门下,擅长画竹石兼能刻印,以花乳石作刻印材料,为他创始。王冕虽为隐士但以天下为己任,时刻不忘经世济民,作诗多描写隐逸生活,也能反映民间疾苦和社会矛盾。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元末明初枫桥长阜乡人杰出文学家书法家,曾任职天台县尹钱清盐场司令等,为官不畏强权亲民爱民为人个性倔强不逐时流,有’诗坛领袖’、’文章巨公’、’行草狂怪’之称。其诗文清秀隽逸别具一格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
著有《铁崖先生古乐府》,古乐府最能体现铁崖体特色,所创《西湖竹枝词》通俗清新和者众多。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幼名莲子,明未杰出画家与顺天崔子忠齐名,并称’南陈北崔’。他创作的版画人物像如《九歌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是中国古代版画史上的不朽之作。
五显桥:明代枫桥镇上只有两座桥,一座叫枫桥一座叫五仙桥。这两座桥处在诸暨至绍兴的交通要道上,故并称’雄要’。枫川流经枫桥镇一分为二一条往东,穿集市东面而过这就是枫溪这条枫溪上的桥,就叫枫桥;一条穿市西,过五显庙下仍叫枫川(现在叫枫桥江),这条枫川上的桥就叫五显桥。
五显桥因近旁有五显庙而命名,历史上五显桥因枫川涨水总是’修而圮圮而复造’几百年里修修造造多次。
枫桥:枫桥不仅是地名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梁。据记载枫桥始建于唐朝最初是双孔石拱桥,桥身嵌有石雕蛟龙,历经数百年山洪冲击而巍然无损。然而在民国34年(1945年)因’枫桥有碍交通’,国民党军下令拆毁石桥。此后枫桥经历了木桥石桥混凝土单拱桥的变迁,直到2018年在混凝土结构的单体拱形桥原址上建起了以古枫桥为原型的双孔拱桥。
枫桥不仅是一座桥梁还见证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小天竺:小天竺位于枫桥镇紫薇山西麓,始建于1534年,原为处士骆骖别墅,其子骆问礼重修。小天竺的建筑以磐石为基,依山势而建,极林泉之胜。景区主要有见大亭、碑廊、枫水名贤坊等景点。碑廊壁嵌有陈洪绶、祝枝山、文征明、董其昌、王守仁等撰写的贴面。水池岩壁上镌’海眼’、’忱流漱石’为海瑞亲笔。
枫水名贤坊内陈列枫桥名人王冕、杨维桢、陈洪绶、何文庆、何颂华、何燮侯等人的传略史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