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亭台楼阁,听风穿竹林,看水映廊桥——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与人文的诗意合鸣,从气派富丽的皇家园林,到婉约精致的私家园林,每一处景致都藏着东方美学的智慧。  

【历史发展】

先秦时期,园林雏形出现,以自然山林和动物为主,如周代的“灵囿(yòu)”。汉代皇家园林兴起,注重规模与奢华(如上林苑)。魏晋南北朝时期受隐逸文化和佛教影响,园林开始追求自然意趣。唐宋时期诗画意境融入园林,文人园林兴起(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明清时期,造园技艺达巅峰,代表作有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等。

主要类型】

1、皇家园林:中国古代专供帝王与皇室成员游赏的园林,具有规模宏大、建筑富丽、功能多样等特点,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

△北京北海公园

2、私家园林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精巧雅致,注重意境。自然与人文融合,体现主人的文化修养和哲学思想。

               △苏州拙政园

  △苏州留园

△苏州同里退思园

△扬州何园

3、景观园林:在自然形成的山水景观基础上,适度进行人工开发的园林,属于公共游赏园林。

△扬州瘦西湖

△杭州西湖

4、寺观园林:寺庙、道观等宗教建筑的园林,大多选在深山幽谷中营建,环境清幽。

△杭州灵隐寺

【经典元素】

1、厅堂:通常指建筑群体中的正房或主要建筑,位于院内中心地位,体量相对较大,前后某一侧常有临水的宽敞平台。主要用来处理事务、家庭聚会、待客、宴饮等。

△苏州拙政园远香堂
△同里退思园退思草堂

2、楼阁通常指两层或以上的高层建筑,高大开敞,适于观景。

△承德避暑山庄烟雨楼

△苏州留园明瑟楼

△无锡寄畅园凌云阁

△扬州个园抱山楼

3、亭:一般四面开敞,无墙无门,仅靠柱子支撑屋顶,多使用攒尖式屋顶,造型轻盈多变。

△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

△北京北海公园枕峦亭

△扬州何园水心亭

4、轩:在古代建筑中,“轩”通常指有窗的长廊或小屋,与亭相似,是园林中兼具观景与休憩功能的小型单体建筑。轩与亭区别在于“轩”必须至少有一面墙且墙上有窗,而“亭”通常只有屋顶和柱子而没有墙。

       △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

△苏州同里退思园孤雨生凉轩

中国古建研学(一)——古典园林

5、榭一种借助于周围景色而建的园林休憩建筑,通常建在水边或高台上。现今的榭多是水榭,并有平台伸入水面,平台四周设低矮栏杆,建筑开敞通透,体形扁平。

△苏州拙政园芙蓉榭

△避暑山庄水心榭(亭榭)

6、馆:原义是客舍,因此园林建馆的主要作用是待客。

△留园五峰仙馆

△苏州拙政园三十六鸳鸯馆

7、斋:最初为宗教斋戒场所,后演变为园林中的静修、读书、闲居之地,要求环境清幽,故大多建在园林比较安静的一隅。

△北京北海公园镜清斋

△无锡寄畅园含贞斋

8、舫: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园林水面上的建筑物。

△北京颐和园清晏舫

△苏州可园坐春舻

△苏州同里退思园闹红一舸

9、廊:园林中的廊是一种重要的建筑元素,兼具实用功能和艺术美感,通过窗框、柱间或转折处框景,如一幅动态画卷。

△北京颐和园长廊

△苏州留园曲廊

△苏州怡园复廊

△北海公园静心斋爬山廊


10、桥:园林中的桥不仅是连接水岸的交通设施,更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形态各异,或隐于山石,或卧于清波,与亭台楼阁、花木水榭相映成趣。

△苏州拙政园小飞虹廊桥

△无锡寄畅园七星桥

△北京颐和园玉带桥

△北海公园濠濮间曲桥

第一篇古建系列整理完毕,非专业研究,未尽之处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