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化湿、燥湿、渗湿、利湿等操作,是中医治疗“水病”的经典方法,中医千百年在临床累积了大量经验和方剂,其中的佼佼者是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

这3个治“水病”的方剂,中医临床常见,患者也接触过,它们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点体现在4个方面:

1、病症病位相同,同为利水渗湿的治水剂,治水病突出下焦,都归属于祛湿剂。

2、主治症候相同,临床辨证为“小便不利”,病根与膀胱气化功能相关,就可以选用。

3、核心药材相同,3个方剂都有“茯苓”,符合中医“治湿重用茯苓”的思路。

4、出处目的相同,同为《伤寒论》的方剂,组方不仅化水湿,而且顾护胃气,扶持正气。

这三个方剂不同点,是重中之重,后面会详解。

在中医临床病症里,“治水”是重要的方向,水液代谢至少涉及7个脏腑:肺、脾、肾、胃、小肠、大肠、膀胱,它们分别居于上焦(肺)、中焦(脾胃)、下焦(肾、小肠、大肠、膀胱)。由于水湿重浊向下,所以对下焦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当水液代谢出现问题,会“由点及面”引起全身多处异常,比如:

水上冲鼻咽,会出现流涕、咳痰的问题。

水寒射肺,会咳喘不止。

水无法透出肌表,就出现无汗高热。

水停心下,整个人就烦躁不安。

水停中焦,引起呕吐胃逆。

水泛下焦,各种湿、热、痰、瘀等问题大量出现。

所以,根据水液逆乱的不同病位,中医有不同方剂,如小青龙汤、桂枝汤、射干麻黄汤、苓桂术甘汤、平胃散、理中丸、二陈汤等等,但作为治水的“关键区域”,下焦水湿水泛一直是中医研习重点,治下焦水湿有三个典型方剂: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它们临床使用有何区别?

可以概括为:五苓散治水——开闸放水,猪苓汤治水——滋阴利水,真武汤治水——温阳逐水。

一、五苓散为何是“开闸放水”?

五苓散,中医临床“十大名方”之一,是中医教学和治下焦水病绕不开的方剂,全方5味药组成,配伍为:

君药1味,泽泻,泻水要药,利水渗湿,而且用量要大。

臣药2味,猪苓、茯苓,本身就是利水药,助君药泻水清热、渗湿。

佐药1味,白术,健脾燥湿,化解内湿。

使药1味,桂枝,组方点睛之笔,量少但力专,温阳、气化、助排水。

五苓散治水其实有2个药对:

中医临床体会:五苓散开闸放水,猪苓汤滋阴利水,真武汤温阳逐水

1、泽泻+猪苓+茯苓,茯苓主中焦废水,主泻脾胃,泽泻主下焦废水,主泻肾和膀胱,因为下焦最容易蓄水,所以泽泻用量偏大,而最关键的是猪苓,猪苓作用是开闸泻水,如果茯苓和泽泻两个药泻下的水液,加上原本蓄积在膀胱的水液没有及时排出,后面就严重了。猪苓质地轻清,入膀胱清热,打开蓄水口,水湿泻出。

2、桂枝+白术,白术健脾,燥脾胃湿浊,桂枝温通,气化,防水湿太多留后患,又防水泻太猛伤正气。

从组方及药对可知,五苓散起效过程是:因水湿停滞、膀胱气化不利,水液排不出,体内如同“堰塞湖”,慢慢出现水肿、胀满、口渴等问题。泽泻是加快水液流出的,猪苓是打开排水闸门的,桂枝是主膀胱气化、温阳的,由此蓄水之患可解,体现三焦分消思路,但阴虚津亏慎用。

二、猪苓汤为何是“滋阴利水”?

猪苓汤,中医治下焦水泛夹热病症的常用方,适用于阴虚水热互结之症,它有3味药和五苓散是相同的:泽泻、猪苓、茯苓,但配伍不同:

君药1味:猪苓,利水渗湿,打开水道闸门。

臣药2味:茯苓、泽泻,配合猪苓排水。

佐药1味:滑石,清热利湿,是治湿热渗下的要药。

使药1味:阿胶,滋阴养阴,润燥防伤正气。

猪苓汤包含2个药材:

1、猪苓+茯苓+泽泻,和五苓散主药对相同,但用量不同,由此带来治水力度和方向不同,猪苓清热,阴虚内热、水湿停聚、水热互结的时候,可清热并打通水道,茯苓和泽泻治湿,把脾胃膀胱的水导引下来。

2、滑石+阿胶,一个甘寒清热、一个养阴润燥,防止过于利水而伤阴,防止过于滋阴而助湿,属于相反配伍。

从组方及药对可知,猪苓汤属于利水、清热、养阴结合的治法,猪苓、泽泻、茯苓利水,由于没有五苓散方剂里桂枝的温阳气化,方剂偏于凉润,而滑石的清热、阿胶的养阴,则弥补了方剂攻伐利水的不足,滋阴养正防水湿“反攻倒算”。但注意湿热无阴虚时不可用。

三、真武汤为何是“温阳逐水”?

真武汤,中医治水专方,属于《伤寒论》“四大神兽汤”里的镇水剂,全方5味药组成,配伍为:

君药1味:附子,温阳、化气、行水。

臣药2味:茯苓、白术,健脾渗湿,增强附子除湿功能。

佐药1味:白芍,通利小便,缓急止痛,对君药有制约作用。

使药1味:生姜,温阳、散水气。

真武汤含3个药对:

1、最突出的是附子+生姜,温肾暖三焦,身体气化升腾功能恢复。

2、最亮眼的是附子+白芍,一个温阳,一个敛阴,防止温阳化燥伤阴。

3、最常见的是茯苓+白术,解决水湿之根源在脾胃的问题。

真武汤由于出现附子,所以治水湿要往少阴病考虑,当脾肾阳虚严重时,一个生湿,一个水泛湿滞,引起四肢畏寒、水肿,要温阳散寒逐水湿之时,重点考虑真武汤,但实证一定不可用。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五苓散是膀胱气化失司,病位聚焦在膀胱,开闸放水是首选。猪苓汤是阴虚、水热互结,水排不出去,而且阴伤化热,要滋阴利水。真武汤是脾肾阳虚,水泛生寒,要温阳逐水。

临床用药需注意遵医嘱使用,中病即止,不可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