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二号探测器又有新的消息了!根据报道,天问二号探测器计划在5月29日发射升空。现在发射中心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在稳步推进中,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遥一一〇运载火箭也即将加注推进剂。

早在5月14日,这枚火箭就已经转入发射前,并且完成了吊装、对接等工作,随后在5月18日,天问二号探测器也完成了总装、测试、加注等工作,随后也顺利转入发射区。这其实也就意味着天问二号探测器的发射时间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在发射前,发射场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探测器、火箭也需要开展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当时在探测器转入发射前后,官方就已经宣布,天问二号探测器在5月底择机发射升空,现在官方已经正式公布了天问二号探测器的发射时间,计划在5月29日就发射了。

去小行星采样

天问二号探测器和之前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例如天问一号探测器除了有一个轨道器,还有着陆器、火星车,主要任务就是在这一次探测任务中,完成环绕火星、着陆火星、巡视呼吸火星三大步。而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目的地不是火星,也没有火星车,不过需要抵达小行星表面,从小行星表面采集样品,然后将小行星样品带回地球。

在此之前,美国、日本都曾经进行过小行星取样返回地球的任务,也取得了成功。虽然我们不是第一个开展小行星采样返回地球任务的国家,但是在天问二号飞行任务中还是有很多亮点的,例如在采样的方案上和美国、日本的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的难度会更大一些。

之前日本的隼鸟2号探测器以及美国的OSIRIS-REx探测器都只是在小行星表面简简单单接触一下就飞走了,采集到的小行星样品很少。而我们的天问二号探测器将会使用锚定和触碰方式来尝试从小行星表面采样,采集到的样品应该会更多一些。

虽然我国之前已经发射了一系列嫦娥月球探测器,也发射了火星探测器,以及大量卫星、飞船到近地轨道,但是天问二号任务还是很值得我们去关注。一方面是这次飞行任务的周期非常长,整个任务周期长达9.5年时间。

要飞9.5年!天问二号准备发射,时间公布:去小行星采样返回地球

因为天问二号任务比较复杂,需要在一次发射任务中完成多项探测任务,包括需要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伴飞,然后从这一颗小行星表面采集小行星样品,并将这些小行星样品带回地球。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伴飞探测。这将会是我国航天史上任务周期最长的一次任务。

作为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目标之一,小行星2016HO3被称为地球“准卫星”。虽然它是一颗小行星,但是它稳定运行于地球的轨道附近,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地球准卫星。它不是像月球那样的天然卫星,也不属于典型的近地小行星,不过它的轨道参数与地球几乎相同,也是绕太阳公转。

在2016年,科学家第一次发现了这一颗小行星,并剑气命名为2016HO3,在对其进行观测后,科学家发现小行星2016HO3的直径大约为40-100米,自转周期大约为28分钟。小行星2016HO3与地球形成1:1的轨道共振,它的公转周期接近366天,和地球的公转周期很接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稳定的地球准卫星。

按照计划,天问二号探测器在抵达小行星2016HO3附近后会对其进行伴飞,然后近距离拍摄这颗小行星的照片,对小行星表面形貌特性等基本情况进行一些分析,然后通过光谱数据研究小行星的物质成分,看看这颗小行星的物质成分和月球、地球到底有什么相近的地方。

天问二号探测器的另一个目标是运行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主带彗星311P。这是我们人类迄今为止确认的第七颗主带彗星,它的直径大约为480米,轨道周期大约为3.24年。

在2013年,科学家发现在小行星带有一颗奇怪的小天体,它拖着多条尘埃尾、外观和彗星十分相似,后来的观测发现这颗小天体不仅拥有小行星那样的稳定轨道,偶尔还会释放出尘埃,于是这颗小天体就被归类主带彗星。

科学家表示,这一种小天体是“另类”的小行星,它虽然不是彗星,但是又可以像彗星那样释放尘埃,表现出彗星的一些特征,所以这一种小行星被称为主带彗星,或者是活跃小行星。有可能是这一种小行星比较靠近太阳,受到的太阳辐射比较强,表面会挥发出一些物质,包括气体、小颗粒,所以表现出一些类似彗星的特征。

按照计划,这次飞行任务周期长达9年半,天问二号探测器将在3年内完成小行星的探测、采样返回地球,10年内到达主带开展环绕探测。从时间来看,这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飞行时间越长,存在的变数其实越多,因为在浩瀚宇宙中飞行,探测器面临的问题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

不过大家不需要担心,因为我们的航天技术已经很强大,此前已经完成了2次月球取样返回地球的任务,包括从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地球,而且已经完成了登陆火星、巡视火星的任务。从技术层面来看,深空探测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