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史道

2025-05-15 08:27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诸葛亮临终前,就知道蜀汉迟早撑不住,但他没放弃,反而悄悄布下一个“后手”

这人不当将军、不争权,却关键时刻连杀两位能人,把对手打得措手不及,硬是为蜀汉多争了近30年喘息时间。

那这个人到底是谁?杀的又是哪两个“奇才”呢?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凭啥这么信他?

诸葛亮的心腹大患

诸葛亮最头疼的是军中的两个刺头——魏延和杨仪。

魏延这个人,打仗是把好手,性子却像“炸药包”

从刘备时代开始,他就立下赫赫战功,斩杀敌将无数。可这人有个毛病,谁的话都不听,就听自己的。

别人说撤退,他偏要进攻;别人说防守,他非要出击。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还能压得住他。可诸葛亮一旦去世,谁还能管得了这头猛虎?

杨仪就更让人头疼了。这人当诸葛亮的秘书多年,处理公文是一把好手,可心眼儿比针尖还小

平时跟魏延见面就跟仇人似的,恨不得把对方生吞活剥。

诸葛亮在的时候,两人还能维持表面和平。要是诸葛亮不在了,这俩人非把军队闹翻不可。

军中还有其他将领,比如姜维、马岱、费祎等人。

姜维年轻有为,但资历尚浅;马岱忠心耿耿,但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费祎为人低调,看起来毫无威胁,正是这种人最适合当暗探。

费祎的秘密使命

诸葛亮躺在病榻上,把费祎叫到跟前。

费祎当时四十出头,在军中不显山不露水,给人的感觉就是个老好人。正是这种形象,让诸葛亮看中了他。

诸葛亮交给费祎一个极其机密的任务:监视魏延和杨仪,防止他们在自己死后作乱。这个任务的难度超乎想象。

魏延是军中猛将,手下兵马众多;杨仪掌管军中文书,消息灵通。要在这两个人眼皮底下搞小动作,简直是在刀尖上跳舞。

费祎接到任务后,表面上还是那个和和气气的老好人。

他经常找魏延喝酒聊天,套他的话。

魏延这人喝了酒就管不住嘴,经常大放厥词:’丞相要是不在了,我魏延就该当这个家!杨仪那个文官,懂什么打仗?’

费祎听了这话,心里暗暗记下。他又去找杨仪,装作无意中透露魏延的话。

杨仪一听就炸了:’魏延这个莽夫,竟敢如此狂妄!等丞相不在了,看我怎么收拾他!’

诸葛亮临死留下一个暗探,杀死两个天下奇才,换来蜀汉29年江山!

就这样,费祎在两人之间来回周旋,把他们的野心和计划摸得一清二楚。

暗藏杀机的撤军令

诸葛亮临终前,做了一个看似简单的安排:让杨仪负责军队撤退,魏延断后。这个安排看起来合情合理,实际上暗藏杀机。

诸葛亮知道,魏延肯定不会听杨仪的命令。

果然,诸葛亮刚一咽气,魏延就跳出来反对撤军:’我们应该继续进攻!丞相虽然去世了,但我魏延还在!谁说了算,还不一定呢!’

杨仪也不甘示弱:’丞相临终遗命,让我负责撤军。你魏延若是不服,就是违抗军令!’

两人吵得不可开交,军中将士不知该听谁的。

这时候,费祎站了出来。他先是假装劝和,实际上是在观察两人的反应。

他发现魏延已经在暗中调动自己的亲信部队,准备武力夺权。

费祎立即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其他将领。

大家一商量,决定先下手为强。马岱奉命带兵包围了魏延的营帐。

魏延还想反抗,可他的部下见势不妙,纷纷倒戈。最后,魏延在逃跑途中被马岱追上,一刀结果了性命。

魏延一死,他的家人也遭了殃。按照当时的规矩,谋反者要诛灭三族。

魏延的妻子儿女、兄弟姐妹,甚至远房亲戚,都被杀了个干净。这就是权力斗争的残酷,容不得半点心软。

杨仪的下场

魏延死了,杨仪以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

他开始谋划更大的权力,想要接替诸葛亮当丞相。可他万万没想到,费祎的监视并没有结束。

杨仪回到成都后,发现丞相的位置已经被蒋琬占了。

蒋琬是诸葛亮早就内定的接班人,为人稳重,深得人心。

杨仪不服气,经常在私下里说些不满的话:’我帮丞相处理了那么多事,凭什么蒋琬坐享其成?’

费祎把这些话都听在耳里,记在心上。

过了一段时间,杨仪越来越过分,开始公开抱怨朝廷不公。有一次,他喝醉了酒,竟然说:’早知如此,我当初就该投降魏国!’

这话可就严重了。费祎立即向后主刘禅汇报。

刘禅大怒,下令将杨仪流放到边远地区。杨仪到了流放地,仍然不知悔改,还写信到朝廷,说些诽谤朝政的话。

最后,朝廷忍无可忍,派人去抓杨仪。

杨仪知道大祸临头,在狱中用布条勒死了自己。一代权臣,就这样窝窝囊囊地结束了一生。

《——【·结语·】——》

诸葛亮的这盘棋下得真是妙。他利用费祎这个暗探,成功除掉了魏延和杨仪两个不稳定因素

要不是这样安排,蜀汉很可能在他死后就陷入内乱。正是因为这次成功的权力交接,蜀汉又延续了29年。

虽然最后还是亡了国,但至少给了蜀地百姓几十年的安定日子。历史就是这样,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布局,就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陈寿撰 《三国志·蜀书·杨仪传》陈寿撰 《三国志·蜀书·费祎传》陈寿撰 《资治通鉴》卷七十一 司马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