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修身?哪个是真的舒服?生理上欢愉的本能与精神满足的高层次需求已经是”乱花迷眼”。
机器人似乎开始了无所不能,技术的发展也许真的让人类尽享动物的本能之外的感受之外不必再去追求和磨练什么了,满足从写、画、创作被刷视频、当主播、分享朋友圈替代,人云亦云更进一步,思维独立也难得一见,坚持始终于停。
人之所以不是动物,正是精神层次的认知和提升凝聚成了文明,饥寒交迫、衣不蔽体、食不裹腹不是追求精神享受的阻碍,反而在物质生活丰富多彩的今天,人们却更加直接地再乎原始的物欲,而且丝毫不会与精神向往交集,物欲横流,温饱不但没有让能力提升反而局限了精神层面”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无限力量。分工愈来愈细,责任越来越明确的同时却没有了评价,人治、法制还是物欲驱使?!
环境决定生存,理念的感知要从学习上不断扩展,人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就是因为能在已知的基础上不断悟产更新更进一步,而阶段和阶级的影响又有多少潜移默化地根深蒂固,上行下效。

文人与乡野的区别更是在新技术不断发展趋势下成为笑柄,掌握话语权与处理权与文化认知扯不上半毛关系,更不是不同阶层人的共同话题。
声色犬马中,赏心悦目与随遇而安关联在打拼苦楚中,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永远的安逸,欣赏一下满满收获,享受一下苦中作乐,美的愉悦与忍气吞声是黑夜与日光,是红花与绿叶,在生命的新陈代谢的不停循环中发展。
没有绝对的付出,更没有绝对的失去,审美是日积月累的取舍,更是感悟自身力量和自我价值的必然。
生命不止,追求不断,向美出发,始于足下。
欢迎分享留言,291作坊中找寻共鸣。上传绘画临摹作品,探讨审美话题。
定制相约,期待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