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元代书法,学者大多嗤之以鼻,元朝少数民族治国,对于汉族艺术和文化,了解不够深刻,正因如此,后世先入为主,认为彼时的书家水平薄弱,实际上,元朝痴迷、精通书法的高手,并不在少数。
除了“元书盟主”赵孟頫,他的挚友鲜于枢,草书十分精悍,高举“复古”大旗,继承晋唐传统,赵孟頫面对其字,也自愧不如,说到:“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
当然赵孟頫无法超越的高手,也不仅鲜于枢一位,他有个徒弟,得其真传,又独创新意,其字俗人看不懂,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赵孟頫更是敌不过,乃是元代“唯一称神”的草书大师,此人就是边武。
他的记载偏少,仅知擅行草,传世法帖也不多,尤数《草书千字文》最精妙,他效仿师父,采用“悬腕法”运笔,力道扎实,却不呆板、僵硬,顺应字势,灵活转换笔锋,灵巧多变,如游龙一般,在纸上翻腾。

线条蕴含金石般的沉厚感,与藤蔓般的韧性,结体方面,根据王羲之、智永字迹演变,打破局限性,布白偏多,体势略宽阔,多了几分潇洒、大气的风姿。
章法与之呼应,用“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举例,“云”字末笔,如飞瀑直下,顺势牵引出“腾”字起笔,“致”字最后一捺,则是化作游丝。
随同“雨”字首点,形成空中接力,营造流水潺潺的意境,十分畅意自如,并且篇幅向后,情绪随之激昂,笔也更加狂逸,层层递进,仿佛一曲渐入狂逸的交响乐,突破汉字拘束性,更具艺术气息。
据说,边武临摹的鲜于枢作品,能以假乱真,水平颇高,此帖更凝聚了毕生精髓,是罕见的真迹传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字字清晰,笔笔生动,每个起承转合的精微变化,全都可察。
时常临摹,帮助我们掌握正统“草法”,下笔精到自如、从容有力,而且内容浩瀚,囊括大部分的常用字,若学会此帖,之后临摹“张怀”狂草,或者其他的高深名帖,就能快速上手。
如今,我们对边武《草书千字文》,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是手工经折装,分成上下2册,装裱精美,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