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虎爸 西贝带你文化旅行 2025年02月06日 21:00 北京

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千年木塔–应县木塔,都有什么样的奇观,10个问答说明白!


应县木塔,这座屹立千年的木构奇观,是梁思成眼中无与伦比的杰作。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是元好问诗中“缥缈层檐凤翼张,南山相望郁苍苍。七重宝树围金界,十色雯华拥画梁。”的盛赞。


应县木塔,全名佛宫寺释迦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为千年古塔。与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齐名,被誉为世界三大奇塔之一。2012年11月,佛宫寺释迦塔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木塔总计历经40多次地震,依然坚定地矗立在中华大地上。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会对木塔有很多好奇。今天我们以问答的形式一起说道说道。

1.古代为什么要建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增修于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历时较长。这一时期的辽国佛教兴盛,皇室积极参与寺庙建造,应县木塔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作为佛教圣地,应县木塔在辽金时期香火鼎盛,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其次,据考证应县木塔可能是由辽兴宗的皇后萧挞里(也有说法是萧太后)倡建的。建造如此宏伟壮观的木塔,无疑彰显了皇家的权威和地位。在当时战争频繁的古战场上,建造木塔也被视为一种镇灾祈福的方式。
最后,应县木塔所在的地理位置曾是古战场,因此建造木塔也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木塔高耸入云,可以登高瞭望,有助于防御敌人的侵袭。

2.为什么木塔屹立千年不倒,并且经受住了几十次地震的侵袭?
(1)独特的构造设计
应县木塔采用了筒中筒的构造方式, 外柱二十四根,内柱八根,形成了坚固的框架体系。这种设计使得木塔在遭遇地震时,能够通过整体结构的协同作用来抵抗地震波的冲击。而且木塔的外圈24根木柱设计得能够轮流悬空休息,每天有一根柱子悬空 。通过让柱子轮流休息,木塔的重量能够更均匀地分布在剩余的柱子上,从而避免了因长时间承重而导致的柱子疲劳和损坏。
(2)榫卯和斗拱结构
应县木塔全塔未使用一颗铁钉,而是完全依靠榫卯和斗拱结构来连接各个构件。这种连接方式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和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时通过木材之间的摩擦和错位来消耗地震能量, 保护主体结构不受破坏。
(3)明暗设计 
应县木塔在外观上呈现为五层六檐,但实际上内夹有四层暗层,形成了九层的结构。这种明层夹暗层的设计不仅增加了木塔的复杂性和美观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其抗震性能。暗层的存在使得木塔在地震时能够形成更多的耗能节点,进一步消耗地震能量。
(4)优质的建筑材料
应县木塔的主要建筑材料为华北落叶松和榆木,这些木材材质坚韧、耐腐湿,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这些优质的建筑材料为木塔的抗震性能提供了物质基础。
(5)地基条件的优越性
应县木塔的地基条件也非常优越,其基土主要由粘土及砂类组成,工程地质条件好,承载力强。这种良好的地基条件为木塔的稳固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3.为什么木塔千年都没有腐化?
(1)优质的建筑材料
应县木塔的主体结构采用了质地坚硬的华北落叶松,这种木材以其卓越的耐腐蚀性、高强度和韧性而著称,成为建筑结构的理想之选。华北落叶松的耐腐性使其能够在潮湿环境中长时间保持结构完整,不易受到微生物的侵蚀。
在建造过程中,工匠们对木材进行了精细的处理,包括干燥、防腐和防虫等多道工序。通过这些处理,木材的含水率得到显著降低,从而减少了变形和开裂的可能性。
(2)特制的通风口
这些通风口位于木塔距地面约20公分的墙面上,呈现为小方孔的形式。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塔内通风,从而保持室内木材的干燥。在古代,没有现代通风设备的情况下,这种天然的通风方式相当绿色环保,且非常有效。通风口的设计不仅有助于防止木材因潮湿而腐烂,还能减少生虫问题,尤其是在炎炎夏日,通风散热成为延长建筑寿命的关键。
(3)干燥的气候条件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北部,这里的气候相对干燥,降水较少。这种气候条件大大减少了木材受潮和腐朽的风险,从而延长了木塔的使用寿命。
(4)“麻雁”的保护
有一种叫“麻雁”的小鸟,它们在塔檐下筑巢,吃掉木头里的虫子,起到了天然的防虫效果。这种小鸟的存在为木塔提供了一种自然的生物防护机制。

4.应县木塔的高度是多少?总重量多大?
:应县木塔高67.31米,相当于现代一幢20层左右的高楼,2016年9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木塔总重量为7400多吨。

5.应县木塔的耗材量有多大?

:应县木塔全塔耗材红松木料共3000立方米,2600多吨,民间有歌谣传唱:“砍光黄花岭,修成应州塔”。

山西应县木塔(上)

6.应县木塔的结构组成是怎样的?

:应县木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石砌,形状为正方形。上层为砖砌,形状为八角形。为木塔的稳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塔刹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目、宝盖、宝珠组成。塔刹通过多条铁索连接屋檐,起到了避雷针的作用。也是木塔千年未被雷劈的原因。


7.应县木塔的斗拱有何特色?

:应县木塔共使用54种、480组斗拱,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使用斗拱最多的塔,堪称“斗拱博物馆”。斗拱可以承上启下,连接各层柱、梁、枋,也可以悬挑屋檐。这些斗拱全部采用榫卯结构连接,无一铁一钉,却能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整体结构。

8.应县木塔的倾斜情况如何?

:应县木塔在历史上经历过一次大的维护失误,导致各层的抗侧移刚度和承载能力大大降低,目前木塔二层局部倾斜严重,且还在持续稳定发展。其中一根柱子倾斜12度,并以平均每年2毫米的速度继续倾斜。

9.应县木塔的平面布局是怎样的?

:应县木塔底层直径有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木塔外看五层,内还有四层暗层,共九层。内外槽之间分别有地袱、栏额、普拍枋和梁、枋等纵向横向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桶式结构。而且我们从外面看,木塔虽然是五层,但是却有六个檐。那是因为第一层是重檐结构。


10.历史上都有哪些名人到访过应县木塔?

(1)元英宗硕德八剌
作为元朝的帝王,他曾在历史上驻跸应州,并临幸木塔,尽管没有具体的题词或活动记录流传下来,但他的到访无疑增添了木塔的历史厚重感。

(2)明成祖朱棣

在第五次御驾亲征回京途经应州时,朱棣被木塔的宏伟高大、巧夺天工所吸引,即兴挥笔赞誉,题写了“峻极神工”四字,现悬于木塔五层外檐南。

(3)明武宗朱厚照

他在历史上著名的“应州之役”(应州之捷)后,专程来到应州,不仅敬拜佛祖,还在塔上宴赏了参与战役的地方有功人员。当地方官吏请他为释迦木塔御题时,他欣然接受,大笔一挥,写下了“天下奇观”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既赞美了木塔宏伟奇特的构造,也寓指了“应州之捷”的辉煌战绩。

(4)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对应县木塔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和研究。他赞叹木塔为“无与伦比的杰作”,并表示“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他在《中国建筑史》一书中对其进行了描述。梁思成的到访和研究,不仅提升了木塔在学术界的地位,也为后人了解和研究这座古建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