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撒胡

编辑|撒胡


河北有一位孤儿,靠着打工赚来的六万块钱,做到年入3000亿,成为胆子最大的首富,动动嘴皮子就能拉来50万预付款!

成立公司后,此人甚至收购下英国一个王牌企业,凭一己之力跻身500强,做个项目做到世界第一。

作为一个一无所有的孤儿,他是怎么做到的?这个人如今怎么样?

最大胆首富

那是1988年11月,化工界的权威报纸《中国化工报》登了条广告,河北平山县化工厂,一个谁都没听过的名字,宣称“年产一千吨水杨酸生产线”已建成,一千吨什么概念?当时全国一年总共才捣鼓出五千来吨。

这话一放出来,简直是平地一声雷,各路经销商立马跟嗅到腥味的猫似的,呼啦一下全涌了过来。

据说,一天就签了八百多吨订单,可谁能想到,那时的李赶坡,厂房八字还没一撇,生产线更是画在纸上的大饼,这到底是胆大包天,还是乱世出英雄的非常手段?

故事的开头,总是比高潮来得朴素得多,李赶坡不是天生就有搅动风云的资本,1949年,他生在河北平山一个穷乡僻壤,三四岁爹妈就没了,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这孩子争气,愣是成了村里头几个大学生,师范毕业,顺理成章当了老师,1974年又当上公社书记,一干就是十年,可这安稳饭碗没能锁住他那颗扑腾的心,看着乡亲们穷,家乡落后,他心里头早就琢磨着下海闯荡了。

1985年,三十六岁的李赶坡,不听领导劝,不顾旁人忧,甩下一封“老子不干了”式的辞职信,揣着东拼西凑的六万块钱,一头扎进了商海。

第一个项目,罐头厂,为了这厂子,他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又凑了两万块,自个儿跑到北京王府井的旧货市场,为个不到二百块的大铝盆,硬是自己从王府井给扛到了火车站。

就这么一砖一瓦地抠,一年后,罐头厂居然发展到四百多号人,一年给国家交二十万的税,李赶坡自个儿也赚了快四万块,算是挖到了第一桶金。

可惜好日子不长,那会儿政策紧,“停薪留职”算违规,他只能把罐头厂卖了,暂时又回体制内,当了个啤酒厂厂长。

但那股创业的火苗,哪那么容易灭,也就三年光景,大概是1988年前后,政策松了口气,李赶坡又坐不住了,再次下海。

这一回,他盯上了化工原料水杨酸,这玩意儿是阿司匹林的原料,当时国内拢共就五家厂子能产,产量低,市场缺得很。

可办化工厂,比罐头厂难多了,技术咋办?他托关系打听,从东北请来一位退休的老技术员,厂址呢?碰了一鼻子灰,受尽冷眼,最后才找到一个黄了好些年的棉油加工厂,又在原先罐头厂旧址上盖了三间小平房当办公室——谁能想到,这就是后来敬业集团总部的老祖宗。

最大的坎儿还是钱,罐头厂赚的那点,加上老底,也就六万块,对化工厂来说,跟拿杯子往大火上泼水没啥区别,启动资金据说差了整整四百万。

就在这要啥没啥的骨节眼上,李赶坡那“画饼充饥”的本事显出来了,他找到一家搞水杨酸出口的国有化工公司,胸脯拍得山响,话里话外透着自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硬是凭着一张巧嘴,让对方掏了五十万预付款。

这五十万,成了他“借鸡生蛋”的本钱,他拿这钱盖起了一千三百多平米的三层小楼,弄了几个储料罐,厂子的骨架算是勉强搭起来了,然后,就有了开头《中国化工报》上那“千吨宣言”的惊人之举。

靠着这手近乎“空手套白狼”的运作,订单哗哗地来,后续资金也跟着到位,李赶坡这才不慌不忙地完善设备,建设工厂。

到1990年,他的化工厂正式点火投产,1993年,年产量已经干到了四千多吨,产值八千五百万,当年吹出去的牛,不仅圆上了,还加倍实现了!你说神不神奇?

从孤儿到年入3000亿!最大胆首富,收购英国王牌企业,跻身500强

抄底扩张的良机

李赶坡做生意,好像总跟“危机”这俩字粘在一块儿,但他收拾危机那套路,也真叫一个邪乎。

1996年,他张罗起敬业集团,准备往钢铁市场里冲,他可能琢磨着,水杨酸这行当,就算做到头,市场也就那么大。

可钢铁这玩意儿,周期性强,风险也大,敬业的钢铁生意刚起步没多久,就撞上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生铁价格跟跳水似的往下掉,大批货压在手里,整个钢铁行业哭爹喊娘,敬业集团的钱袋子也一度紧张得喘不过气。

多数人见了危机都躲着走,李赶坡看这事儿,却有另一番解读,据说他把自己关屋里三天三夜,翻来覆去地琢磨,最后得出个结论:生产资料过剩,那原材料不就便宜了?劳动力饱和,那人工成本不就降了?银行降息,贷款利息不也低了?——危机里头,藏着机会呢!

于是,他顶着同行说他“赔本赚吆喝”的嘲讽,一边大甩卖清库存换现金,一边拿着这钱,趁低价猛吃炼铁厂和生铁这些原材料。

短短一年,他砸了差不多四千万,新上了炼铁高炉等十多个项目,等到2000年危机过去,市场一回暖,敬业集团的产值,直接从一点五个亿,翻番到了三个亿。

怪事年年有,这回特别多,相似的戏码,十年后又来了一遍,到2008年,敬业集团经过多年折腾和技术引进,钢铁年产能已经达到了五百万吨。

结果,全球金融海啸铺天盖地砸过来,铁矿石价格暴跌,钢铁市场又是一片萧条,银行催着还贷,经销商堵门要货。

里里外外都是麻烦,敬业集团半个月现金就没影了十几亿,眼看就要倒闭,连李赶坡要“跑路”的谣言都传得有鼻子有眼。

面对这阵仗,李赶坡反倒异常淡定,他开了个经销商大会,当着所有人的面,举起自己的身份证,发誓跟公司共存亡,说敬业集团是他第二条命。

这一下稳住了人心,给企业争了口气,他后来说过:“只有危机才能淘汰那些不行的企业,所以经济危机是好企业发展的大好机会,”这种逆风飞扬的胆识和魄力,真是刻在他骨子里的。

李赶坡的胃口,显然不只是在国内混出头,国内水杨酸市场慢慢饱和,各家厂子开始拼价格的时候,他就露出了想当老大的心思。

通过在各地建厂直销、吞并收购这些招数,最后硬是把水杨酸年产量干到了两万五千吨,成了全球最大的生产商,进了钢铁行业,他这扩张的脚步也没停下来。

2020年,敬业集团干了件震动行业的大事——把英国钢铁公司给收了,这家公司,上百年的历史,曾经是“日不落帝国”工业的脸面,可到了本世纪初,早就不行了,一直赔钱。

2006年被印度塔塔公司买走,几年后又因为亏得太厉害,被人家用一英镑的象征价给“退回”英国。

2019年,敬业集团开始琢磨收购这家已经连续亏了九年的老牌钢厂,第二年三月,李赶坡掏了五千万英镑,把英国钢铁百分之百的股份都拿下了。

这桩跨国买卖,一开始谁都不看好,一个中国民营企业,想救活一个病入膏肓的西方老牌工业巨头,那难度,想想都头大,更别提英国脱欧、当地工人饭碗这些麻烦事儿了。

李赶坡紧跟着发了篇《告全体英钢人书》,里头有句话特别有他那味儿,传得挺广:“企业搞不好,你们英国员工大不了跳槽走人,我投了这么多钱,那可是要跳楼的!”

通过提高产能、降低成本、杜绝浪费这些招数下去,一年之后,英国钢铁居然奇迹般地扭亏为盈了。

与此同时,敬业在国内也没闲着,陆续把广东泰都、广东粤北联合还有华西特种钢这些老牌钢铁公司也给收了进来。

结语

如今李赶坡年逾古稀,但他的人生字典里仿佛从没有“退休”二字,依然“赶着上坡”,恰如其名。

从最初兜里那点钱,到如今年营收稳坐三千亿的敬业集团,连续多年跻身世界五百强,总资产几千亿,员工两万多。

企业也从一个卖化工的,变成了钢铁挑大梁,捎带着搞钢材深加工、国际贸易、粉末冶金3D打印,甚至还有旅游、酒店这些五花八门的业务。

他的一生,似乎总在“赌”,赌赢了叫眼光,赌输了呢?或许正如他那句充满草莽气息的豪言:“狼来了怕什么?打死了吃肉!”这背后,是过人的胆识,精明的算计,当然,也离不开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