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七言.篆书/清吴大澂
吴大溦(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末官员、金石学家、文字学家。
吴大溦精研金石文字,收藏宏富,著有《说文古籀补》、《愙斋集古录》等书藉。其以篆书独步书坛,是晚清碑学运动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楹联释文
上联:新來寶鐱如贈僕
下联:富有藏書自得師

款题
集召伯虎鐱銘
乙酉(一八八五年)仲冬月吳大澂
上下联诗句大意:新获得的珍宝利器如同赠予的仆从般得力,丰厚的藏书典籍自然能成为自己的良师。
此联可视为古代文人书房楹联的典范之作,上下联将器物收藏与精神追求糅合,述说藏家修养该有的高度。
此联是一幅大篆(金文)作品,也吴大澂的中晚期作品。此时期,其开始临摹商周青铜器铭文(金文),将小篆的圆润与金文的古朴结合,形成“大小参差、渊雅朴茂”的风格。
落款以雅致的隶书题跋篆书作品,形成篆隶相映成趣。另外此联用墨浅淡,值得书友细细咀嚼吴大澂的用笔之法,或许有意外收获。
吴大澂在晚清以“金石入篆”的新路径拓宽了篆书的取法之门,但也不乏批评之音。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指出:“吴愙斋篆书,用力多而天然少”;认为其过于依赖,并刻意模仿金石碑拓的“古质”,反而失去了篆书应有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