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亲自宣布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并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从此,周恩来在这个关键职位上,默默奉献了26年3个月零7天,成为新中国的核心人物之一。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国家正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政府各项事务亟需梳理。作为总理,周恩来深知要让政府更加高效地为人民服务,必须汇聚和任命有才能的人员。因此,他在选择合适的部长人选时,进行了周密的思考和安排。然而,令许多人意外的是,邓颖超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这一份部长名单中。
邓颖超和周恩来早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时期就已结识。当时,他们在天津共同参与了觉悟社的创建。然而,由于周恩来心有所属,两人当时的交往并不深。随着周恩来赴法国留学,邓颖超则通过书信保持联系,渐渐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此时,邓颖超也已经投身于革命事业,她于1924年加入了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邓颖超是一位非常具有组织能力的杰出女性。在党的工作中,她迅速崭露头角,尤其是在妇女解放事业方面,展现了非凡的才能。因此,她被视为党内最早且最杰出的女性工作领袖之一。尤其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虽然邓颖超已经与周恩来结婚,但她凭借自身卓越的能力,获得了诸如中共中央妇委书记、中央局秘书长等职务。这一切与她的夫妻关系无关,完全是她个人能力的体现。
新中国成立后,邓颖超按照自身的资历,本应享有行政三级或四级的待遇。然而考虑到周恩来的特殊身份,邓颖超自愿提出申请,将待遇降至五级。然而,她未曾预料到的是,即使她已经退让一步,周恩来对她的要求依然严格。
有一天,周恩来对邓颖超说道:“小超,你最近身体不好,工作也不稳定,而中央已经批准你享受行政五级的待遇,我认为你应该降到六级。”邓颖超愣了一下,心想自己的资历和贡献本应得到三级待遇,但考虑到许多因素,她已经主动退让到五级。现在,居然连五级都显得有些过高。于是,她立刻答应道:“好,我会向中央提交报告,请求降为六级。”
邓颖超对周恩来如此的理解,让周恩来感到欣慰。然而,周恩来对妻子的严格要求远不止于此。从参与革命工作开始,周恩来一直是党内的重要领导人物,并以其深厚的政治经验闻名。朱德曾高度评价他:“周恩来历来是管家的,是个好管家。”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自然成为了国家的“好管家”,他精心策划各项事务,确保政务得以高效运转。然而,他在处理家庭和公事时的坚决原则,也无疑给妻子邓颖超带来了委屈。
周恩来担任总理后的首项任务就是“组阁”。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他进行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将不同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社会贤达安置在政务院及相关部门,确保政府能有效运作。同时,周恩来也根据这些人物的能力和贡献,做出了适当的职位安排。例如,他将起义将领傅作义任命为水利部部长,将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安排为卫生部部长等。
尽管周恩来精心分配了这些职务,但当他公布部长名单时,却没有包括邓颖超的名字。邓颖超的知名度早已深入人心,不仅仅因为她是周恩来的妻子,也因为她的才干。许多人认为,邓颖超作为部长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些人觉得她若未能担任部长,实在是委屈了她。然而,令大家吃惊的是,周恩来竟然没有为邓颖超安排任何职位。
张治中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老朋友,在两人结婚时,还曾为他们请客庆祝。尽管张治中身处国民党,但他与周恩来的私人关系依然十分亲近。面对邓颖超未被任命为部长的情况,张治中忍不住找到了周恩来,直言道:“周公,大家都说你办事’周’到,但你怎么也得给邓颖超安排一个部长职务,才不至于让大家心生疑虑。”

周恩来对此似乎早有预料,笑着回应道:“文白兄,这是党内的事,你不必多操心。” 张治中一时语塞,毕竟他不是共产党成员,无法过多干预。然而,这一问题并没有就此消失。党内的同志江鲜云同样提出了相同的疑问。江鲜云是彭干臣的妻子,彭干臣是南昌起义中的重要人物,且与周恩来有着深厚的交情。
江鲜云询问周恩来时,周恩来耐心地解释道:“鲜云,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安排邓颖超担任部长,文件和指令可能会让别人误以为是我的意思,这样会将家庭事务和革命工作混为一谈,对革命事业不利。” 周恩来反复强调,“只要我还担任总理,邓颖超就不能进入政府。”
周恩来的坚决态度,令邓颖超从新中国成立起,始终未能担任政府职务。直到周恩来去世后,她才获得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职位。邓颖超曾在一次与生活秘书赵炜的对话中提到:“当总理的夫人很不容易,定工资时,蔡大姐定为三级,我按部级应该定五级,但最终却被定为六级;国庆10周年的名单上,我的名字被删掉,恢复全国妇联时,他也不同意我担任领导职务,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是他的妻子,他一直压低我。”
尽管如此,邓颖超已经学会了放下。她笑着说道:“做了名人之妻,有时也要忍受一些委屈。” 周恩来去世后,邓颖超开始担任政府职务,她在各项工作中尽力而为,展现了非凡的能力,但她始终没有忘记丈夫周恩来的深情与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