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溪十八涧是新西湖十景之一,也是杭州市区非常适合徒步的地方,多年前我曾经去过一次。当时走的路线比较短,直接打车到九溪烟树然后步行到龙井村就结束了。前一阵在杭州开会,利用空闲时间把九溪十八涧又重走了一遍。这次的路线和上次略有不同,先打车到龙井村,然后沿着龙井村去九溪十八涧再到九溪烟树,再从九溪烟树沿着九溪路走到之江路。
来到村口简易门楼下,算是进入龙井村了,龙井村因为龙井茶而得名。进入龙井村以后发现当地老百姓几乎家家都在做生意,有开民宿的,有开咖啡馆的,当然最多的还是卖茶叶的。看见一户独门独院墙头有鲜花的民宅不错,还随手拍了一张照片。
沿着龙井村的龙井西路一直往南走,就到了九溪十八涧。所谓九溪就是附近两座山上有九条溪流沿山而下,这些溪流在穿山越林的过程中又汇聚了其他细流,所以又叫十八涧。
九溪十八涧都是石头路,是那种大小不一高低不平的乱石铺成。行走在凹凸不平的路上,目光所及,路的两侧都是翠绿的茶园,有的还是梯田式茶园。
走在石头路上不时会出现溪流夺路而过,行人要涉水才能通过,于是在道路边上有溪流的地方又建了碇步桥方便行人。
九溪十八涧从龙井村到九溪烟树这一段路程大概2.5公里左右。途中有一个亭子叫九泓亭,建在茶园之中,可供游客歇脚。
行走的途中还能见到不少盘根老树,其虬劲有力之风骨不仅让人心生感叹。
九溪十八涧在九溪烟树的终点处,不仅有溪流夺路而过,路中间还有两块巨石蔚为壮观。

到了九溪烟树,向左走是里安寺和杨梅岭方向,向右就是之江路和钱塘江方向。我的路线是先游览九溪烟树再往钱塘江方向走。
九溪烟树的核心景观是一个月牙型湖泊,湖不算大但是湖水很清澈,远看像淡蓝色,近看又像是绿色。湖边有几个美少女用不同姿势在互相拍照,很喜欢她们拍照的角度,打算在这里拍几张照片,在边上等了好久她们都没结束,只好放弃。
湖的东边靠着山,蜿蜒曲折的路上古木参天,山体上有一个瀑布飞流直下,瀑布边上有台阶可登山观景,瀑布下方是一个小小的拱桥,瀑布之水从拱桥下方注入湖中。
湖的南边有一个亭子,亭子可供游客短暂休息,里面还矗立着九溪烟树的石碑,亭旁有桥连着湖的西岸。西岸立着一块太湖石,上面刻着“九溪烟树”四个大字,站在石头边上刚好可看见湖对面的瀑布和拱桥。
离开九溪烟树沿着九溪路往前没几步看见一个拦水坝,溪水对面坝的下游有几个游客蹲在那里拍照,于是我也特地绕到溪水的对面,看到有几个角度拍水流非常出片,于是我也拍了几张。
拍完照片继续沿着溪流往前,看见很多人在玩水,目光透过人群我又看见了老树盘根,发现很多树根甚至已经进入到溪水之中。
从九溪烟树沿着九溪路走到之江路大概有2公里左右,途中看见很多茶园。另外又看见一个亭子可供游客临时休息,这个亭子叫林海亭,林海亭建于清末民初,看上去还是比较古朴的,里面有八根柱子,上面都刻着楹联。匾额下面的楹联是这两句话: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过了林海亭在九溪路一个拐弯处发现一个路牌,上面写着陈布雷墓和陈三立墓。我先沿着指示牌上山找陈三立的墓。此时天上已经下起了小雨,上山的路况不是太好,走了几百米在一片茶园之中才看见两个墓。这两个墓和普通人的墓地没有什么区别,墓碑显示外面是陈三立的长子陈衡恪的墓,里面是陈三立的墓。
陈三立早年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后步入仕途,其父亲是当时湖南巡抚陈宝箴,陈三立和陈宝箴因为支持谭嗣同等人发起戊戌变法而被免职。陈三立写诗的水平很高,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陈三立非常重视子女教育,他的子女全部事业有成,其中最有名的是泰斗级大师陈寅恪。陈寅恪本来也想和父亲葬在一起的,但是死后未能如愿,最后葬在了庐山植物园。陈三立墓地在文革期间被破坏了,这个墓地是后来重建的。
离开陈三立墓继续向前,途中未发现陈布雷墓,因为雨势渐大,就没再寻找。我加快了速度走到之江路就结束了整个行程,此时已经到了午时,找个小店吃了一碗面条充饥,饭后休息片刻冒雨打车离开了九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