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印度北临喜马拉雅山脉南缘,正经历快速城市化进程,但区域差异明显。图1示意印度各区域范围,图2示意印度各区域城市扩张面积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早期印度城市发展的中心在(   

A.东部       B.南部       C.中部       D.北部

2.印度东北部城市扩张面积较小,主要因为(   

A.深居内陆       B.气候寒冷       C.飓风灾害多       D.山地面积广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包括前端基础研发、上游原料生产、中游生物医药制造、下游医疗服务与终端消费四大环节。下图示意武汉都市圈生物医药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集聚区的圈层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武汉都市圈生物医药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在圈层间(   

A.同质竞争       B.协同发展       C.均衡布局       D.逐级转移

4.该地生物医药中游企业集聚区的分布有利于(   

A.提升研发能力       B.降低运输成本       C.拓宽销售渠道       D.减轻环境污染

1113世纪,受战争、天灾等影响,东欧平原的古罗斯(下图所示)曾经历一次漫长的人口迁移。罗斯人大规模沿河迁徙,并首选水运便利的地区定居,为未来莫斯科公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11~13世纪,该地人口迁徙的总体方向为(   

A.西南向东北       B.东北向西南       C.东南向西北       D.西北向东南

6.该时期古罗斯水路运输效率远高于陆路运输,主要因为(   

①地形崎岖        ②河网密布        ③河流不冻结        ④水运运量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城市水体对改善人居环境有重要作用,但改善效果与湖泊周围环境有较大关系。图为银川市主城区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表示意下图中4个湖泊及湖泊周边地表7、8月平均温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单位:

与湖泊距离/m

0(湖泊)

28.66

30.43

29.65

29.97

0〜100

33.15

34.85

32.29

33.87

100〜200

34.29

35.52

32.81

34.95

200〜300

34.88

36.00

33.10

35.60

300〜400

35.23

36.46

33.22

36.14

7.上表反映,合理布局城市水体利于(   

A.涵养城市水源       B.增加大气湿度       C.城市防寒保暖       D.缓解热岛效应

8.鹤泉湖应为表中的(   

A.①湖       B.②湖       C.③湖       D.④湖

公路隧道口常设置两侧敞开式遮阳棚(图1所示),保障隧道口段的行车安全。图2示意深圳机荷高速某隧道口遮阳棚内1200时路面辐照度(单位面积接收的辐射量)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隧道口设置遮阳棚,可以(   

A.增加隧道内光照       B.增强隧道内通风

C.减小隧道口外亮度       D.避免高温损坏路面

10.遮阳棚内12:00时路面辐照度在夏至日前后最低,原因是(   

A.日照时间短       B.太阳高度大       C.路面反射强       D.阴雨天气多

撒哈拉沙漠排放的沙尘占全球沙尘总量的50%60%,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撒哈拉沙尘通过抬升、传输、沉降等环节,可横跨中东、中亚远距离向东传输至东亚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撒哈拉沙尘排放强度日间高于夜间,主要因为日间(   

A.对流作用强       B.高压势力强       C.沙尘物质多       D.沙尘较干燥

12.撒哈拉沙尘的沉降会加速青藏高原冰川消融,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太阳辐射增强       C.降尘释放热量       D.地表吸热增加

潮间带宽度为平均高潮线到平均低潮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某研究团队于20229月和12月在福建深沪湾开展砂质海岸地形地貌特征观测,该地海岸线总体呈南北走向,潮间带宽度中部窄南北宽。下图示意深沪湾某观测点海岸剖面高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海岸潮间带坡度总体(   

A.南缓北陡       B.南陡北缓       C.中部陡南北缓       D.中部缓南北陡

14.2022年9月到12月,该地潮间带地貌变化,主要因为(   

A.流水侵蚀加强       B.流水沉积加强       C.海浪侵蚀加强       D.海浪沉积加强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区内陆形地貌复杂,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及灌丛等植被垂直分布明显。20002020年间,部分区域植被曾发生退化,后呈改善趋势。下图示意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各植被类型在不同海拔范围的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区海拔1500~2000米的优势植被是(   

A.阔叶林       B.针叶林       C.灌丛       D.草甸

16.导致部分区域植被退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①发生地质灾害        ②熊猫数量增加        ③毁林开荒频繁        ④极端气候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连作是指在同一土地上连续种植同一作物。羊肚菌属低温栽培菌类,生长周期短、收益高,但其栽培后土壤会出现有毒物质和病菌。豇豆是菜用豆类,根部有根瘤菌。河南省的农户在大棚中采用羊肚菌—豇豆轮作模式,效益显著。下图示意河南省羊肚菌—豇豆轮作农事安排。

(1)说明羊肚菌栽培出现连作障碍的原因。

(2)说明农户采用羊肚菌—豇豆轮作模式的益处。

(3)分析农户在7~8月采用密闭闷棚消杀病菌的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多见于滨海滩涂和河口,其果实或种子能漂浮于海面。环南海区域红树物种数量多、分布广,区内巴拉望岛海岸地形陡峭,红树植物相对较少。研究显示,该区红树植物种子在冬、夏两季沿一定路线传播扩散(下图所示),而在末次盛冰期,该地各区域红树植物种群相对独立。

(1)判断图(A)、(B)分别所表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分析巴拉望岛红树植物相对较少的原因。

(3)推测末次盛冰期该地各区域红树植物种群相对独立的原因。

2025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题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四纪初期阿尔金山强烈隆升,在阿尔金山与其北部低山之间形成巨厚的洪积扇层。当阿尔金山隆升稳定后,洪积扇层上沟谷逐渐发育,并切穿山体形成梭梭沟、八龙沟、多坝沟等。下图为阿尔金山北麓局部地形示意图。

(1)分析阿尔金山与其北部低山之间形成巨厚洪积扇的原因。

(2)描述梭梭沟、八龙沟等沟谷的发育过程。


《2025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B

A

C

D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C

D

A

C

1.B    2.D

【解析】1.读图2,结合图例可知,2000-2010年南部地区城市扩张面积最大,其次是北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东部及东北地区扩大 面积最小,说明早期城市发展的中心在南部,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 印度东北部并非深居内陆,其东部临近孟加拉湾等海域,A错误;东北部纬度低,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并不寒冷,B错误;飓风主要影响印度东部沿海等部分地区,不是东北部城市扩张面积小的主要原因,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印度东北部有喜马拉雅山脉等山地分布,地形限制了城市建设空间,使得城市扩张面积较小,D正确。故选D。

【点睛】城市化的三个阶段:1.初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足30%。现阶段,农村人口具有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低,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2.中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70%。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可以超过50%,然后在短时间内上升到70%左右。3.后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已成为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3.B    4.B

【解析】3.同质竞争指的是同一环节内的企业之间进行竞争,而不是不同环节之间的企业,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定位,因此同质竞争不符合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之间的关系,A错误;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前端基础研发、上游原料生产、中游生物医药制造、下游医疗服务与终端消费)通常需要紧密合作,形成一个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B正确;均衡布局通常指的是地理空间上的均匀分布,而题干中提到的“圈层分布”更多是指产业链各环节的层次分布,而不是地理上的均衡布局,C错误;逐级转移通常指的是产业从高成本地区向低成本地区转移,或者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这种转移过程,而是强调产业链各环节的分布和关系,D错误。故选B。

4.研发能力主要与前端基础研发环节相关,而中游企业主要负责制造和加工,集聚区的分布对提升研发能力的影响有限,A错误;中游企业通常涉及生物医药的制造和加工,这些企业集聚在一起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和物流资源,减少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距离,从而显著降低运输成本,B正确;销售渠道的拓宽更多与下游医疗服务与终端消费环节相关,中游企业的集聚对销售渠道的影响较小,C错误;企业集聚可能会增加局部地区的环境压力,而不是减轻环境污染,D错误。故选B。

【点睛】武汉都市圈生物医药产业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未来应充分发挥区位、人才和政策优势,聚焦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服务,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国际化布局,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5.A    6.C

【解析】5.从图中不同时期主要城市的分布变化来看,9-10世纪主要城市多分布在西南区域,而12-13世纪中叶主要城市更多出现在东北区域 。罗斯人沿河水运便利地区迁徙,城市分布的变化反映出人口迁徙总体方向是从西南向东北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

6.东欧平原地形相对平坦,①错误。该区域河网密布,水路运输线路多,方便货物和人员运输,使得水路运输效率较高,②正确。该地区纬度较高,河流有结冰期 ,③错误。水运相比陆路运输,运量大,一次能运输更多货物和人员,运输效率高,④正确。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国家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改变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7.D    8.C

【解析】7.表格数据主要呈现的是湖泊及周边地表温度情况,未体现对涵养城市水源、增加大气湿度的作用,AB错误:读图,该地位于北半球,7、8月是夏季,表格数据反映的是夏季的温度情况,不能体现城市水体在防寒保暖方面的作用,C错误;从表格可知,湖泊温度明显低于湖泊周边地表温度,说明城市水体能够降低周边地区温度,故合理布局城市水体,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正确。故选D。

8.从图中可知,鹤泉湖周边为耕地,与其他湖泊相比,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最小。读表,在四个湖泊中,③湖在相同距离下,周边地表温度相对较低 ,说明其受周边环境热量影响较小,更符合鹤泉湖周边热岛效应干扰小的特点,所以鹤泉湖应为表中的③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9.C    10.B

【解析】9.隧道口设置遮阳棚主要是为了减小隧道口外亮度,避免因隧道内外亮度差异过大,造成驾驶员视觉上的不适应,从而保障行车安全,C正确;遮阳棚主要是遮挡阳光,不会增加隧道内光照,A错误;遮阳棚与隧道内通风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其主要目的不是避免高温损坏路面,D错误。故选C。

10.夏至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深圳的太阳高度大。太阳高度大时,阳光通过遮阳棚的角度使得照射到路面的辐射量相对较少,所以遮阳棚内12:00时路面辐照度在夏至日前后最低,B正确;夏至日前后深圳日照时间长,A错误;路面反射强不是辐照度低的主要原因,C错误;夏至日前后无法判断深圳是否阴雨天气多,D错误。故选B。

【点睛】隧道口遮阳棚是设置在公路隧道口两侧的敞开式结构,主要作用是保障隧道口段的行车安全。隧道内外光线强度差异大,车辆进出隧道时,驾驶员眼睛需适应亮度变化。遮阳棚可减小隧道口外亮度,降低隧道内外亮度差,避免“黑洞效应”(进入隧道时因光线骤暗视觉适应困难)和“白洞效应”(驶出隧道时因光线骤亮视觉受干扰),使驾驶员能更清晰观察路况,减少视觉疲劳和事故风险。

11.A    12.D

【解析】11.日间太阳辐射强,地面升温快,空气受热上升,对流作用强。对流作用强有利于沙尘的扬起和扩散,使得撒哈拉沙尘排放强度日间高于夜间,A正确;日间撒哈拉沙漠地区并非高压势力强,且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不利于沙尘排放,B错误;沙尘物质的多少是相对稳定的,不是日间沙尘排放强度高的主要原因,C错误;沙尘干燥程度在日间和夜间差异不大,不是导致排放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

12.撒哈拉沙尘沉降到青藏高原,会覆盖在冰川表面。沙尘颜色较深,相比冰川原本的白色,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更高。地表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量,温度升高,从而加速冰川消融,D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不是沙尘沉降加速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A错误;沙尘沉降不会使太阳辐射增强,B错误;降尘本身释放热量很少,不是加速冰川消融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D。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简单来讲主要包含三大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即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受热过程首先是大气直接吸收,部分太阳辐射受热升温;然后剩余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又会向外辐射能量,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从而受热升温。

13.C    14.D

【解析】13.题干中提到“潮间带宽度中部窄南北宽”,这意味着潮间带在中部较窄,而在南北两侧较宽。潮间带的宽度与坡度有关,通常宽度越窄,坡度越陡;宽度越宽,坡度越缓,因此,可以推断出中部潮间带较窄,说明坡度较陡,南北两侧潮间带较宽,说明坡度较缓,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流水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流或溪流中,而潮间带的主要动力是海浪,因此流水侵蚀对潮间带地貌的影响较小,A错误;流水沉积同样主要发生在河流或溪流中,而潮间带的主要动力是海浪,B错误;海浪侵蚀加强通常会导致海岸线的后退或侵蚀地貌的形成,C错误;在9月到12月期间,福建深沪湾地区可能经历了较为平静的海况,海浪的沉积作用加强,导致潮间带地貌发生变化,如沙滩的加宽或沉积物的增加,D正确。故选D。

【点睛】潮间带的范围,包括了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区域。根据生物生境和基底性质的不同,可以简单地将其分为硬质海岸潮间带和软质海岸潮间带两种。前者的基底为岩礁,后者的基底则是淤泥或细沙。不论何种类型的潮间带,都是地球上海陆交替的过渡地带之一,是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的物质和能量的集散地。

15.A    16.C

【解析】15.由材料可知,该区位于四川青藏高原东缘,纬度较低,水热配比状况较好,在海拔1500-2000米,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优势植被应为阔叶林,A正确。针叶林生长所需温度较低,应分布在海拔更高的位置,B错误;灌丛生长的环境多干旱、土壤贫瘠地区,在大熊猫公园1500-2000米海拔,栖息地环境相对优越,以天然林为主,灌从并非优势植被,C错误;草甸通常分布在气候冷湿的亚高山或高山地带,树木无法生长,1500-2000米处温度较高,草甸不是优势植被,只是零星分布在相对较为湿润的位置,D错误。故选A。

16.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发生可能破坏植被,导致植被退化,①正确。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其数量增加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区域植被退化 ,②错误。毁林开荒属于人为原因,不是自然原因,③错误。极端气候(如干旱、暴雨等)可能影响植被生长,导致部分区域植被退化,④正确。故选C。

【点睛】植被分布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气候(光照、热量、水分、盛行风向)、地形(海拔的影响、坡向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土壤(土壤水分、肥力、通透性、热量等)等因素的影响。

17.(1)羊肚菌在低温环境生长,夏季气温高,不宜栽培;栽培羊肚菌后,土壤中出现有毒物质;病菌及虫害增加;单一种植,土壤肥力下降,影响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

(2)提高大棚(土地)利用率,摊薄固定(土地租金、基础设施投入)成本;(根瘤菌可固氮)维持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肥力;产品多样,降低市场风险,提高效益。

(3)7~8月为农闲时间,不影响农业生产;7~8月太阳辐射强;密闭使棚内温度更高,消杀效果好。

【分析】本题以河南省羊肚菌—豇豆轮作农事安排为材料,涉及羊肚菌栽培出现连作障碍的原因、农户采用羊肚菌—豇豆轮作模式的益处、农户在7~8月采用密闭闷棚消杀病菌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羊肚菌属于低温栽培菌类,适宜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夏季气温较高,超出了羊肚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因此夏季不宜栽培羊肚菌;羊肚菌的栽培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会残留在土壤中,影响后续作物的生长;连作同一作物会导致土壤中特定病菌和虫害的积累,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连续种植同一作物会导致土壤中某些养分的过度消耗,而其他养分可能得不到补充,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肥力的下降会直接影响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

(2)羊肚菌和豇豆的轮作模式使得大棚在一年内可以种植两种作物,而不是单一作物,这种轮作方式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避免了土地在某一季节的闲置,从而提高了大棚的利用率,由于两种作物的种植周期不同,分摊了土地租金和基础设施的固定成本,降低了单位面积的生产成本;豇豆的根部有根瘤菌,这些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氮素,这种生物固氮作用不仅为豇豆自身提供了养分,还能为后续种植的羊肚菌提供氮素营养,从而维持土壤的养分平衡,改善土壤肥力;通过轮作,农户可以同时生产羊肚菌和豇豆两种不同的农产品,这种多样化生产策略可以降低单一作物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如果某一种作物的市场价格下跌,另一种作物的收益可以弥补损失,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7~8月是夏季,通常是大棚内作物生长的淡季,农户在这段时间进行闷棚消杀病菌,不会影响其他作物的种植和生长,确保农业生产不受干扰;夏季太阳辐射强度高,尤其是在7~8月,阳光照射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密闭大棚可以有效阻止热量散失,使棚内温度迅速升高,高温环境能够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有害物质,减少羊肚菌栽培后土壤中的连作障碍。

18.(1)A图为夏季,B图为冬季。

理由:红树植物种子漂浮于海面,主要随洋流(海水运动)传播;图A中种子总体向北扩散,因受夏季(偏南)风影响,洋流方向总体向北;图B中种子向南扩散,主要受冬季(偏北)风影响,洋流方向总体向南。

(2)巴拉望岛面积小,岛屿形状狭长,(不利蓄水)河流少;海岸地形陡峭,(沉积物难以在近岸堆积)滩涂少;因缺乏适生的河口和滩涂环境,红树植物相对较少。

(3)盛冰期气候寒冷,生境改变,红树植物群落萎缩;海平面下降,环南海区域大部分地区出露成为陆地,群落栖息地退缩(至大陆陆架边缘或孤立的海盆);海平面下降,区内洋流消失或规模缩小,区域间红树植物扩散(交流)受阻。

【分析】本题以南海红树林分布的相关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涉及季风洋流、影响植被的因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协调的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读图分析,红树植物种子能漂浮于海面,其传播主要依赖洋流(海水运动),而该区域洋流受季风影响显著。所以可通过种子传播方向来推断洋流方向,进而判断季节。A图中,红树植物种子总体向北扩散。该区域夏季受偏南风影响,在偏南风的吹拂下,海水会向北流动,形成总体向北的洋流,从而带动种子向北扩散,所以A图表示夏季。 B图中,红树植物种子向南扩散。该区域冬季受偏北风影响,在偏北风的吹拂下,海水向南流动,形成总体向南的洋流,使得种子向南扩散,所以B图表示冬季。

(2)读图可知,巴拉望岛面积小且形状狭长,这种地理形态不利于水资源的蓄积,导致发育形成的河流数量少,而红树植物多见于滨海滩涂和河口地区,河流少就意味着能为红树植物提供的适宜生长环境(如河口区域)减少;由材料可知,巴拉望岛海岸地形陡峭,使得河流携带的沉积物难以在近岸地区堆积,无法形成大面积的滩涂。而滩涂是红树植物生长的重要场所之一,滩涂少也就限制了红树植物的生长空间。

(3)末次盛冰期红树植物种群孤立化的原因主要源于环境剧变:首先,气候寒冷导致热带性红树适生区向低纬度收缩,群落规模锐减;其次,海平面下降使南海陆架大面积出露,原有滨海湿地消失,红树栖息地被压缩至吕宋岛西侧等残留海盆,形成碎片化分布;再次,随着大陆架裸露,环南海表层洋流中断,种子失去跨区域扩散的水动力媒介,各残存种群间基因交流受阻,最终呈现’岛屿化’隔离状态。

19.(1)阿尔金山强烈抬升,剥蚀(碎屑)物质增加,洪水搬运剥蚀物质在阿尔金山北麓堆积;受北部低山阻挡,堆积物不断累积增厚,形成巨厚洪积扇。

(2)阿尔金山隆升稳定后,山体剥蚀物质减少,流水(堆积减弱)冲蚀作用加强;随着流水进一步切割洪积扇层,沟谷加宽加深,并(在山体薄弱处)不断侵蚀山体基岩,最终切穿山体,形成梭梭沟、八龙沟等沟谷。

【分析】本题以阿尔金山北麓现代水系为背景,涉及外力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第四纪初期阿尔金山强烈隆升,阿尔金山强烈抬升的过程中,在内外力的作用下剥蚀(碎屑)物质增加,在阿尔金山北麓由于地势减缓,洪水搬运大量剥蚀物质堆积形成洪积扇;由图可知,图中北部为山地,受北部低山阻挡,堆积物不断累积增厚,形成巨厚洪积扇。

(2)阿尔金山隆升稳定后,生物、物理剥蚀物质减少,流水堆积减弱,洪积扇层上的水流开始集中,流水冲蚀作用加强,形成初期的沟谷;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流不断侵蚀洪积扇层,沟谷逐渐加深和扩展。水流的侵蚀作用在沟谷中形成V形谷,两侧的山坡也逐渐变陡;随着侵蚀作用的持续,沟谷不断向山体内部延伸,并在冲积扇薄弱处不断侵蚀山体基岩,最终切穿山体,形成梭梭沟、八龙沟等沟谷。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