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双碳” 战略引领下,智慧能源与运维云平台正成为推动能源体系变革的核心引擎。2025 年 4 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 2030 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将达到 5000 万千瓦以上,这一目标为智慧能源体系建设注入了新动能。与此同时,《“十四五” 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强调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要求构建 “源网荷储” 协同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智慧能源与运维云平台的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
一、政策驱动下的技术突破
国家能源局 2025 年 4 月发布的《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新业态,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向智能化、开放化转型。例如,浙江金华 500 千伏潘村变电站采用模块化建造与智慧运维技术,实现了供电可靠性提升 30%,年消纳绿电 7.28 亿千瓦时。这种 “模块化 + 智慧化” 模式,通过工厂预制、现场拼装和 AI 智能监控,将工期缩短 4 个月,高空作业风险降低 60%,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标杆。
运维云平台作为智慧能源的 “神经中枢”,正通过大数据、边缘计算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质的飞跃。例如,华能澜沧江水电公司通过全流域梯级电站远程调度控制系统,实现了对 11 座电站、55 台机组的跨流域智能管控,综合实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智慧调度系统通过实时水文数据和电网需求优化发电计划,每年可增加发电量 1100 万千瓦时,同时减少设备维护成本近 106 万元。
二、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创新
虚拟电厂作为智慧能源的典型应用,正从概念走向规模化落地。深圳、江苏等地的虚拟电厂已通过聚合分布式电源、储能和可调节负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需求响应。例如,中新天津生态城惠风溪智慧能源小镇通过城镇级虚拟电厂,整合 5.75 兆瓦分布式电源和 10 兆瓦集中式储能,在 2024 年迎峰度夏期间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2000 余万元。这种 “云端聚合、实时调控” 的模式,不仅提升了电网灵活性,还为用户创造了新的收益渠道。
在工业园区,智慧能源运维云平台正推动能源管理从 “粗放式” 向 “精准化” 转型。天津北辰产城融合示范区通过构建 “网、数、服务、消纳” 架构的城市能源互联网,实现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多能互补,区域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 90%。其能源管控平台通过实时监测和优化调度,使商务中心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20%,并逐步向欧盟产业园等企业推广。
三、标准体系与未来趋势
2024 年发布的《新型智慧运维分布式光伏电站技术规范》(T/CMEPCA 042-2024)和《储能电站智慧运维管理指南》(T/DZJN 370-2024)等团体标准,为智慧能源运维云平台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这些标准涵盖了数据采集、智能诊断、安全防护等全流程,推动分布式能源实现 “可观、可控、可测、可调”。

未来,智慧能源与运维云平台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多能协同与跨域融合,通过综合能源微网实现电、冷、热、气等能源形态的灵活转换和梯级利用;二是数字孪生与自主化运维,如潘村变电站的智能巡视系统将巡检效率提升 16 倍,二次检修自主化率达 90%;三是市场化机制创新,虚拟电厂通过参与跨省电力交易和绿电证书证券化,探索 “电力 + 金融” 的新型商业模式。
在这场能源革命中,智慧能源与运维云平台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载体,更是实现 “双碳” 目标的战略支点。随着政策红利释放、技术迭代加速和市场机制完善,其将在能源基础设施升级、绿色产业集聚和民生用能优化等领域持续释放价值,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方案。
01
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案
02
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解决方案
03
双碳目标下风电的综合能源应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