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儿童肠道健康关乎成长发育,却时刻面临病菌威胁。轮状病毒等肠道病菌,常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及日常接触悄然入侵。儿童免疫系统尚未成熟,一旦感染,易引发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这些病菌不仅让孩子承受病痛折磨,更可能影响营养吸收,阻碍生长发育。因此,重视肠道病菌预防至关重要。家长和托育机构需强化卫生意识,落实科学防护措施,共同为孩子构筑起坚固的肠道健康防线。
下面介绍一例关于儿童胃肠功能紊乱检测出感染轮状病毒的病例。
案例经过
患儿为一名2岁男童,主诉为解稀烂便2天,3-4次/天,无粘液血便,有呕吐、腹痛,无发热、咳嗽、流涕,无喘息、气促、抽搐。体格检查情况良好,神志清,反应好,咽部无充血,扁桃体I度肿大,无脓,心脏停诊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哮鸣音,腹平软,肠鸣音活跃。了解情况后医生开具了末梢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粪便常规检查。
当患者送来粪便,肉眼可见黄色水样稀便。
粪便常规检验结果:可见隐血阳性,轮状病毒阳性
末梢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增高,淋巴细胞百分数减少
以上检查辅助诊断提示患儿感染了轮状病毒,医生开具的治疗药物为:口服补液盐散,布拉氏酵母散。
知识拓展
轮状病毒是一种分节段双链 RNA 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它呈车轮状,故而得名。是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毒结构与特性
1.结构:轮状病毒由内衣壳、外衣壳和核心的双链 RNA 组成。其内衣壳的结构蛋白具有群特异性抗原,据此可将轮状病毒分为 A – G 7 个群,其中 A、B、C 群能感染人类,A 群最为常见。
2.特性:该病毒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在环境中较为稳定,能在粪便中存活数天至数周。但对高温、消毒剂敏感,如在 56℃下 30 分钟可被灭活,含氯消毒剂能有效杀灭轮状病毒。
传染源
轮状病毒的主要传染源是感染了病毒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这些儿童在感染后会持续排出病毒,成为主要的传染源。成人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尤其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他们可能长期携带病毒。无症状感染的病例也存在,这些病例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传播病毒。
传播途径
轮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粪-口途径:这是轮状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毒通过粪便污染的物品(如玩具、水龙头、门把手等)传播,接触这些物品后未洗手再触摸口鼻,容易导致感染。
2.呼吸道途径:轮状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尤其是在医院环境中,儿童病房是高发区域。
3.母婴传播:轮状病毒可以通过胎盘或母乳传播给新生儿。

4.环境传播:轮状病毒在环境中非常稳定,可以在物体表面存活数日甚至数月,通过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5.跨物种传播:轮状病毒可以在不同物种之间传播,如从动物到人类。
易感人群
轮状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
2.儿童和老年人:成人虽然感染率较低,但仍然是重要的传染源。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下降,也可能成为易感人群。
3.免疫功能低下者:如HIV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这些人群对轮状病毒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
4.季节性高发人群:轮状病毒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秋冬季节高发,因此这一时期的儿童更容易感染。
临床表现
1.潜伏期:通常为 1 – 3 天。
2.症状:发病初期常伴有发热、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表现为口干、尿少、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精神萎靡等,甚至危及生命。不同年龄段症状略有差异,婴幼儿病情一般较重,而成人感染后症状相对较轻,部分成人可能仅出现轻微腹泻或无症状。
诊断方法
1.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的年龄、季节(轮状病毒腹泻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典型症状(如先吐后泻、水样便等)可做出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方法有粪便抗原检测,如免疫金标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可进行粪便病毒核酸检测,如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 PCR),能准确检测出病毒核酸,还可用于病毒分型。
治疗与预防
1.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和纠正脱水是关键。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散,中、重度脱水则需静脉补液。同时,可给予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和微生态调节剂(如布拉氏酵母散、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以保护肠道黏膜、调节肠道菌群。饮食方面,应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可适当调整饮食,如给予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粉。
2.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要注意食品卫生,不吃不洁食物,餐具要定期消毒;对于婴幼儿的玩具等物品也要经常清洗消毒。此外,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腹泻最有效的手段。我国使用的轮状病毒疫苗为口服减毒活疫苗,可有效降低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轮状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对婴幼儿健康危害较大。通过加强卫生措施和接种疫苗等方法,可有效预防轮状病毒感染,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张传仓,李宁,姚英民.”轮状病毒的病毒血症及肠道外损害.”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7.12(2002):753-754.
[2]黄晓磊.”轮状病毒病毒血症与肠道外脏器损伤的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35.1(2006):7.
[3]魏升云,张淑珍,方鹤松.”轮状病毒肠炎研究进展.” 临床儿科杂志 22.6(2004):3.
作者:罗秀英 麦素莉(柳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