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龙雀

名冠神都

The Elite Magic Weapon

大夏龙雀

“大夏龙雀”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刀之一,关于它的传说有几个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与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大夏国国王赫连勃勃有关。

据《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记载,赫连勃勃是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他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大夏国,并自立为帝。

赫连勃勃以残暴冷酷著称,对兵器质量要求极高。为了铸造精锐的五兵之器,他任命工匠叱干阿利带领十万工匠,采用了一种极为严苛的铸造方法——

若打造的弓箭射不穿打造出的铠甲,则斩杀弓匠;若射穿铠甲,则斩杀铠匠。

史书原话为:“既成呈之,工匠必有死者:射甲不入,即斩弓人;如其入也,便斩铠匠。”

在这种高压下,数千工匠因兵器不合格而丧命,却也造就出了一把绝世宝刀——“大夏龙雀”

大夏龙雀的刀长三尺九寸,形制为环首刀,环内雕饰龙雀,装具华丽。刀背上刻有铭文:“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

灭 魂

相传,昆吾山下多赤金,色如火。上古时期,轩辕黄帝征伐蚩尤时曾带兵驻扎在此,掘地百丈而未见泉水,只见火光如星,地中多丹矿,可炼出铜来。这种铜颜色青而锋利,适合制造宝剑。

到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派工匠带着白牛、白马上山祭祀昆吾山神,然后开采山中的矿石,经过冶炼铸成了八把宝剑,灭魂剑便是其中之一。

灭魂剑具有驱除妖邪的作用。据《拾遗记·卷十·诸名山》记载,“六名灭魂,挟之夜行,不逢魑魅。”即带着灭魂剑走夜路,不会碰到鬼魅之类的邪物。

霄 练

“霄练剑”的具体铸造者不详,曾被商天子、春秋时卫人孔周等人收藏,与含光剑、承影剑并称为“商天子三剑”。

据《列子·汤问》记载,霄练剑白天只能看见它的影子而不见光芒,夜间则只能看见它的光芒而不见影子。

剑锋触物时,会迅速划过,伤口随即愈合,虽然能感到疼痛,但剑上却不沾血迹。

传说,魏国的黑卵因私仇杀死了丘邴章,丘邴章的儿子来丹决心为父报仇。

中国人给刀剑取名有多惊艳!

然而,来丹身体羸弱,无法亲自报仇,于是他听闻卫国孔周的祖先得到了商代帝王的宝剑,便前往请求帮助。

孔周告诉来丹,他有三把宝剑,分别是含光、承影和霄练,但这三把宝剑都不能杀人。来丹请求借用其中一把,孔周便将霄练剑借给了他。

来丹得到剑后,便跟踪黑卵,寻找报仇的机会。一天,黑卵喝醉了酒躺在窗下,来丹趁机用霄练剑砍了他三刀,但黑卵却毫无察觉。

来丹以为黑卵已经死了,便急忙离开。在门口,他又遇到了黑卵的儿子,再次挥剑砍去,却如同砍在虚空中一般。

此时来丹意识到宵练剑并不能真正杀死人,于是他哀叹着回了家。而黑卵和他的儿子虽然感到身体疼痛和四肢麻木,但却并未受伤。

青龙偃月

“青龙偃月刀”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刀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把,是因为它是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所用的战刀。

据《三国演义》中描述,青龙偃月刀刀身狭长,形如弯月,刀背有青龙图案,刀头有回钩,钩尖似枪,锐利无比。而又因为其刀背有突出锯齿状利刃,故又名“冷艳锯”。

但实际上,根据目前出土的文物以及北宋官修著作《武经总要》的记载,偃月刀最早出现于宋代,是一种劈砍威力巨大的重型兵器。

但因过于笨重且造价不菲,并没有被用作实战武器,而是更多的作为在演武、阵列和操练时,用来彰显军威的仪仗兵器。

因此,青龙偃月刀更可能是后世对关羽文学加工的艺术形象。

然而,经过《三国演义》、元代戏曲《单刀赴会》、清代小说《说岳全传》等作品的不断强化,青龙偃月刀已成为关羽忠义勇武形象的一种标志。

包括我们的俗语中都用“关公面前耍大刀”来形容不自量力,足见其文化影响力。

太 阿

太阿剑,又名泰阿剑,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

它的故事在《史记》《战国策》《越绝书》等古籍中均有记载,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传说。

据《战国策》记载,太阿剑由东周时期越国铸剑大师欧冶子和吴国干将联手铸造。

他们走遍江南名山大川,最终在浙江龙泉境内找到铸剑之地,凿开茨山,引溪水成北斗七星之状,铸成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名剑。

也有传说称,太阿剑并非人为铸造,而是天地灵气所化,早已存在于天地之间,只是无形无迹,只待天时、地利、人和三道归一时,剑气凝聚。剑成之时,剑身有天然镌刻的篆体“泰阿”二字。

图丨插画师Evilrose

文丨作者Evilrose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交流

转载请联系

每日积累

古韵

   丰富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