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宝藏,这些宝藏并非都藏身于繁华都市的各大省博中,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国宝散落在一些不起眼儿的小县城里,它们静静地躺在展柜中,诉说着千年的历史,等待着有心人的发现。

这些国宝,或许是一块刻有古老文字的陶片,或许是一尊精美的佛像,或许是一把锋利的古剑,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每一件都让人惊叹不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小县城的博物馆,揭开那些大国宝的神秘面纱。



  1. 01


    定州博物馆

  2. 位置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

  3. 国家一级博物馆

定州博物馆号称“县级博物馆的典范”,就连中国诗词大会的嘉宾蒙曼老师都说“定州博物馆是一辈子一定要来一趟的博物馆”。

中国有195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定州博物馆就占据两件,一个县级博物馆能拥有这样的地位,是绝无仅有的,要知道很多省博市级博物馆都没有这样的殊荣。

「东汉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 」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与龙衔环谷纹青玉璧同时出土,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也是唯一的玉座屏,透雕神仙故事,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神话传说的丰富想象。

「东汉龙衔环谷纹青玉璧」 

这件玉璧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汉代和田青玉璧,1969年出土于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展现了东汉时期玉器的精湛工艺和艺术价值。 

「北宋定窑白釉刻花龙首净瓶 」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誉为定瓷之王”。是北宋早期定窑产品的瑰宝,都说“定窑无大器”,但这件龙首净瓶高60.9厘米,也是定窑净瓶之最,展现了北宋时期定窑瓷器的高超制作技艺和艺术美感。


  1. 02


    青州博物馆

  2. 位置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

  3. 国家一级博物馆

青州博物馆,一个县级市的博物馆,却一举成为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域级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馆同级。

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说的就是古九州之一的青州。

「龙兴寺佛造像」

1996年,青州市博物馆在龙兴寺遗址北部发掘出一处大型佛教造像的窖藏,出土北魏至北宋时期的佛教造像 400余尊,其数量之大、雕刻之精、工艺保留之完整前所未有,震撼世人。

这里的每一尊佛像都带着永恒的微笑,亲切自然、从容舒展,让人有一种莫名的触动,所以有种微笑叫青州微笑,微笑千年惊艳世界。

「明状元赵秉忠殿试卷」

目前我国唯一现存的科举考试状元殿试卷,全文共2460字,全篇无一处修改,字迹工整。右上角有明万历皇帝朱书第一甲第一名

状元赵秉忠在殿试卷里用中肯的语言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当时社会矛盾的改革建议。其中试卷中出现皇上二字便顶格写,体现了对天子的尊敬;出现字时便缩小字体,体现了赵秉忠的厚德谦逊。 

「汉宜子孙玉壁」

出土于青州市谭坊镇马家冢子东汉墓。这一块玉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三块宜子孙玉壁中最大最完整艺术性最高的一块。

由整块新疆和田玉雕刻而成,玉质温润,玉材罕见,上面雕刻一对双龙造型,中间透雕篆书宜子孙三字,其含义是子子孙孙宜室宜家,是吉祥用语。 


  1. 03


    安徽

  2. 楚文化博物馆

  3. 位置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4. 国家一级博物馆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历史上 4 次为都,10 次为郡,是楚国最后郢都,楚国是先秦时期重要的诸侯国,自先祖熊绎立国江汉以来,延续800余年,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楚文化主题的博物馆,也是楚国最后的国都,武王墩大墓就在附近,博物馆就在楚国都城遗址范围内。之前看《楚国800年》的纪录片,记得片子最后说,楚国的图腾是凤凰,而不是龙,中原以龙为尊,楚国以凤为尊。

「楚大鼎」(铸客大鼎)

通高 113 厘米,口径 87 厘米,腹围290 厘米,重约 400 公斤。因沿口刻有 “铸客”  12 字铭文得名,又称 “楚大鼎。这也是迄今发现同期最大的青铜圆鼎之一,这里是复制品,真品在安徽博物院。

圆口,方唇,鼓腹,圆底,附耳,耳的上部外侈,三蹄足,形制雄伟,鼎口边沿刻有12字铭文,头两字为铸客,故名铸客大鼎,是楚国作为泱泱大国的象征,展现了战国时期楚国的气势和风范,堪称楚王重器。

2014年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便以楚大鼎为原型设计了国家公祭鼎的形象,并命名为国家公祭鼎

「越王者旨於睗剑」

馆藏青铜兵器中最珍贵的一件,战国时期越国青铜兵器。19961月出土,剑通长54.5厘米,剑身细长,剑格上刻有精美的鸟篆文,剑柄上镶嵌有绿松石。

剑格两面有用绿松石镶嵌的鸟篆越王越王者旨于赐八字铭文,表明剑主人为越王勾践之子鼫与。

这把剑是越王勾践家族的重要文物,见证了越国的兴衰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重佛舍利牡丹纹金棺」

出土于寿县报恩寺砖塔的地宫,金,经錾刻、锤揲等工序,棺盖上装饰有浮雕缠枝牡丹花纹,金棺用六件黄金薄片铆合而成,酷似现代木棺,一端大,一端小,棺盖上隆起,棺头前端饰双扇假门,棺内底部錾刻重佛舍利四字,棺内盛放有330颗五颜六色的舍利。



  1. 04


    法门寺博物馆

  2. 位置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

  3. 国家一级博物馆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刹之一,以供奉佛指舍利而闻名于世。1987年,法门寺地宫被意外发现,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震惊世界。

博物馆以佛教文物为主,包括金银器、瓷器、玉器、丝绸、古籍等,展现了唐代佛教文化的辉煌成就。

「八重宝函」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这是唐懿宗赐赠的供奉释迦摩尼舍利的金银器套装,内含金银宝函和纯金塔,彰显大唐的奢华与庄重。

八重宝函为法门寺文物中最为精美、等级最高的一套舍利容器。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层数最多、工艺最精美、设计最精巧、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唐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锡杖杖首为四股双轮十二环,是佛教界最高权威的象征,属佛祖释迦牟尼,以其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被称为世界锡杖之王

锡杖的杖首为四股双轮十二环,这是根据《锡杖经》的规式而制,代表佛教中的四谛十二因缘,它也是目前世界唯一的四股双轮十二环锡杖。

「铜浮屠」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铜浮屠又称鎏金浮屠,金银器,被放置在地宫前室的汉白玉彩绘阿育王石塔中,分为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

内盛放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一枚。第四枚佛指舍利就在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的棺盖内,现在法门寺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珍宝阁,就是按照铜浮屠的式样建造的。


  1. 05


    吴越文化博物馆

  2. 位置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

  3. 国家二级博物馆

吴越文化博物馆是国内首个专门展示和解读五代吴越国时期文物和文化的博物馆。这些文物系统地展示了吴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以及发展成就。

「秘色瓷褐彩云纹熏炉」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通体施釉,器盖釉色青翠、滋润。胎色灰白,胎质细腻、坚致。以荷莲与如意云纹为主题,堪称唐代越窑青瓷工艺的巅峰之作。

「秘色瓷褐彩云纹油灯」

出土于唐代,属于越窑青瓷的一种,油灯通体施以青黄色釉,釉面滋润,局部有冰裂纹。釉下绘有褐彩云纹,腹部饰有六组双勾如意云纹和六朵绽放的莲花,腹底和圈足上则分别饰有八朵和十一朵云气纹。

「秘色瓷褐彩云纹盖罂」

器盖呈半球形,其纽作含苞待放的荷花,蕾苞以褐绘花瓣和五条内压线,增加花蕾的立体效果。纽以九瓣曲边荷叶作托,盖面刻有三周阴线弦纹,盖面自上而下绘有四、五、九组云气纹。


  1. 06


    10个不可忽视的「小县城」博物馆都藏着哪些大国宝?

    云梦县博物馆

  2. 位置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

  3. 国家二级博物馆

云梦县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是一座以睡虎地秦简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它收藏了大量珍贵的秦代文物,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睡虎地秦简。

这批秦简的年代约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即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之间。睡虎地秦简的内容涵盖了秦代的法律制度、审判案例、天文历法、地理知识、医药方剂、官吏任免等方面,为研究秦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睡虎地秦简」

1975年,云梦县出土了1000余枚秦简,记录约40000字,均出自一位名为的官吏之手。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法典,也被评为了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云梦博物馆的馆藏数量不多,多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但展馆内有很多译文展示,有些非常有趣,值得细细品读。

「秦·木觚」

木觚文字大意:一名叫的纵横家接受了楚王的任命,作为外交使节前往秦国游说秦王,希望他能停止穷兵黩武,坚持周礼所崇尚的大义。

这时在位的秦王就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在游说过程中,筡先是旁征博引,各种历史典故信手拈来成为论据,用桀纣亡国、吴人宗庙被毁等典故警示秦王。然而,他苦口婆心的游说得到秦王的回答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1. 07


    里耶秦简博物馆

  2. 位置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

  3. 国家二级博物馆

里耶秦简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的秦代官署文书,这些文书记录了秦朝的行政管理、法律制度、经济活动等多方面的内容,为研究秦朝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博物馆还展示了大量的秦代竹简,这些竹简内容丰富,包括户籍、赋税、军事、司法等方面的记录,反映了秦朝社会的各个方面。

「里耶秦简《九九表》」

秦简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其研究成果填补史料的大量缺失。

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古老、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九九乘法表实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朝。

这个乘法口诀表的发现改写了世界数学发展史,证明了早在秦朝时期,中国就已经熟练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计数。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读过这些2000多年前的来信,再看我们手中正在输入的文字,才发现这千年亦不过是弹指。


  1. 08


    莒州博物馆

  2. 位置山东省日照市莒县

  3. 国家二级博物馆

莒州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大汶口文化墓葬出土的文物,包括石器、骨器、陶器等,这些文物展示了大汶口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大口陶尊上的陶文,不仅是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还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大口陶尊」

国家一级文物,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距今约5000年。大口尊的腹上部刻有陶文,这些陶文被认为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象形文字,比甲骨文还要早大约1500年。陶文内容被解读为太阳”“朝霞,象征着日出。


  1. 09


    北朝考古博物馆

  2. 位置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

  3. 国家二级博物馆

北朝考古博物馆,以北朝,尤其是北齐皇室为代表的宗室墓葬和贵族墓葬为主。重点看彩绘壁画和精美的随葬陶俑,主要以磁县湾漳的高洋墓和茹茹公主墓为主。

不得不提一下这位茹茹公主,8岁嫁人,13岁去世,真可谓是令人唏嘘的一生啊!

在这里一比一复刻了一个高洋墓,墓道两边精美的壁画,非常好看,在真迹已经损毁到几乎无法展出的情况下,欣赏下这个也是非常震撼,河北博物院也有一组,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骆驼俑」

国家一级文物,978年在发掘茹茹公主墓时,出土大量陶俑,其中就有这件陶骆驼。

驼背上雕塑有大雁、丝绸、皮囊等,活灵活现,仿佛将一幅大漠黄沙丝路驼队行进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是东西方经贸往来的见证者。

它印证了早在1500年前,磁州就已经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敞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

中原的陶瓷、茶叶、丝绸运往西域,西域的宝马、金币、玻璃器皿等沿着滏阳河运到磁州大地,反映了东西方经贸往来和胡汉民族大融合的史实。

「拜赞庭金币」

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

东魏时期,中国和拜占庭帝国通过丝绸之路联通,双方商贸往来密切。 两枚拜占庭金币的出土,从侧面印证了当时中西交往的频繁,民族之交汇融合。

「金冠饰」

这件金冠饰以佛教题材为内容,化生童子、飞天与莲花的组合,构成了一处净土世界,与早期的净土思想西方极乐净土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黄金材质在北朝艺术作品中极为罕见。


  1. 10


    中国

  2. 磁州窑博物馆

  3. 位置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

  4. 国家二级博物馆


磁州窑是中国宋代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体系,历史悠久,自北朝创始,宋元金时期达到繁荣,它影响到全国许多地方的民窑甚至官窑。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地黑花”等技法,将中国绘画技法与陶瓷技艺融合在一起,黑与白的强烈对比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张力。

磁州窑并非只有黑与白,红绿彩也是磁州窑的另一种表现。

「白地黑绘龙纹大盆」

器形硕大,是磁州窑制品中的罕见之作。大盆的外部施有白釉,口沿下装饰有波浪形纹线,而内部则绘有龙纹图案,盆底绘有一条团龙,盆壁对称绘有两条行龙。

这些龙纹图案展现了一种皇家的霸气,表明这件大盆可能是为皇宫烧制的贡品。

「磁枕」

磁州窑的瓷枕最大特色就是瓷枕上的题诗和词,装饰题材有人物、花鸟鱼虫、龙凤纹等,非常丰富,此外也有一些当时人们生活的场景或者品德训诫的内容。


这些国宝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从往昔的繁华喧嚣到如今偏居小城一隅,它宛如一位沉默的智者,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好像它也在提醒着我们,文化的价值从不以地域的大小来衡量,哪怕身处小县城,那些蕴含着民族智慧与精神的瑰宝,依旧能绽放出夺目之光,也让人们重新审视这些小城的文化潜力。

以上这些博物馆你去过几个?还有哪些宝藏小城的博物馆令你印象深刻?欢迎补充!

文末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