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力

        枪术的各种技击方法的完成,主要决定于两手握枪的手法,以及两手不同的活动方法。其关键在手,在腕。即使运用相同的枪法,因手及腕活动不完全相同,其动作也稍有区别。这种手和腕的动作差异,是由于把法不同所造成的。

        枪杆的下端称之为把,使用枪把进行攻防的方法也称为“把法”,即拳谚所说:“远使枪(指枪尖),近用把。”枪尖是枪的最锐利之处,如果对方躲过枪尖,靠近我身,那么枪尖就失去了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常用枪把来攻防。而在本节中所论及的“把法”,是指两手握枪控制枪杆的手法,以及两手在运用枪法时的活动方法。这与所说的使用枪把进行攻防的方法是不同的两种概念。

        由于枪术的历史悠久,流传极广,代有高手,传习各异,所以用枪的把法则各不相同。熟能生巧,各人所善,虽把法有异,但枪理皆同,在论及枪法时就不能因其把法的不同而品其优劣。在此仅就几种常见的把法略加叙述,有的以拦拿为例略加说明,以示其作法不同。

        一、活把枪:两手握枪一如前述,唯运用各种防施时后手动作较太,而前手基本不动,如做拦枪,先以中四平枪势开始,左手握枪基本不动,虎口微向下压;右手握把自下向前向上抬起,上臂微内收并屈(即上臂向下摆),肘关节也同时微屈,右手置于右肩前下方,手心向前,使枪尖向上向后再向下,划一开口向下的半圆形弧线,此时枪尖略向前下方(图1-11,图1-12)。做拿枪时,左手虎口仍微向下压,右手握把自上向前向下收至腰间,上臂微外展并伸(即上臂向后向上抬起),肘关节也同时微伸,使右手在腰间手心向后,枪尖向上向前再向下,划一开口向下的半圆形弧线,仍成中四平枪势。在整个动作过程中左手基本不动,微压虎口以控制枪杆不使其左右摇摆,而手指握枪稍松,以便枪杆在手中转动,在拦拿时左手起到一个支点的作用。而右手动作幅度较大,所以枪尖摆动幅度也较大,比较容易使枪尖走弧线,从而达到拦拿枪的基本要求。由于在做拦拿枪时右手动作用,枪把随之运动,且在拦枪时枪杆离腰至胸,故称为活把枪。

六合大枪几种不同的把法

        二、两把枪:两把枪握枪法亦同前,在做拦拿枪时两手同时运动,故称两把枪。做拦枪先从中四平枪势开始,右手自下向前向上抬起使右手上翻至右季肋部,手心向前;左前臂亦随之旋外,使左手心翻向上,用两手的动作使枪尖向上向后再向下,划一开口向下的半圆,此时枪尖微向前下方(图1-13、图1-14)。做拿枪时,右手自上向前向下翻至腰间,使手心向后;左前臂亦随之旋内,使左手心翻向下,用两手的动作使枪尖向上向前再向下,划一开口向下的半圆,仍成中四平枪势。两把枪在做拦拿枪时两手同时运动,左手虽是枪的支点也在运动,所以动作幅度较大。左手运动亦便于枪尖划弧而右手动作稍小于活把枪,较易甩腰力,但因左手运动,枪不易稳定。

        在旧籍上论说枪法时常描述两手的动作,如“阴阳互转,百法藏于其中,神妙莫测,为枪之元神也’;拿枪是“前腕间前一覆,后腕贴身向里一仰,枪项离彼虎口尺许,用力拿下”;“枪法亦不过二手执以阴阳,一仰一覆运用而已”;“二手阴阳仰覆之用也”;“腕前阴后阳,彼圈里扎来,我前腕向前一覆,后腕向后一仰’之类的话,细察其意,常是两手同时仰覆运动,追其述而演习,似乎类于两把枪的用法。

        三、后把枪:后把枪握枪手法亦如前所述,而其中四平枪势,左手虎口微向下压,左前臂微旋内,使左下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撑,右手在腰间略屈腕,使手心翻向上,做拦拿枪时只有右手运动,其前于悲本不动,故称为后把枪。川后把枪做拦枪,由中四平枪势开始,左平手指微松,使枪杆在手中便于转动,而虎紧张并下乐,使枪杆不至左右摇摆。同时右手伸腕,使右手心翻间下,腹肌保持紧张,使枪杆在腹肌上滚动,这样枪杆向后转动约180°,并借助腰力,使枪杆前端颤动,枪尖向上向后再向下,划一开口向下的小型半圆形弧线(图1-15、图1-16)。拿枪时左手一如拦枪,右手屈腕,使右手心翻向上、腹肌保持紧张,使枪杆在腹肌上滚动,向前转动约180°,并借助腰力,使枪杆前端颤动,枪尖向上向前再向下,划一开口向下的小型半圆形弧线,仍成中四平枪势。后把枪法前手主要起支撑作用,并无大的动作;而右手也仅作翻腕的动作,动作幅度很小,枪杆儿乎仅在原地转动。枪杆紧靠腰腹,只有用腰力才能使枪杆前段颤动。完成拦拿动作,否则仅枪杆转动,而枪尖不能作较明显的弧线运动。

        在《手臂录》所辑的《梦绿堂枪法》中,在论及“圈”时说“其转动圆活处,全在身法,后手将枪根转动、前手则仍固中。若两手俱摇,则恐彼乘虚而加力分排,取我之正中也”,颇似后把枪的用法。吴殳在这段话后有一段注文说:“察其语气,乃有手虑松,枪在手中转动者,此王孟通法。力大犹可,力小者,被人击落枪器矣。”其中“有手虚松,枪在手中转动者”,当指左手,因为枪法中断无以右手揉搓枪把,使枪把在手中转动之理而“后手将枪根转动”,当是指右手紧握枪把,枪把随手一起转动,否则此理不通。

        四、左把枪:左把枪和一般枪法在内容上和做法上并无很大区别,唯持枪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握把发力在左手,故名左把枪。习枪者有专习左把枪者,也有在套路中加进若于左把的动作,而仍以右手握把动作为主。

        五、阴把枪:又称“八卦缠枪”。因为其握枪时左手手心向后,虎口向里(图1-17),故名阴把枪,其上势为“大开门(图-18)。其扎枪也分上枪、中枪、下枪.并且用把攻防的技术较多在对滑对扎时常用“粘杆”。是一种独具风格的枪法。其流传不广,习者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