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清朝崛起的第一功臣,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摄政王多尔衮。作为清朝早期最具影响力的军事统帅,多尔衮在清军入主中原、完成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乾隆皇帝曾评价多尔衮:“成一统之大业,厥功最著。

但是如果从女真发展壮大的深层次的原因来看,满人能够从一个分散的部落发展为改朝换代者,追本溯源,其真正的奠基人并非多尔衮,而是那位明末镇守辽东,以“边帅武功之盛两百年来所未有”而闻名的将领——李成梁。究竟他是如何成为“大清第一功臣”的呢?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李成梁 网络图片

李成梁出身辽东铁岭卫的一个军功世家,他的祖上曾经显赫一时,但是到了李成梁这一代家道中落。其早年家境贫寒,他的父亲去世后,李成梁本可以直接继承父亲职务进入军界,但由于家资匮乏,他甚至连从辽东前往京城所需的路费都无法凑够。

李成梁年近四十岁之际,恰好有一位朝廷御史到辽东巡视,因赏识其才,于是慷慨解囊相助。李成梁才得以千里赴京,正式承袭了其父的职务

李成梁 网络图片

万历年间,辽东边疆战事不断,外有蒙古时常进犯,内有女真各部相互攻伐。面对如此困境,李成梁却能调度得当、挫敌锐气,不仅屡次击退敌军的入侵,还一度令这些游牧部族闻其大名退避三舍

短短数年间,李成梁的威名传遍军中与朝堂。他凭借卓越战功得到朝廷的嘉奖,被擢升为辽东总兵,授爵宁远伯——李成梁也成为万历时期镇守边陲的中流砥柱。同当时备受人民敬仰的名将戚继光并肩齐名,“南戚北李”的说法一度在朝野间广为流传。

李成梁 网络图片

李成梁治理边疆颇有独到之处,他采取“以夷制夷”的战略方针——他深知辽东各民族交错,并非简单靠武力就能平定。他设立马市,以贸易联络愿意归附的部族,同时镇压不服从调度的势力,令东北局势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

由于辽东各部族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李成梁采取“分化”策略——扶持规模较小的部族去制约势力强大的部落,并且巧妙地在各部族间制造矛盾,令其互相牵制。通过这种策略,李成梁和他的军队无需频繁征伐,便可维持辽东地区的相对和平稳定。

李成梁 网络图片

然而,这样看似精妙的策略,却催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局——万历年间,辽东女真各部落还是很松散的政治联盟,此时尚未出现统一的领导者。李成梁的一次严重失误却无形中帮助女真势力发展壮大。

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明军发兵镇压反叛的女真首领王杲,而建州左卫指挥使觉昌安和塔克世为表示臣服,便主动为明军充当向导。不料两军交战,此二人却在混战中不幸被明军误杀。随后努尔哈赤便收到祖父和父亲身亡的消息,那时他只是二十多岁的年轻将领,虽悲痛万分却又无可奈何

李成梁和努尔哈赤 网络图片

清朝崛起第一功臣不是多尔衮,而是这个被称为两百年一遇的名将

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建州女真颇具威望的人物,曾被朝廷视作可以依靠的地方势力。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他曾让努尔哈赤作为自己的亲兵,在朝夕相处中对其极为赏识。

正因如此,对误杀之事,李成梁心感愧疚,他向朝廷全力保举努尔哈赤为建州左卫的新任指挥使,将其扶上权力之巅

李成梁 网络图片

努尔哈赤借此良机,逐步扩大自身势力,收编各个散落的女真部落。对此,李成梁往往是“熟视无睹”,他甚至默许努尔哈赤对其他部落的打击和吞并。如果努尔哈赤被其他部落入侵,李成梁便会以明朝总兵的身份发号施令,以维护努尔哈赤的安全。

努尔哈赤也明白,唯有谦卑礼敬,方能赢得李成梁的长期信任。每征服一个部落,他都会向李成梁献上珍贵的战利品,这些都让李成梁可以坐享其成

李成梁与努尔哈赤 网络图片

正是这种看似维稳之策,暗中却助长了努尔哈赤势力的快速崛起——在“干爹”的庇护下,“干儿子”努尔哈赤在长达三十多年的征战中统一了女真诸部。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李成梁去世,享年九十岁。仅仅一年之后,努尔哈赤便宣布建立后金政权,自封为后金大汗

努尔哈赤 网络图片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正式发布“七大恨”檄文,列举了明朝对其家族的种种不公,随即发动了对大明的战争。

李成梁虽然并非主观上为清朝打造建国基石,然而正是他的纵容让努尔哈赤拥有了统一诸部的契机。

他本来想扶植一位“听话”的女真统领,却没想到促成了统一女真诸部的一代霸主,这也是他始料未及的后果。

努尔哈赤 网络图片

《明史》对李成梁的评价极高,称其为“边帅武功之盛,两百年来所未有”。然而,如果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这种“武功”终究没能守住明朝的北疆大门,反而为后金政权推开了一扇天窗

可以说,在清朝崛起的历史长河中,李成梁所扮演的角色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清朝开国的所有功臣。小编正因其对后世造成的影响之深远,所以对李成梁冠以“清朝第一功臣”的美誉,即使这是极不符合常理的历史标签。

李成梁 网络图片

参考文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