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是光绪帝的皇后,姓叶赫那拉,也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奉懿旨嫁给表弟为妻,进一步达到了叶赫那拉氏在朝廷中的更高地位。
他的父亲是叶赫那拉桂祥,是慈禧的亲弟弟。20岁的时候,隆裕嫁给了光绪,并且在第二年就直接晋封为皇后。
只不过,隆裕太后仅仅就活了46岁,民国二年在紫禁城中去世。
不过,她去世的时候,民国政府按照国丧的规格标准来办理丧事,得到了国人的尊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隆裕太后葬礼规格高,全国报刊都纷纷报道。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此时中华民国成立仅仅一周年的时间。当然,她去世也是带着遗憾走的,毕竟没落的大清朝在自己的手里面丢掉的。见到了列祖列宗之后,估计都不怎么好交代。
民国政府听到了隆裕太后去世的消息后,颇为震惊,当即就决断,为她举行非常隆重的国葬,这样有助于让民国政府在海内外得到好评。毕竟对待前一朝的遗老遗少,始终都是优待。
首先,民国政府旗下的所有机构都要下半旗三日,为的就是纪念对民国有着功劳的隆裕太后。其次,还要求文武官员都要穿孝27天,这在古今中外也是特别少见的。

那么,对于民国的参议院方面,决定在隆裕太后去世的第五天休会一天,为的就是体现出悼念的意思。
地方大员都要积极的对紫禁城里面的小朝廷发去吊唁,表示对她的去世应该要有着哀悼的状态。后来,民国政府还在2月28日这一天,亲自为她举办了一次追悼会,参加哀悼的各界人士也是特别多。说一句夸张的话,隆裕太后的葬礼规格甚至超过了过去的皇帝,毕竟来参加葬礼的人特别多,国人表示对她尤为尊重。
二:本来没有实权,宣统即位后,与摄政王载沣共掌大权。
光绪年间,朝廷的实权基本上都在慈禧太后的手中,包括光绪自己都没有实权,更别提这个皇后了。但是,当慈禧和光绪相继去世后,年仅3岁的宣统帝继承了皇位,由宣统的父亲载沣和隆裕太后一起来掌握朝廷的实权。
短短的一天时间,隆裕太后从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后摇身一变成为了掌握大权的太后,可以说这在清朝朝廷中还是特别少见的。
三:南北和谈,赞同共和。
如果要说隆裕太后对全国人的功绩到底在哪里?那就要提到民国政府与清廷的南北议和。
其实,从当时民国的实力来说,完全是可以取缔清政府的。但是为了保持对清朝宗室的尊敬,选择了南北议和,为的就是通过没有流血的措施来达到共和的目的,让宗室和遗老遗少都能够赞同共和。
那么,隆裕太后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相当大的。毕竟在和谈的过程中,没有提出过特别过分的条件,也没有运用任何的手段,可以说南北和谈也是相当顺利的去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民国政府就这样成立,清朝就覆灭了。
结语:隆裕太后,她是清朝后宫一位普通的女性。但是在改朝换代期间,为了让老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赞同共和,把朝廷所有的责任全部背负在自己的身上。可以说,她是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女性,也是有着足够的担当精神,没有任何的权力欲望。说到底,甚至连慈禧太后都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