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带新手学员做引体向上,有个小伙子刚拉上去半个身子就开始晃,腰往后拱得像张弓,我赶紧喊停。他抹把汗说:“老师傅,我明明腹部收紧了啊,咋还塌腰?”
我蹲下来拍拍他后背:“你以为的’收紧’,可能只是肚子绷了个表面——这塌腰啊,是新手最容易踩的坑,我带过的学员里,十有八九都栽过这儿。”
一、你以为的“塌腰”,藏着三个隐形杀手
咱们先掰开了揉碎了说。引体向上正确的姿势啥样?背阔肌主导,大臂带动,身体自然悬垂,拉到下巴过杠时,躯干应该是一条微微前倾的直线,从侧面看,耳朵、肩膀、髋部基本在一条线上。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可塌腰的兄弟呢?拉的时候腰部反弓,臀部撅得老高,肚子松松垮垮往下坠——这哪是“拉”,简直是“用腰把自己甩上去”。为啥会这样?我总结了三个最常见的原因:
第一,核心没“唤醒”,全靠腰硬扛。 很多人练引体向上前,只知道练手臂,却忘了核心才是“稳定器”。就像盖楼没打地基,肚子一松,腰就得替它扛着上半身的重量,自然就塌了。上个月有个姑娘,平板支撑只能撑30秒,上来就练引体,拉的时候腰反弓得像虾米,我问她:“你肚子发力了吗?”她眨眨眼:“好像…没感觉?”
第二,动作模式错了,用“甩”代替“拉”。 新手图快,总想着“赶紧拉上去”,结果手臂一发力,身体跟着晃,腰部就成了“摆动支点”。你看公园里那些练引体的大爷,慢悠悠拉上去的,腰都稳得很;越急着冲数量的,越容易塌腰——这不是“力量大”,是“控制差”。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第三,代偿心理在作怪。 有些兄弟觉得自己“腹部没劲儿”,就偷偷放松腰部,用腰的柔韧性“借力”。可你当腰部是弹簧呢?长期这么练,轻则腰部酸疼,重则练出腰椎曲度变直——我去年带过一个小伙子,为了多做几个引体,硬是用塌腰的方式冲到10个,后来查出来腰椎间盘膨出,躺了半个月,你说得不偿失不?
二、塌腰不是“病”,改起来有“三板斧”

说了问题,咱得给解法。我这二十多年带学员,总结出一套“纠塌三步法”,亲测有效,新手跟着做,两周就能看到变化。
第一步:先给核心“上发条”——别光练平板,要练“动态稳定”。 很多人做平板支撑只知道撑着不动,其实动态的核心训练更能帮你找到“收紧”的感觉。我教学员的第一个动作,是“悬挂收腹”:双手抓住单杠,双脚离地,身体自然悬垂,然后慢慢收紧腹部(想象有人要打你肚子,你赶紧吸气收腹),保持5秒,再慢慢放松。刚开始可能只能坚持3秒,慢慢加到10秒,每天做10组。记住,这时候腰部应该是“贴紧”单杠的,别让它有机会塌下去。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第二步:拆解动作,把“拉”变“推”——用大臂带动,别让腰“抢戏”。 引体向上的核心是“背阔肌发力”,不是手臂硬拉。你可以试试“弹力带辅助法”:找根弹力带绕在单杠上,脚踩住弹力带一端,这样拉的时候,弹力带会帮你分担一部分重量,让你更专注于背部发力。拉的时候,先沉肩(想象肩膀往下沉到腰部),再用大臂“拽”着身体往上,而不是用手臂“掰”上去。这时候你会发现,腰自然就“稳”了——因为背部一收紧,腰部就没机会“代偿”了。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第三步:给身体“装个开关”——用呼吸控制节奏。 塌腰的人,往往呼吸乱了套:拉的时候憋气,下落的时候猛喘气。正确的呼吸应该是:悬垂时深吸一口气(肚子鼓起来),拉的过程中慢慢呼气(肚子收紧),到顶峰时稍微停顿,下落时再吸气。呼吸和动作同步了,核心就像被“一根绳子牵着”,自然不会松垮。我有个学员,刚开始练的时候,我让他边拉边念“收-腹-提-肛”,结果他真的找到了腹部发力的感觉,现在做引体,腰板直得像根杆子。
三、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慢一点,才能走得远
前几天那个塌腰的小伙子来找我,说他按我教的方法练了一周,现在做引体时腰部没那么酸了,能明显感觉到背部在发力。他挠挠头说:“原来塌腰不是’小事’,是核心没练到位啊。”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其实啊,健身最忌讳的就是“急”。你看那些能做20个标准引体的人,哪个不是从塌腰、晃身子开始的?关键是别让错误动作形成惯性——你现在改一个动作细节,可能比硬练100个错误动作更有用。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引体向上不是比谁拉得多快,是比谁能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对。” 下次练的时候,不妨对着镜子,或者拍个视频,看看自己的身体是不是“一条线”——耳朵、肩膀、髋部,对齐了,你就成功了一半。
各位老铁,你们练引体的时候有没有塌腰的困扰?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咱们一起支支招!要是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点个赞让更多新手少走弯路——毕竟,咱们健身人,不就图个“练得明白,练得长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