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源
中医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
逍
遥
散
︺
柴胡(15g) 当归(15g) 白芍(15g) 白术(15g) 茯苓(15g) 生姜(15g) 薄荷(6g) 炙甘草(6g)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写,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
功效主治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加减
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郁金、陈皮以疏肝解郁;血虚者,加熟地以养血;肝郁化火者,加丹皮、栀子以清热凉血。
歌诀
逍遥散用当归芍,
柴苓术草加姜薄;
肝郁血虚脾气弱,
调和肝脾功效卓。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悸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赢瘦,渐成骨蒸。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四
五脏苦欲补泻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盖肝性急善怒,其气上行则顺,下行则郁,郁则火动而诸病生矣。故发于上则头眩耳鸣,而或为目赤;发于中则胸满胁痛,而或作吞酸;发于下则少步腹疼疝,而或溲溺不利;发于外则寒热往来,似疟非疟。凡此诸症,何莫非肝郁之象乎?
而肝木之所以郁,其说有二:一为土虚不能升木也,一为血少不能养肝也。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土虚,则木不升而郁;阴血少,则肝不滋而枯。方用白术、茯苓者,助土德以升木也;当归、芍药者,益荣血以养肝也;薄荷解热,甘草和中。独柴胡一味,一以为厥阴之报使,一以升发诸阳。经云:木郁则达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曰逍遥。若内热、外热盛者,加丹皮解肌热,炒栀清内热,此加味逍遥散之义也。
《古今医鉴》卷十一
加减逍遥散组成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白术土炒 白茯 柴胡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功效主治
养血健脾,肝脾血虚发热,或潮热,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怔忡不宁,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或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
加减化裁
如发热盛,加地骨皮、知母,如手擅掉,加防风、荆芥、薄荷;如咳嗽,加五味子、紫菀;如气恼胸膈痞闷,加枳实、青皮、香附;如吐痰,加半夏、贝母、瓜蒌仁,如饮食不消,加山楂、神曲;如发渴,加麦门冬、天花粉;如胸中作热,加黄连、栀子;如心慌心跳,加酸枣仁、远志肉;如久泻,加干姜炒黑;如遍身痛,加羌活、防风、川芎以利关节;如吐血,加生地、阿胶、牡丹皮;如自汗,加黄芪、酸枣仁;如左腿血块,加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如右腹气块,加木香、槟榔;如怒气伤肝,眼目昏花,加龙胆草、黄连、栀子、白豆蔻;如经闭不通,加桃仁、红花、苏木;如小腹痛,加玄胡索、香附米。
现代医案
症状:腹胀、纳差
提要:酒精性肝硬化症见腹胀,胁痛,为肝郁血瘀、脾虚水停、气阴两虚之证。治以一贯煎合逍遥散疏肝健脾利水、益气养阴消瘀。
患者:李某,男,53岁。
初诊:2008年11月24日
反复腹胀,纳差1年。
患者1年前因腹胀,纳差到南桐矿业公司医院就诊,诊断为肝硬化,因发现肝昏迷而转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症状缓解后出院,出院后予以利尿药治疗。一周前因饮食不节,大便排泄不畅,每2~3天一次,质干,腹胀加重,而来我院治疗。症见腹胀,口干,右胁痛,纳差,乏力,时有皮肤瘙痒,大便难解。理化检查:肝功:ALT24U/L,AST45U/L,GGT117U/L,CHE2047U/L,TP67g/L,ALB37g/L,A/G1.23,TBIL49.6μmol/L,DBIL29.2μmol/L,IBIL20.4μmol/L;B超:肝硬化,脾大,腹水、最深处约4.5cm,肝病性胆囊。中医诊断:鼓胀,证属肝郁血瘀、脾虚水停、气阴两虚;西医诊断: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治以疏肝健脾、益气养阴。
初诊处方:
拟方逍遥散加减,柴胡12g,当归12g,茯苓30g,制鳖甲(先煎)30g,赤芍15g,香附12g,大腹皮30g,麦冬20g,厚朴15g,枳实15g,车前子30g,太子参30g,猪苓30g,泽泻25g,炮甲珠(先煎)6g,甘草10g。7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08年12月1日

右胁痛减轻,双下肢不肿,未觉腹胀,口干好转,纳眠可,二便调。仍皮肤瘙痒。经疏肝健脾、益气养阴治疗后,气机调畅,水湿得去,诸症得减。原方减麦冬、太子参,换用佛手疏肝理气而不伤阴,加党参、白术健脾益气。
二诊处方:
柴胡12g,当归12g,茯苓30g,制鳖甲(先煎)30g,赤芍15g,香附12g,大腹皮30g,炮甲珠(先煎)6g,厚朴15g,佛手15g,车前子30g,党参30g,猪苓30g,泽泻25g,白术20g,甘草10g。7剂,日1剂,水煎服。
三诊:2008年12月9日
服药后,水湿得去,但根据现有症状右胁隐痛,口干,大便偏干,可见伤阴之象。肝功:GGT117U/L,CHE2322U/L,ALB37g/L,A/G1.23,TBIL49.6μmol/L,DBIL29.2μmol/L,IBIL20.4μmol/L。证属肝郁血瘀、脾虚水停、气阴两虚,故用肝硬化基本方合一贯煎疏肝健脾利水、益气养阴消瘀。
三诊处方:
柴胡12g,当归12g,茯苓15g,白芍30g,党参30g,白术20g,延胡索15g,丹参30g,赤芍20g,郁金15g,制鳖甲(先煎)30g,炮甲珠(先煎)10g,田基黄30g,南沙参25g,枸杞子15g,麦冬15g,生地12g,甘草10g。10剂,日1剂,水煎服。
四诊:2008年12月23日
依然有肝区隐痛,口干,余无特殊不适。“阴虚难复”,养阴化瘀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嘱患者原方制成丸剂,继续服用3月。3月后,肝区偶有隐痛,口干缓解。复查肝功能:AST46U/L,GGT117U/L,CHE2953U/L,TP67g/L,A/G1.26,TBIL29.4μmol/L,DBIL15.2μmol/L,IBIL14.2μmol/L。B超:肝硬化,脾大,少量腹水,肝病性胆囊。7剂,日1剂,水煎服。
按语
罗老认为,该患者属于阴虚水停之鼓胀病例之一,病程日久肝之阴血不足,肝失所养,故常以长期胁肋隐痛为主症;气虚则气化不利,气郁血阻,肝脉不畅,血瘀水停,形成肝内癥积,腹中水液停聚。正虚邪恋,本虚标实,以虚为主。治疗不可攻伐太过,不能强求速效。药用疏肝健脾利水、益气养阴消瘀之品,循循治之。治疗后症状和理化指标明显减轻或消失。(以上医案作者:罗本清)
古代医案
逍遥散可治木郁,又可治数郁。
如丹皮、栀子,宜加于木郁之中,黄连宜加火郁之中,黄芩、苏叶宜加于金郁之中,石膏、知母宜加于土郁之中,泽泻、猪苓宜加于水郁之中也。(以上医案作者:陈士铎)
真题训练
1
1.薄荷在逍遥散中的作用是( )。
A.疏散肺经风热
B.透达肝经郁热
C.辛凉散邪利咽
D.清利头目利咽
E.辛凉解表疏肝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解析
B对,逍遥散中加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执业医师2012年)
2
2.逍遥散与一贯煎相同的功用是( )。
A.和营
B.益气
C.滋阴
D.疏肝
E.补脾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解析
D对,逍遥散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一贯煎功用:滋阴疏肝,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两者相同的功用是疏肝。(执业医师2009年)
3
3.逍遥散中柴胡的配伍意义是( )。
A.疏利肝胆
B.升清阳
C.疏肝解郁
D.和解少阳
E.透邪疏郁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解析
C对,逍遥散中以柴胡为君,疏肝解郁,条达肝气。(助理医师2016年)
END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