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结构

 跗骨窦是位于足部外侧的骨性间隙,由距骨和跟骨围成,呈锥形或楔形,开口于外踝前下方。其内部包含复杂的软组织:

1️⃣韧带系统:包括颈韧带(限制足内翻)、跟距骨间韧带(稳定距下关节)以及伸肌下支持带的内、中、外侧束。

2️⃣神经与血管:富含末梢神经(如本体感受器)及小血管,形成密集的神经网络。

3️⃣脂肪垫与滑膜:填充间隙,起缓冲作用。

4️⃣骨间通道:分为外侧较宽的跗骨窦腔和内侧狭长的跗骨窦管,连接距下关节的前、中、后关节面。

核心功能

1️⃣力学稳定:通过韧带系统限制距下关节过度内/外翻,维持足部动态平衡。

2️⃣缓冲减震:脂肪垫吸收行走、跳跃时的冲击力,保护关节软骨。

3️⃣本体感觉:神经末梢传递足部位置和运动信息,协调步态。

4️⃣血液供应:窦内血管为周围骨与软组织提供营养。

相关疾病:跗骨窦综合征

病因

一、创伤性(占70%):踝关节内翻扭伤导致韧带撕裂、滑膜炎症或瘢痕增生。

二、非创伤性:足部畸形(如扁平足)、关节炎(类风湿、痛风)或局部肿瘤压迫。

跗骨窦:足踝的“力学枢纽”与疼痛之源

典型症状

一、定位疼痛:外踝前下方持续性钝痛,按压或活动时加重。

二、足部不稳:行走时“发软感”,尤其在凹凸路面或上下楼梯时明显。

三、伴随表现:局部肿胀、僵硬,偶见足底放射痛或小腿发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跗骨窦区压痛阳性,被动内翻足部可诱发疼痛。

二、影像学:MRI可显示韧带损伤、滑膜增生或窦内高信号(炎症/纤维化);X线/CT用于排除骨折或骨性畸形。

三、诊断性封闭:局部注射麻醉剂后疼痛缓解可确诊。

治疗与预防

保守治疗

1️⃣急性期:制动休息(支具/石膏固定2-4周)、冰敷和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

2️⃣慢性期:局部封闭注射(糖皮质激素+麻醉剂)、冲击波治疗或康复训练(本体感觉与肌力锻炼)。

VTM非遗埋线:通过将可吸收线体(如PGA、PGLA)植入特定穴位,持续刺激以调节气血、消炎止痛,适用于慢性疼痛或反复发作的跗骨窦高压综合征。

手术治疗

1️⃣关节镜清理术:微创清除瘢痕组织、增生滑膜,适用于保守无效者。

2️⃣韧带重建/融合术:严重韧带松弛或关节退变时,需重建稳定性或固定距下关节。

预防措施

1️⃣选择足弓支撑鞋,避免长期穿高跟鞋。

2️⃣运动前充分热身,强化小腿与足部肌肉。

3️⃣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

4️⃣踝关节扭伤后及时规范治疗,防止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