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小雨。三年前我还是个动不动就发火的“吼叫式家长”,直到看见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的教育理念,我的育儿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今天就把这8个改变我家的教育原则分享给大家,每个都配有真实案例,保证接地气、可操作。
1. 先做朋友,再做家长
以前我总板着脸教育孩子,效果很差。后来我学着每天先陪女儿玩15分钟她喜欢的乐高,等她开心了再聊学习。没想到她写作业效率提高了40%左右!
心理学家说过:“关系先于教育”,亲子关系好了,教育自然水到渠成。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2. 规矩要少但要守住
邻居家就三条家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每日阅读。在这框架下孩子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反而比那些被管得死死的小孩更自律。
我家现在也只保留最核心的5条规矩,其他都放手。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3. 把命令变邀请
“快去写作业!”换成“写完作业我们就能去公园啦”,效果天壤之别。我用这个方法,儿子写作业拖拉的情况减少了70%左右。
记住:孩子抗拒的不是内容,而是命令的语气。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4. 好习惯要“设计”出来
给女儿设计“晨间通关表”:穿衣→刷牙→整理书包→吃早餐,配合奖励贴纸,现在早上再也不鸡飞狗跳了。
关键是把目标拆解成可视化步骤,就像游戏通关一样有趣。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5. 表扬要具体,批评要对事
以前我总说“你真棒”,现在会说:“妈妈注意到你今天主动练琴30分钟,这份坚持很棒!”每周我们还开“家庭夸夸会”,每人说3件做得好的事,氛围特别好。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6. 每个孩子都是宝藏
表弟的儿子成绩一般,但特别会照顾小动物和花草。现在他负责班级“植物角”,整个人都阳光了。

发现孩子特长有三个诀窍:观察专注时刻、提供相关资源、创造展示舞台。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7. 当孩子的“脚手架”
孩子数学题不会时,我不再直接给答案,而是说:“需要妈妈帮你查资料还是找例题?”就像盖房子需要脚手架,我们要做的是提供支持而不是代劳。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8. 定期按下暂停键
每月最后一个周日是我们家的“反思日”。我们一起回顾:哪些方法有效?哪里需要调整?这个习惯让我们不断优化教育方式,避免陷入无效循环。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三个常见误区提醒:
1. 家人教育标准不统一
2. 规矩朝令夕改
3. 只批评不建设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一个万能自测法:
遇到教育难题时多问问自己:
1、这事非管不可吗?
2、 孩子有能力做到吗?
3、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用对这8个方法后,我最深的体会是:
好的教育不需要声嘶力竭,而是在日常点滴中润物细无声。现在孩子们不仅更自律,我们的亲子关系也前所未有的融洽。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原创声明:本文基于个人实践及李希贵校长教育理念撰写,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