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茶文化中,紫砂壶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茶具,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背后的故事与文化根源值得我们细细探寻。

紫砂壶起源于金沙寺僧。当时,寺院的僧人在制作紫砂壶后,会在水缸中洗手,久而久之,水缸里积累了一层厚厚的淤泥。供春偶然发现,将这些淤泥捞起,学着僧人的样子做出了第一把壶,即供春壶。大家都知道,紫砂泥需要过水,这样能分解泥质中的杂质,使泥料更细滑,便于制壶,成品的使用体验也更好。
僧人对紫砂壶极为喜爱,这源于他们出世的智慧与修行的追求。僧人修行讲究无念、无相、无住 ,借由行茶达到无我的境界。而紫砂壶内外一致、表里如一、没有分别的特点,正好契合了禅宗修行追求的没有分别心,所以深受僧人喜爱。
供春随着吴姓主人离开金沙寺时,带出了自己制作的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把壶瞬间受到了上层社会文人阶级的热烈追捧。文人讲究不媚不俗、素面素心,而紫砂壶浑然天成、不施釉彩,完全符合文人的思想境界与审美追求。
紫砂壶不仅承载了寺院僧人的修行理念,也满足了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无论是僧人禅宗茶道,还是文人雅士茶道,都对其青睐有加。它起源于中国传统的禅宗茶道,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