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换了副“面孔”盗窃
就可以瞒天过海
然而
再狡猾的“狐狸”
也斗不过聪明的“猎手”
5月29日,据江苏警方消息,近期,盐城市公安局盐南高新区分局新都派出所接到多个小区的群众报警,称家中金条、金首饰不见了。
民警迅速展开调查,发现案发前,一男子多次在案发现场周边徘徊且面部反光,疑似戴了“面具”踩点。经持续分析调查,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身份。
5月23日
经周密部署
民警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顾某
并在其出租屋内
查获“面具”等作案工具
以及部分被盗的金首饰、现金
经查
犯罪嫌疑人顾某为盗窃前科人员
具有一定反侦查意识
因手头拮据
竟再次通过“技术开锁”
干起了“老本行”
先后流窜多个小区作案5起
窃得黄金首饰、现金等财物
涉案金额达15万余元
目前
犯罪嫌疑人已被
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问题来了
这些硅胶人脸面具是哪来的?
多家网店有售
声称“高度还原”
在多个电商平台以“人皮面具”为关键词搜索发现,该词语已被系统屏蔽,显示“没有找到相关商品”。
但更换关键词,比如“硅胶面具”,就能看到不少商家,所售产品包括“面具成人全脸硅胶头套”“易容真人换脸皮人皮面具”“老年硅胶面具人脸全脸”等,价格在几元至几万元不等。
这些硅胶人脸面具类产品不但种类繁多,而且设计各异。
一些商家推出明星面容仿真面罩,声称可以高度还原明星的面部特征,效果逼真;
一些商家提供现有的模型头套,价格高达3000元;
还有商家宣称可提供面具、头套“私人定制”服务,核心卖点即“超逼真”“仿真定制”,价格根据面具复杂度和精细度而定,约3000元至2.5万元,从下单到制作完成大约需要1个月时间。
问及定制服务需要提供哪些信息时,有商家这样回应:“如果能找到3D扫描,就可以将电脑扫描尺寸发给我们。如果没有,就提供照片、头、五官的尺寸和360度人脸照片。”
这意味着
顾客只需提供照片

或通过3D扫描技术获取
人脸图像和360度人脸照片
商家就能根据这些信息
制作出一张人脸面具
有媒体记者咨询了6家售卖此类面具的商家:是否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对方一致回复“不需要”,并且没有询问记者购买面具的目的和用途。
有业内人士透露,不同价格的硅胶面具,仿真度也不一样,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多为玩具类型面具。通常价格越高,仿真度就越高。
制售硅胶人面具违法吗?
厦门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副教授
刘炯表示
制售硅胶人面具
无论在民事、行政或刑事领域
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一方面,购买者使用人脸面具可能逃避监控识别,增加犯罪嫌疑人和违法者身份确认的难度。这种情况可概括为’不想别人知道我是谁’。另一方面,人脸面具还可能被用于绕过人脸识别技术,冒用他人身份进行盗窃或其他违法行为。这种情况则可概括为’我想让别人误以为我是谁’。”
“人脸面具可能成为一个上下游犯罪的工具,上游负责收集人脸等生物信息,下游或涉及后续使用,比如用于诈骗、盗窃等,这样一来,商家的售卖行为突破了刑法的技术中立原则,可能构成提供犯罪工具的罪名。”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
孟强介绍
商家在电商平台售卖人脸面具
可能涉及多种法律风险
或引发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乃至刑事责任
“定制人脸面具这一业务本身,是否具有合法性,取决于多个因素。”孟强说,在一些情况下,定制人脸面具也可用于电影特效等合法目的,如果定制人脸面具涉及侵犯个人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或者缺乏合法合规的销售流程,或者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等,就属于违法行为。
“电商平台经营者和商家不得侵犯消费者权益或违反市场管理规定,售卖人脸面具的行为如果对特定人的个人信息、肖像权等人格权构成侵害,或违反网络交易安全相关规定,则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对商家进行警告、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等。”
他提出,如果售卖的人脸面具被用于非法目的,比如从事诈骗、盗窃身份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等犯罪活动,有可能属于参与或帮助实施犯罪行为的共犯,从而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专家建议:开展适度监管
确保不被滥用
在孟强看来,人脸面具的制作销售和使用确实存在侵权、违法的较大风险,相比于全面禁止,完善立法立规、适度监管是更可行的方案。比如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方面的建设,明确界定人脸面具的合法与非法用途,同时强化在生产、销售和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管机制,从而在保障合法需求、合理使用的同时,减少和降低人脸面具被用于侵权违法行为的风险。
刘炯的建议是,在定制人脸面具时,应当要求业务提供者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和用途审查。对于高度逼真的面具,应当在公安部门进行备案和审核。
网友热议
相关话题登上各大平台热榜
引发网友热议
对此
有网友表示
“人皮面具”本身没有问题
也有网友认为
“人皮面具”
容易让坏人钻空子
应严禁生产销售
面对“人皮面具”乱象
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等
应该介入
让不法分子及时止步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