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游记之七

作者:孙青山

        四月十五,晴。

        晨起,登孟门山。

       孟门山居黄河中流,远观似舟浮水上。《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河水经壶口瀑布,入“十里龙槽”,直奔孟门山。南面石壁,镌刻“卧镇狂流”。过铁索桥而登,其上凹凸不平,岩石黑绿,其上多酸枣,荆芽,与我家乡山同。河两侧高山磊磊,河岸犬牙交错,河水㶁㶁,漩涡时转。大禹立巨龟石像,顶天触岛。《穆天子传》“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过河东行,穿太岳山脉,山连绵不绝,襄汾出山入大平原,过长子县,传尧封长子丹朱于此。境内有发鸠山,《山海经》“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东海”。

       过浊漳河,清漳河,涉县翻太行山,过邯郸,黄梁梦未观。经聊城,复过北运河,黄河,灯时至家。

       七日行程六千里,翻山越岭,险而无碍,虽冒风雨雪,风调雨顺,其来去皆适时。晋陕多庙宇,盖得神灵眷顾也。

  特邀作家、画家简介:青山,字虚谷,号青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之意也。红旗遍野的年代,生于三代贫困之家。无烟酒之癖,一日无茶,大哭不止。好文学,好戏曲,好玩山游水。最喜约一二知己,或深山赏野花,听流泉,观闲云,或水边月下听鱼跃,数繁星,临清风。知天命之年,始弄笔管,渐老,画之癖尤甚。人物,花鸟,山水,皆无师自己乱折腾。              

       书者,兄泊雅也。纯农民,也未见练习书法。田间农活虽重,放下锄头,至家,则操管弄墨,笔走龙蛇。               

晋陕游记之七

       画者,书者,合二为一,各得其乐也。

相关链接:   

晋陕游记(一)    

晋陕游记之二    

晋陕游记之三  

晋陕游记之四

晋陕游记之五

晋陕游记之六

淡味茶文艺微刊第2321期

原创作品4710篇



关注淡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