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428窟 北周 最大的中心塔柱窟 情节最完整的《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图》
428窟 窟外全景
窟内全景
428窟 窟内全景
石窟形制
428窟 中心塔柱窟
塑像
428窟 中心塔柱塑像
428窟 火焰纹
428窟 飞天1
428窟 飞天2
四壁壁画
428窟 东壁壁画
壁画的情节大致如下:国王的三位太子在山中狩猎时,遇到了一只因饥饿而濒临死亡的母虎和它的幼崽。三太子萨埵,被这一情景所感动,决定牺牲自己以拯救这些生命。他先是用竹尖刺破自己的喉咙,然后从山崖跳下,让母虎和幼虎能够舔食他的血,进而食用他的肉。当萨埵的两位兄长发现他的遗骸后,他们将这一悲痛的消息带回了王宫。国王和王后赶到山中,抱着萨埵的尸骨痛哭,并最终将他的遗骸收拾起来,建造了一座塔来供养。
428窟 东壁南侧 萨埵太子本生
壁画的详细情节分布
-
三位王子告别父母出游:壁画的起始部分描绘了国王的三位太子在告别父母后,一同出发去山中狩猎的场景,他们精神抖擞,准备开始他们的冒险。
-
骑马行于途:在旅途中,三位太子骑马穿行于山间小路,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崎岖的山石,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探索和对狩猎的期待
-
飞骑射靶和操练:在壁画中,三位太子展示了他们精湛的骑术和射箭技巧,他们在山林中进行射靶和操练,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武艺。
428窟 萨埵太子本生(3) 飞骑射靶和操练
-
继续前行:壁画接着展示了三位太子继续他们的旅程,他们穿越山林,向着更深的密林前进,壁画中的细节描绘了他们的决心和勇气。
-
见山下的饿虎:在旅途的某处,三位太子发现了一只饥饿的母虎和它的幼崽,它们因缺乏食物而处于生死边缘,这一场景触动了萨埵太子的同情心。
428窟 萨埵太子本生(5) 见山下的饿虎
-
萨埵嘱二兄先回:萨埵太子决定牺牲自己来救助这些老虎,他让两位兄长先行回宫,而他自己则准备留下来完成他的悲壮行为。
-
萨埵躺于虎侧,虎无力食其:萨埵太子躺在母虎的身边,但由于母虎极度饥饿,已经没有力气食用太子,这一情节展现了太子的无私和老虎的无助。
-
投崖饲虎:为了确保老虎能够食用自己,萨埵太子爬上山崖,用树枝刺破自己的喉咙,然后跳下悬崖,确保自己的血能够先滋养老虎。母虎和幼虎在舔食了萨埵太子的血之后,得到了力量,随后围绕太子的遗体进食,壁画中这一部分以悲壮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一感人场景。
428窟 萨埵太子本生(8) 投崖饲虎
-
二兄见尸骨、奔跑哭号:当两位兄长返回时,他们发现了萨埵太子的尸骨,悲痛欲绝,他们奔跑着,哭号着,无法接受眼前这一悲惨的事实。
-
飞驰回宫:得知弟弟牺牲的消息后,两位兄长飞驰回宫,向父母报告这一噩耗,壁画中展现了他们急切的心情和悲痛的神情。
428窟 萨埵太子本生(10) 回宫报信
11.向父王禀告:两位兄长回到王宫,向国王和王后禀告了萨埵太子的牺牲,国王和王后听闻这一消息后,悲痛不已。
12.奉王命收尸骨起塔供养:最后,国王下令收集萨埵太子的尸骨,并为其建造了一座塔,以供养和纪念太子的无私奉献和伟大牺牲。
428窟 萨埵太子本生(12) 起塔供养
这幅壁画比北魏第254窟同名画容纳情节较多,循序而画,故事脉胳清楚。青、红、赭、黑间插敷彩,画面热烈绚丽。人物有中原”面短而艳”、体魄健壮的特点。这幅壁画不仅以其精美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佛教教义中的慈悲与牺牲精神,而且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在观者面前。壁画中的山峦、树木和建筑等元素,不仅作为背景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也巧妙地分隔了不同的情节,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清晰和完整。
428窟 东壁北侧 须达拏太子本生
-
广行布施:壁画的上段开始描绘了须达拏太子广行布施的情景。太子见到病残贫苦之人,心生怜悯,决心救济他们。他得到国王的允许后,开启国库,救济贫民,使得四面八方的民众都闻讯而来。
428窟 须达拏太子本生 广行布施
-
婆罗门计取白象:接着,壁画展示了敌国国王嫉妒叶波国的莲花白象,这头象力大无穷,是国宝。敌国国王招募八个梵志前往叶波国,向须达拏太子乞求这头白象。太子虽然犹豫,但为了信守诺言,最终还是将白象施舍给了梵志。
428窟 须达拏太子本生 婆罗门计取白象
-
婆罗门得象:壁画中,梵志们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白象,骑在象背上,手舞足蹈,洋洋自得地离去。
428窟 须达拏太子本生 婆罗门得象
-
乞马施马:在壁画的中段,太子在被流放的路上,遇到了婆罗门乞求他的马。太子慷慨地施舍了他的马,婆罗门骑马而去,太子则继续步行。
428窟 须达拏太子本生 乞马施马
-
乞衣施衣:随后,婆罗门又向太子乞求衣物。太子将他和家人的衣物也施舍了出去,婆罗门挑着衣服,得意而去。
428窟 须达拏太子本生 乞衣施衣
-
途见幻城:在前往檀特山的途中,帝释天为了考验太子,化出了一座城郭,里面有丰富的衣食和伎乐,试图留住太子。但太子坚定地拒绝了诱惑,穿城而过,继续他的流放之旅。
428窟 须达拏太子本生 途见幻城
南壁说法图
428窟 南壁 说法图
龛外壁画
莫高窟第428窟的龛外壁画中,供养菩萨的艺术特点集中体现了北周时期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和审美趋势。
-
形体表现:菩萨形象通常身体短壮,面相丰圆,体态略呈S形曲线,上身半裸,下身着长裙,有的斜披天衣,披巾缠绕双肩,自然下垂。
428窟 供养菩萨1
428窟 供养菩萨2
-
服饰与装饰:菩萨的服饰简练,头戴西域式花蔓冠,眼睛较大,表情庄严。服饰的刻画注重质感和立体感,巾带的勾、卷、缠绕之状描绘得十分细腻。
428窟 供养菩萨3
428窟 供养菩萨4
-
色彩运用:在色彩上,菩萨的描绘色彩鲜明热烈,面部晕染方法在鼻、眼以及眉骨、下颌处涂白色,这是西域式晕染法的演进。佛背光里的火焰纹色彩鲜艳,与菩萨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428窟 供养菩萨5
428窟 供养菩萨6
-
线条与立体感:线描是中国绘画的基本艺术语言,在428窟的菩萨形象中,线描与晕染相结合,通过细腻的晕染来造成立体感,表现肌肤的细微变化。线描的功力在巾带褶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布料质感。
428窟 供养菩萨7
428窟 供养菩萨8
-
动态与表情:菩萨的动作幅度大,富有舞蹈性,表情庄严而不失温和。在某些壁画中,菩萨仿佛从天而降,动作豪放,以曲线勾勒,流畅有力.
428窟 供养菩萨9
428窟 供养菩萨10
窟顶壁画
窟顶的平綦和人字坡绘有丰富的装饰纹样,包括飞天、莲花、虎纹等,这些纹样不仅美观,也体现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趣味。其中,飞天形象多样,有的赤身裸体,有的身着长裙,动作各异,生动传神。
428窟 窟顶人字披
428窟 窟顶人字披图案
428窟 窟顶平棋
428窟 窟顶飞天
供养人画像
428窟中绘有约一千二百身供养人画像,是敦煌石窟中供养人画像最多的洞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供养人的社会地位。
428窟 比丘与女供养人
428窟 男供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