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原创·道冲

图片来自网络
     

唐朝诗坛盛宴

文/道冲(广东)

     倘若将唐朝诗坛比作一场盛宴,那定是史上最奢华的流水席。从贞观到天宝,这场盛宴持续了百余年,席间觥筹交错,诗酒风流,好不热闹。

     李白是这场盛宴的不速之客。他”天子呼来不上船”,却总能在最显眼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座位。这位谪仙人带着西域的豪放与巴蜀的灵秀,将五言七言搅得天翻地覆。他的诗句像烈酒,一杯下肚就让人醺醺然。杜甫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话不假。只可惜这位酒仙最终醉卧采石矶,连死亡都带着几分诗意。

     杜甫则是那个最认真的食客。他细细品尝每一道菜的滋味,连残羹冷炙也不放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看到了盛宴背后的阴影。安史之乱后,盛宴渐散,唯独杜甫还坐在残席前,记录着盛衰兴亡。他的诗是这场盛宴最忠实的账本。

     王维总坐在最雅致的角落。他带着禅意,浅斟低吟,把终南山的云烟都酿成了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般超然物外的姿态,让他在乱世中保持着一方净土。他的诗是清茶,初尝平淡,回味无穷。

     白居易来得晚些,却最懂市井滋味。他把诗写得连老妪都能解,像是一道道家常小菜,平淡中见真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样的诗句让贩夫走卒也能在诗中看见自己。

     李商隐是那个最神秘的客人。他总在烛光摇曳处独酌,诗句如同朦胧的烛影,让人捉摸不透。”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样的诗句,连他自己也未必能完全说清其中的意味。

     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这些名字像是一道道珍馐美味,共同构成了这场无与伦比的盛宴。就连那个写”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贺知章,那个吟”春眠不觉晓”的孟浩然,也都在这席间留下了自己的味道。

     有趣的是,当时在座的人未必知道自己参与的是怎样一场盛宴。就像杜甫说李白”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诗句会穿越千年,至今仍在我们的唇齿间留香。

     而今人读唐诗,就像在千年后闻到那场盛宴的余香。虽然席散人空,但那些诗句依然在历史的回廊里回荡,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个诗歌的黄金时代。

     这场盛宴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风花雪月。有李白的狂放,就有杜甫的沉郁;有王维的超脱,就有白居易的平实;有李商隐的隐晦,就有王之涣的明朗。正是这些迥异的风格,构成了唐诗的丰富与厚重。

     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在传诵这些诗句,仿佛那场盛宴从未结束。每当读到”举杯邀明月”,”国破山河在”,”大漠孤烟直”,我们就又回到了那个诗歌的盛世,与诗人们同席而坐,共饮这一壶流传千年的诗酒。

   
     
       
         
           
           
道冲 | 唐朝诗坛盛宴
           
         
         
         
           
             
             
           
           
             
             
           
           
             
             
           
         
       
     
   

作者简介:

 道冲广东电白,追随大海捕鱼者,水上漂。爱好文字,喜欢涂鸦,相信“风浪越大,鱼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