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 ,又號水晶宮道人(一說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蘭溪 。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員、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他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於他的書論。他有不少關於書法的精到見解。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 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 在臨寫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頗有意義的事實:“前人得到古碑帖數行,專心學習,便能聞名於世。何況《蘭亭集序》是王右軍(王羲之)滿意的書法。如果不停地學習,怎麼會擔心書法勝不過別人。“這些都可以給我們重要的啟示。

【高清作品】趙孟頫集字《宋詞》90副

趙孟頫善於吸取他人的長處,因而在書法上獲得較大的成就。尤為可貴的是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只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後世學趙孟頫書法的極多,趙孟頫的字在朝鮮、日本非常風行。他手書佛、道的書法,有許多散於名山。

趙孟頫精於古器物、書法、名畫的鑒定,有關年代、作者、真偽,望而知之,百不失一。兼工篆刻,以「圓朱文」著稱。

来源:书法碑贴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