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有人能同时精通三十余种方言通晓八门外语,还跨界数学、物理、音乐领域吗?

这个在清华园里被师生称为’会行走的百科全书’的奇人,不是传说,而是20世纪真实存在的赵元任。他用一生诠释了何谓’通才’的极致。

1982年2月24日,89岁的赵元任在美国麻省剑桥悄然离世。这位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的学者,留下的不仅是《现代吴语的研究》等开山之作。

更有一个至今无人打破的记录——在昆明考察时,仅用两周就掌握了当地方言,连菜市场的老太太都以为遇到了本地乡亲。

1892年的天津卫,赵家老宅的书房里,三岁的赵元任踮着脚去够祖父案头的《声律启蒙》。

这位常州赵氏的后人,祖父赵执诒是深得曾国藩器重的清朝二品大员,父亲赵衡中过举人却拒不入仕,终日以藏书自娱。

在这种书香与傲骨交织的家风中,幼年的赵元任展现出惊人天赋:六岁能辨七大方言,十岁通晓《九章算术》,十二岁已能用常州话、苏州话、南京话轮换着与各地亲戚谈笑风生。

他是中国300年来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也是近代史上唯一一个奇才

1910年的盛夏,18岁的赵元任以第二名成绩考取庚款留美生,与胡适同船赴美。

在康奈尔大学,这个本应主修数学的青年,却在选修课上创造了传奇——他同时在物理实验室验证声波公式,在哲学课堂辩论逻辑悖论,周末还要去音乐学院研究十二平均律。

某日数学教授发现他在微积分作业本上画满音阶符号,气得摔门而去,却在三日后收到赵元任用泛函方程解开的声学难题,从此任其’不务正业’。

1929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时,37岁的赵元任执掌历史语言研究所。

为编纂《中国方言地图》,他带着钢丝录音机走遍大江南北。在湘西苗寨,他扮作货郎用当地方言收山货;到潮汕地区,他混入茶楼假装跑堂。

最惊险的是抗战期间,他竟用温州话编写密码电报,日军截获后找了八个方言专家都未能破译。

赵元任的跨学科思维如同投石入水:在语言学界掀起实验语音学的革命,在音乐界催生《新诗歌集》这样的白话新曲,更让’通才教育’理念在战火中生根发芽

1947年他主持编订的《国语常用字汇》,至今仍是方言保护的范本。

但最深远的影响,或许是他在1968年录音的那套《乡音永流传》——当89岁老人用地道无锡腔念出《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竟让海外游子听得泪落沾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