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 “坦荡荡” 的君子身影穿越千年,《周易》“自强不息” 的爻辞在竹简上发烫,曹操 “老骥伏枥” 的豪情仍在回荡。当古人的智慧箴言撞上现代人的焦虑迷茫,为何总能精准戳中心窝?这些刻在骨子里的处世哲学,究竟藏着多少破局密码?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哀公》,也有说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言,但其源于荀子思想。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系辞上》。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燕策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燕策三》,出自荆轲刺秦王时所唱。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此联为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但其思想有一定的古代文化渊源)。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王勃《滕王阁序》,虽有感慨命运之意,但也可激励人们不因困境而放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体现曹操的广阔胸怀和壮志豪情。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
这些跨越千年的智慧箴言,是中华文明沉淀下的精神原力。从《论语》的 “三省吾身” 到《孟子》的 “贫贱不移”,从《周易》的 “自强不息” 到王勃的 “穷且益坚”,古人用最简劲的文字,刻下了中国人的生存底气与灵魂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