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结局是令人错愕的,谁能想到,曾经意气风发的梁山好汉们最终会落得悲剧收场,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身负罪孽之人,最终死的死伤的伤也算是罪有应得,可那打虎英雄武松也落得断臂的结局,则难免让人意难平。

所以施耐庵到底想表达什么?

其实并非施耐庵不认可“善恶终有报”的观点,恰恰相反,你若顺着原著剧情读下来,也一定知道,武松也做过坏事,比如他在蜈蚣岭杀了那道童,那就是典型的滥杀无辜,在十字坡放走孙二娘那等恶人,也算是助纣为虐。

(武松、潘金莲剧照)

但那都不是重点,后来的他最后悔的或许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错杀了潘金莲,也错放了另外四个害死武大郎的人。

一、不该杀的潘金莲

潘金莲该杀吗?

毋庸置疑,绝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该”,其实笔者的回答也是一样。

这女子风流滥情,不知给武大郎送了多少顶帽子,其实这都不算事,但凡她没有做出杀夫之举,那都罪不至死,可当她听信了王婆的蛊惑,对丈夫伸出毒手之时,她就已经万劫不复了,这女子必须死。

而笔者之所以说武松不该杀她,是因为不值得为了这么一个必死之人背上杀人的罪名。

像潘金莲这种人,即便交给官府,也一定是落得被处死的结局,就好似那王婆一般,甚至在临死之前还难免要游街被羞辱一番,届时武松也能报了兄长被杀之仇,还能全身而退,这自然是最好的结局。

(潘金莲、武松剧照)

不过既然武松都已经杀了潘金莲,那他没有处理另外四个害死武大郎的人,也就不合理了,甚至与他的杀嫂之举是互相矛盾的,既然已经开了杀戒,何不把那四人也带走?

二、错的四个罪人

武松错放了哪四个人?

先说第一位,即是那张大户。

当初潘金莲为何会嫁给武大郎?

书中是这么写的:“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馀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显然,张大户把潘金莲送给武大郎,不是因为武大郎这人老实本分,也不是因为他善良勤劳,而是因为他又矮又丑,正是恶心潘金莲的绝佳人选。

(大户剧照)

武松临死前才后悔,他错杀了潘金莲,却错放了四个害死武大郎的真凶

事实上潘金莲和武大郎的婚姻最初就埋下了祸根,那女子从来都不爱他这夫君,反而难免十分痛恨武大郎,张大户不过是“借刀杀人”,得不到就要毁掉,他才是最坏的人,相反,最初的潘金莲还有几分烈女的意思,当然,这里不是给潘金莲洗白,而是陈述事实,后来的她做出杀夫之举,也压根洗不白。

第二位是县官,武松回乡发现哥哥死了之后,确实也告过官,只是那西门庆在阳谷县有通天的关系,那县官也得了西门庆的好处,自然要保西门庆,武松是迫不得已,才选择自己动手。

不过还是那句话,既然都已经决定动手了,也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那他就应该顺手把这县官也杀了,毕竟这家伙也不是什么好人,包庇西门庆怕只是他做过坏事的冰山一角,这种人,留着也是祸害,不是么?

第三位则是郓哥。

武松出差之前其实交代过武大郎,不要与别人发生冲突,哪怕有什么事,也可以等武松回来再说,武大郎也答应了。

那武大郎又为何要去找西门庆讨要说法?正是郓哥搞的鬼。

你且看郓哥与武大郎的对话:“’我指望去赚三五十钱使,叵耐那王婆老猪狗,不放我去房里寻他,大栗暴打我出来。我特地来寻你。我方才把两句话来激你,我不激你时,你须不来问我。’武大道:’真个有这等事?’郓哥道:’又来了!我道你是这般的鸟人,那厮两个落得快活。只等你出来,便在王婆房里做一处。你兀自问道真个也是假!’武大听罢,道:’兄弟,我实不瞒你说:那婆娘每日去王婆家里做衣裳,归来时便脸红,我自也有些疑忌。这话正是了。我如今寄了担儿,便去捉奸,如何?’

事情都已经到这份上了,武大郎却连“是否去捉奸”都要问郓哥,这就说明一件事,他本来是压根不想去捅破这层关系的,是郓哥的一番怂恿,把他架在那儿了,他若不去,那就真叫人看不起了,他也是迫于无奈。

(武大郎、郓哥剧照)

你可能要说了,郓哥也是出于好心,何错之有。

其实不然,郓哥之所以前来告密,不过是因为他的水果生意受阻,他能不知道武大郎是什么水平,哪能与西门庆叫板?

可他即便知道二人之间的差距,还是怂恿武大郎去捉奸,那不就是要武大郎去送死?

照理说,武松也该把他带走。

而最后一位害死武大郎的不是别人,正是武松自己。

为何这么说?

当初潘金莲撩武松的时候,武松就已经看透了这女子的为人,甚至潘金莲还当着武大郎的面反咬武松一口,说是武松对她图谋不轨。

此时武松就在一旁,他为何不反驳?

答案很简单,潘金莲当时就叫嚷着要武大郎赐她一纸休书,结合前文提到的,潘金莲嫁给武大郎本就是被迫的,可见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武大郎放了自己。

(武松剧照)

武松自然也清楚这一点,他知道,一旦自己把话说破,那哥哥碍于面子也只能休妻,可一旦休妻,以武大郎的条件哪还能娶到妻子?

为了哥哥的幸福,他只能忍气吞声。

可谁能想到,他一时的隐忍和私欲却反倒害了哥哥,他难免悔不当初。

所以后来的武松选择遁入空门,想必也是因为后悔自己当初的种种决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