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木雕遗存方面:
– 丰富的建筑木雕遗存:
– 卢宅:位于浙江东阳,是古婺州卢氏家族历经明清两代几百年时间营造的集祠堂、宅院、园林于一体的大型建筑群,拥有被誉为中国古代木雕艺术之冠的东阳木雕精品。其建筑规模宏大、品质高、文韵深厚,是明清古民居遗存中的顶级存在,从大木构到雕花都是浑然一体的视觉盛宴,展现了东阳木雕在建筑装饰上的高超技艺。
– 黄山八面厅:位于浙江义乌,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 年),因有八个厅堂和八个门户出入而俗称八面厅。其庭院内的木雕大气精美、纹理深刻形象,是东阳木雕建筑装饰的经典之作,彰显出雕刻师傅高超的技艺。
– 马上桥花厅:位于东阳市吴溪镇马上桥村,始建于清嘉庆庚辰年(1820 年),历时十年,于道光庚寅年(1830 年)落成,后在道光十九年(1893 年)又增建了第四间后堂。这里是国家级文保单位,花厅的木雕工艺精湛,能让人领略到东阳文化的精粹和祖辈精湛的手工技艺。
– 白坦古民居:位于东阳的吴氏聚居大村,拥有 40 多处建于清中晚期和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其中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福舆堂和务本堂最具代表性。福舆堂建于清嘉庆至咸丰年间,全宅大量采用东阳木雕装饰;务本堂建于清嘉庆至民国初,雕饰精美,从屋脊到梁柱,从窗牖到藻井,戏剧人物、花草动物等雕刻栩栩如生。
– 民间木雕作品遗存:在民间也有不少东阳木雕的作品遗存,如一些老建筑中的木雕构件、家具等。2012 年被列入金华市级非遗保护名录的兰溪姚村,就留存有清末民初东阳木雕一代宗师郭金局的建筑木雕作品,其中至少有 9 只主牛腿为郭金局亲自操刀。
山西木雕遗存方面:
– 寺庙木雕:
– 晋祠圣母殿木雕盘龙柱:在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博物馆的圣母殿前,有 8 根木雕的盘龙柱,始建于北宋年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柱。这些龙柱上的龙雕刻精美,形态各异,历经千年风雨,依旧保存完整,鳞片层层、须发根根,体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
– 陟椒三教堂木雕:位于泽州县南岭镇陟椒村,集儒、释、道三教于一体,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创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 年),后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缮。三教堂的木雕艺术精湛,大门上有四条木龙环绕,龙目圆睁;雀替部位和垂花柱上雕刻的花卉鸟兽、人物故事惟妙惟肖。各种浮雕、浅雕、镂雕、透雕精美绝伦,巧夺天工,是我国古代木雕艺术的精品。
– 绛县太阴寺木雕卧佛:山西绛县太阴寺中现存金代的木雕卧佛,号称“天下第一”,世所罕有、弥足珍贵。
– 民居木雕:山西的一些古民居中也保留了精美的木雕装饰。例如王家大院中的木雕广泛使用了瑞兽等图案,以祈福求吉。其雕刻图案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内容丰富,有花鸟形象、博古图案等,体现出主人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儒雅风格。
1. 风格特点:
各自的经典作品如下:
– 东阳木雕:
– 古代著名工匠:
山西木雕:
– 古代工匠情况: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古代山西木雕工匠的具体信息大多不为人知,但从山西众多精美的木雕建筑和木雕作品中,可以看出古代山西有着许多技艺高超的木雕工匠,他们默默地为山西木雕的发展贡献了力量。比如参与建造晋祠、王家大院等建筑的木雕工匠们,他们的作品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展现出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1. 潮州木雕:
– 艺术特点:在题材方面广泛,除了真实地反映男耕女织、渔樵耕读的田园生活之外,更多地涉及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古典小说等内容。雕刻技艺上,线刻、浮雕、圆雕、透雕综合应用,选材大多为松、杉、樟、楠、白果等亚硬或软木材料。其作品不看重材质,追求画面的题材内容、雕刻工艺和构图线条的完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应用范围:以建筑、家具装饰为主,在徽州的传统民居、祠堂、牌坊等建筑上随处可见精美的木雕装饰,成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 曲阜楷木雕刻:
– 艺术特点:雕刻题材以孔子像、儒家经典故事、历史文化名人等为主,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雕刻工艺细腻,注重人物的神态和气质的刻画,能够生动地展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制作孔子像、文房用品、摆件等,是曲阜地区的特色文化艺术品,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9. 湖北木雕船:
– 起源与发展:湖北木雕船艺术历史悠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楚国的造船和雕刻技艺。湖北地区水网纵横,船只是人们生活和交通的重要工具,木雕船艺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发展起来。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木雕船艺术流派。
– 艺术特点:以木雕船为主要表现形式,工艺精湛,船身的雕刻精细入微,包括船体的结构、船帆、船桨、船舱等各个部分都雕刻得栩栩如生。在装饰上,常常采用彩绘、镶嵌等手法,使木雕船更加精美华丽。题材丰富多样,有古代的战船、游船、渔船等,也有根据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创作的主题木雕船。
– 应用范围:最初主要是作为水上交通工具的装饰和民间工艺品,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收藏品和旅游纪念品。
10. 东山海柳雕:
– 起源与发展:产于福建东山岛。海柳是一种海洋生物,质地坚韧,纹理美观,是雕刻的优良材料。东山海柳雕利用海柳的天然形态和纹理进行创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 艺术特点:雕刻工艺精细,能够充分展现海柳的材质美和纹理美。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等,作品造型独特,富有创意。
– 应用范围:主要作为工艺品和收藏品,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11. 京作木雕:
– 起源与发展:起源于北京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发展与北京作为明清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密切相关。在宫廷和贵族的需求推动下,京作木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它融合了宫廷艺术的庄重、大气与民间艺术的质朴、灵动,成为北方木雕的重要流派之一。
– 艺术特点:选材精良,常采用紫檀、花梨、楠木等优质名贵木材为基材。图案造型极其考究,多以象征吉祥的龙凤、福寿以及四季花鸟等为主题,体现出皇家的威严和富贵之气。雕刻工艺精湛,注重细节的处理,刀法细腻流畅,在建筑木雕和家具木雕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例如在宫殿、寺庙等建筑的门窗、梁柱、斗拱等部位的木雕装饰,以及宫廷家具的雕刻上,都能充分展现京作木雕的艺术魅力。
12. 李氏宫廷木雕:
– 起源与发展:是北方木雕的杰出代表之一。其传承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雕刻口诀和纯正手工雕刻技法。
– 艺术特点:在雕刻理念上,内含八卦阴阳、天干地支、吉祥和宗教等元素,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雕刻技法丰富,能够熟练地运用浮雕、镂雕、透雕等多种技法,在不同木质上进行创作。其作品风格既具有宫廷艺术的庄重、华丽,又不失民间艺术的质朴与生动。
13. 东北木雕:
– 起源与发展: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受到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为木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东北木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周边地区的艺术特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 艺术特点:题材上,多以东北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动物形象等为主题,如长白山的雪景、东北虎、梅花鹿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风格上,较为粗犷豪放,线条简洁明快,注重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神韵,不追求过于精细的雕琢,体现了东北人民的豪爽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色彩上,常保留木材的天然色泽,或者进行简单的染色处理,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14. 中原木雕:
– 起源与发展: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木雕艺术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原木雕的发展与中原地区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 艺术特点:在题材方面,广泛涉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人物传记等,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和历史价值。雕刻工艺上,注重造型的准确性和立体感,刀法刚健有力,线条流畅自然。在风格上,既具有北方木雕的大气磅礴,又融入了中原文化的深厚内涵,体现出庄重、古朴、典雅的艺术气质。

15. 天津木雕:
– 起源与发展:在天津地区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天津作为北方的重要城市,文化多元且经济较为发达,为木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宫廷艺术、民间艺术以及外来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 艺术特点:在题材上,既有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等,也有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民俗场景、历史故事等。雕刻工艺较为精细,注重细节的刻画,同时在构图上讲究对称和均衡,给人一种稳重、大气的感觉。在材质的选择上,也比较多样化,包括红木、紫檀、黄花梨等。
– 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制作、工艺品摆件等方面。在天津的一些传统建筑中,如古宅、庙宇等,可以看到精美的木雕装饰;而在家具市场上,天津木雕的家具也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16. 河北木雕:
– 起源与发展:河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木雕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河北木雕不断吸收周边地区的艺术特色,同时结合本地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木雕流派。
– 艺术特点:题材丰富多样,包括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反映了河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雕刻风格上,既具有北方木雕的大气、豪放,又有细腻、精致的一面。在雕刻技法上,擅长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技法相结合,使作品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和艺术感染力。
– 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建筑装饰、宗教造像、工艺品制作等领域。在河北的一些古建筑中,如寺庙、宫殿等,木雕装饰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河北木雕的工艺品也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17. 山东木雕:
– 起源与发展: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木雕艺术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山东木雕的发展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经济发展以及民间工艺的传承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山东木雕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 艺术特点:题材上,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常常表现出儒家的道德观念、伦理规范等内容,如孔子讲学、孟子论道等题材经常出现。在雕刻风格上,注重线条的流畅和造型的准确,雕刻工艺精湛,能够将人物的神态和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材质的选择上,以本地的木材为主,如枣木、桃木等,这些木材质地坚硬,适合雕刻。
– 应用范围:在建筑装饰、家具制作、工艺品摆件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山东的一些传统建筑中,木雕装饰常常出现在门窗、梁柱、屏风等部位;而山东木雕的工艺品,如木雕摆件、木雕挂件等,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18. 新疆木雕:
– 起源与发展:新疆木雕历史悠久,受当地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较大。其发展与新疆各民族的传统手工艺传承密切相关,是当地人民生活和文化的重要体现。
– 艺术特点:在选材上,常用当地的核桃木、枣木、桑木等,这些木材材质较好,适合雕刻。雕刻的题材丰富多样,包括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花纹,以及日常生活场景、动植物等。在风格上,新疆木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造型较为夸张、生动,注重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神韵。例如,雕刻的人物形象可能会强调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动物形象则突出其特征和动态。同时,新疆木雕还常常融入一些传统的装饰元素,如几何图案、花纹等,使作品更具装饰性。
– 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家具、工艺品、建筑装饰等方面。比如,一些传统的维吾尔族民居中,会有木雕的门窗、梁柱、家具等;而木雕工艺品则是新疆旅游市场上的特色商品,受到游客的喜爱。
19. 甘肃木雕:
– 通渭木雕:是甘肃木雕的重要代表。起源较早,在明清时期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工匠们从丰富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艺术元素与创作灵感,兼采南北木雕流派之长,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陇中民俗文化特征的木雕艺术。其以建筑木雕为主,主要用于庙宇、民居,包括梁柱檐脊、中堂神龛、门户窗扇等造型设计与纹样的装饰。在题材内容上体现了民间美术的共性,广泛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为装饰主题,运用借代、隐喻、谐音等传统手法表达吉祥寓意。雕刻技法可分为阴雕、阳雕、圆雕和透雕。
– 天水甘谷木雕:雕刻工细腻,想象丰富,工艺精巧。木雕传承人采取雕、琢、镂、刻、剔、嵌等手法,刀凿并用,将木雕与砖雕、石雕、脊兽雕刻融为一体,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20. 西藏木雕:
– 起源与发展:西藏木雕与藏传佛教文化紧密相连,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佛教的传入和盛行,寺庙建设和佛像雕刻逐渐成为西藏文化的重要领域,木雕艺术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和传承。
– 艺术特点:风格健康朴实,表现手法简练,以形传神,有浓厚的装饰趣味。其显著特点是根据内容需要抓住对象的特征进行一定的夸张和概括,比如头大身小的飞天仕女、眉长眼大的精怪等形象。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建筑木雕、家具木雕、造像木雕、风马旗模版木雕等多种形式。在雕刻技巧上注重细节表现,追求完美无缺的雕刻效果,同时融合了藏传佛教的文化元素,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神秘气息。
– 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寺庙建筑、宗教造像、藏族民居的装饰以及工艺品制作等方面。在西藏的寺庙中,木雕的佛像、佛塔、经幡杆等是重要的宗教艺术作品;而在藏族家庭中,也会有一些木雕的家具和装饰品,体现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21. 内蒙古木雕:
– 蒙古族木雕:在蒙古族历史悠久,过去家用的生产生活用具上面常带有木刻纹饰。其雕刻题材丰富,包括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动物、人物以及一些反映日常生活的场景等。在风格上,造型较为古朴、凝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雕刻工艺上注重对物体形态的把握和神韵的展现。
– 赤峰写意木雕:以赤峰地区较为突出,根艺书画家们能将枯木进行精心打磨创作。这类木雕作品自然天然、原汁原味,注重根据木材原本的形态进行布局创作,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22. 陕西木雕:
– 终南手工木雕:起源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长安户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其雕刻内容融入了当地民俗民风粗犷豪迈的地域特点,雕刻方式和造型特点别具一格。在表现题材上十分广泛,有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花卉鱼虫等,常以历史故事为题材。雕刻技法主要可分为阴刻、浮雕、圆雕、镂雕等。
– 九龙木雕:主要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源于清顺治九年,以悬雕、透雕、浮雕、圆雕、多层镂空雕、彩绘、贴金等技法见长,纹饰题材以龙凤为主,融入历代经典木雕技法与纹饰之精华,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 黄陵木雕:黄陵木雕也是陕西木雕的一个特色流派,但相关的详细信息和独特风格特点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挖掘。
23. 云南木雕:
– 剑川木雕:剑川县素有“木雕之乡”之称,剑川木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属中国八大木雕流派之一。其题材广泛,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逼真,构图严谨统一,工艺精美细腻,尤其是传统的山水、花鸟和人物画,精致细腻,有呼之欲出的真实感。剑川木雕主要分布在剑川县金华镇、甸南镇狮河村,目前已形成嵌石木雕家具、古建筑装饰、室内装饰、旅游工艺精品等四大门类、130多个花色品种,并远销海内外。
24. 贵州木雕:
– 安顺木雕: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顺地戏息息相关,以雕刻地戏面具“脸子”为主。雕刻工艺细致复杂,色彩绚丽明亮,神态古朴。其雕刻技法包括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通过精湛的技艺真实还原人脸比例。如今,安顺木雕非遗传承人们还创作了以屯堡文化、地戏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并将屯堡木雕作为一门研学课程推广。
– 苗族木雕:贵州苗族聚居地有独特的苗族木雕。苗族木雕通常以苗族的文化、传说、图腾等为题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其风格较为质朴、原始,体现了苗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在工艺上,苗族木雕注重线条的简洁和造型的夸张,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25.四川有以下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木雕流派或风格:
-灌县木雕:
都江堰的灌县木雕是四川较有影响力的木雕流派。其作品以展现川西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建筑等为主,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雕刻工艺精湛,能够细腻地刻画人物、景物的细节,并且善于利用木材的天然形态和纹理进行创作,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例如,灌县木雕第五代传承人何飞曾创作《祖屋》,将川西风格的木质小楼、门前的水缸木桶、斑驳的墙体等故乡记忆中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 凉山木雕:
西昌的凉山木雕文化在90后非遗传承人韦静的推动下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师承温州黄杨木雕大师,在承袭黄杨木雕雕刻技艺的基础上,选用崖柏为原材,创建了独特的风格。凉山木雕讲究“七分天然,三分人工”,根据每块木料天然的形状进行设计,以少许的人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刘氏木雕:
雅安的刘氏木雕传承了蜀汉石雕艺术的精粹,在技艺表现上充分融合古代庙宇建筑和神像雕塑的木刻艺术。其最大的工艺特点是充分取形于乌木“瘦、透、漏、皱”等自然特点,并使用以“巧雕”为主的雕刻技艺。现刘氏木雕在设计上多以明、清木雕为基础,追求美观、大方、典雅、自然、流畅、实用。
– 廖家木雕:
崇州市廖家镇曾有许多人从事木雕技艺且技术精湛,其最为杰出者为陈子舟,他的木雕以装饰图案为主,远近闻名。如今在廖家建有木艺村,专门展示廖家的木雕技艺。
– 清代四川木雕造像:
四川是清代木雕造像较为流行的地区之一。这一时期的木雕造像呈现出民间化、民俗化的特点,题材庞杂、数目众多。许多木雕题材与石窟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