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小美好



人生最美的境遇,是那抹落日熔金的斜阳,夕阳河边走,举目望苍穹,袅袅炊烟起,思乡有多愁,穿越春与秋,尝尽爱与愁……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爱恨情仇,但是,当你跨越5个多年代,临近退休时,你会释怀一切,淡泊如水,内心仅存爱与感恩,你会情不自禁地憧憬着放马南山,优哉游哉的颐养天年生活。可是,很多职场,不是对前辈的敬重,而是边缘化的冷落。

还好,20248月,虽然快到58岁了,但有幸组织信任,承蒙领导垂青,派遣外出支教。作为近30年党龄的我,曾经多次被组织错爱,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在这节骨眼上,不正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吗?

虽有一点小小的怨言,但想到组织待己不薄,于是,坦然领旨,毅然前行。

这是比我想象还要好上几十倍的地方。

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淳朴的民风,江南平缓的丘陵地形地貌,青山绿水滋养着一方勤劳善良,厚道仁义的父老乡亲。这里有远近闻名的西瓜,清新鲜嫩,香甜脆滑,还有麻辣清香的花椒,以及阡陌纵横的沃土,滋生了丰富的物产:水稻、高粱、玉米、大豆、红薯、花生、芝麻、瓜果蔬菜,鱼虾水产,种植养殖,应有尽有。这里的乡亲尊重文化,重视教育,尊敬师长,传统的“耕读文明”在这里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和传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就是故土三山,每山三台,故曰“九台山”,又因小土带沙含铁,赤红朱褐,且乡内集市于“红豆场”,进而取名“九红”,后人易“红”为“洪”,故此有了“九洪”。

九洪乡中心小学,系全市为数不多的超越100年老校之一,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而今已有120年历史,可谓底蕴深长,文华厚重了。

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学员周迅予就是土生土长人氏,抗美援朝战争中有赵远俊,唐玉平,明仲良等老一辈革命先烈先后诞生于此。一百多年来,这里已孕育成许多优秀人物的衣钵之地,易铁生、甘道明、王跃庚等等。

2025122日,沿滩区“’云系乡梓·贤向乡行’九洪·三河人才荟”在九洪乡三河村隆重举行,拉开了人才引进推介和招商引资的序幕。

这里充满了爱,领导们的关怀让你热泪婆娑,同事的关爱温暖备至,校长光明磊落,雷厉风行,大会小会,一路精简,三言两语,从不累述,给人无比痛快。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中接地气,都是兄弟姐妹,谁有困难就帮谁,谁落伍了就扶谁。人人争当先进,个个挑战劳模,有的老教师已经59岁了,还仍然坚守在工作第一线,且兼任其他事务性工作,甚至有位老师已经62岁了,还在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工作和道法的教学工作……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争先上优质课,示范课;年轻教师抢先上公开课,观摩课;教研教改方兴未艾,此起彼伏;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帮扶,寓教于乐。教师办公室几乎每天都有零食和水果,每月教师生日,都会集体庆祝分享蛋糕,学生午餐后也配备了水果或饮料,师生同食共餐。课间,多数学生参与了羽毛球,网球,篮球,乒乓球,甚至足球的活动,有的学生养成了光顾阅览室,静泡书斋的习惯。

当你看到此情此景时,你会由衷地感叹:这儿虽然是偏远的农村中学,但是,孩子们享受到的教育和精神食粮并不比城里的孩子们所享受的东西差。你也会由衷地感谢这儿的校长带出了如此优秀的教师团队,也带出了学风浓厚,校风纯正,师生亲密,家校共育,人际和谐的一个大家庭!

李臣宗 | 芝兰之缘 淡雅九台

这不禁让人想到“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爱”!

2024910日,开校第二天,第43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当市级“四有好老师”聪哥做完获奖感言后,校长对他家庭介绍时,几度哽咽,老泪纵横,在场的所有老师无不动容。

这样的集体,难道没有凝聚力吗?难道校长不是重情重义之人吗?又难道员工们干活会去与领导讲条件吗?我想,不会吧。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啊?还用说吗?

爱!当然是爱!!

是无私的,是无求的,是宽广的胸襟,是默默地关注,是完全地给予,是无悔无怨。爱是默化,是感召,是一种无声的力量,不想说明,只愿懂你,不求回报,只愿爱在;爱很轻,不惊扰彼此的世界,只在灵魂深处同行;爱很静,不妨碍彼此的生活,只在精神领域共鸣。能够彼此相望的眼睛,默契的交融,便是最美的风景;能够彼此相知的心灵,便是最暖的感应。有时,人与人也许无缘再续,却有一种真挚的爱与美丽的牵挂,如栖息在梦里的粉红桃花,轻盈的绽放,无声的舒展着花瓣;如飞扬在天地间的雨,柔柔的、细细地把心灵滋润;如飘零在书籍里的一枚落叶,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如破茧而出的蛹,经过地狱般的苦海,才赢得重生的绝美!

我始终坚信,“缘”,有时不一定长长久久,因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只因相识相知就已经足够永恒,相距天涯也是温暖,只要在生命里好好呵护,这份缘在生命里一定会绽放到荼蘼极致,一样弥足珍贵!

—此文发表于《龙湖》2025年1期



作者简介

李臣宗,中共党员,大学毕业。自贡市英语教育协会会员,中学英语高级教师,三十多年扎根乡村教育,所带学生先后考上北大、清华等多所高校博士生,硕士研究生二十余人。市、区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喜欢写作,先后有《校殇》《路标》《用爱托起生命的曙光》等多篇作品,在各类报刊和网络媒体上发表。


点个推荐 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