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咨询中,我遇到很多女性朋友在失恋后,都会选择去整容。

她们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漂亮,身材不够好,所以男人才会提出分手。而只要自己变美了,变得漂亮了,男人就会回到自己身边。

“我现在真的太痛苦了,每天都非常煎熬,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不那么痛苦?”

“他跟我分手后无缝衔接,我简直要疯了。”

“我知道他一直都觉得不够好看,经常说我胖。”

我其实很理解她们的这种想法。

这是因为,失恋严重破坏了我们的“自我认知”——为什么会这样?我哪里不好,让他抛弃我?他怎么能这样对我?

自我认知,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外在和内在的洞察、理解和评价,当两个人恋爱很甜蜜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是“很好的”,而当对方跟我们分手,我们就会对这种认知产生怀疑,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秩序就会变得混乱、焦虑、暴躁。

而整容就成了很多人重新建立起“自我认知”的一种方式——我很好,我很美,他没有理由抛弃我,他一定会后悔当初抛弃我。

在她们看来,外表的彻底改变,或许就像是在经历一次重生,整个过程就是与过去那个不好的自己来一次彻底的告别,也许就能彻底告别过去的那些痛苦。而只要完成了这个目标,未来的一切都会是美好的。

再比如我们会看到很多失恋的人选择去高空蹦极,很多人在跳下去的那一刻,内心是没有恐惧的,他们的表情十分平静,是因为他们希望这一跳,能让往事清零,爱恨随意。

但这些方式其实都只是一种发泄的手段,并不能真正解决我们的困境,甚至还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伤害,让我们用以后的一辈子去买单。

我们应该清楚:

1. 越是关注这种痛苦,就越是难以摆脱这种痛苦;

2.痛苦并非只是为了让我们难受、让我们煎熬,痛苦是有意义的;

3.你失败的原因,并不是你不够好,而是因为你不懂对方;

就像我们小时候我们走路,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了,磕破了皮,我们觉得很痛,这个时候我们越是关注这个伤口,就越是容易放大这种痛苦,恢复的过程也就会显得更加漫长和煎熬。

而痛苦的意义在于,它能让我们变得更加清醒。

磕破了以后我们就知道,走路的时候要多注意脚下,要走平坦的路,要保护好自己不再受伤,才不会再次遭受那样的痛苦。

而失恋后的痛苦也有利于我们清醒地认知到:对方为什么那么坚决地跟你分手?对方在这段关系中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了吗?

其实根据我的咨询经历来说,一个男人跟你分手,真的不是因为你不够漂亮,你不够好;而要挽回一个男人,也不是只要变得更美就够了的,还要找一些方法,一些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去帮助你突破你们之间的障碍。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曾提出经典的爱情理论:

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亲密,是两人之间感觉亲近,温馨的一种体验,是一种舒适感。

激情,是一种“强烈地渴望跟对方结合的状态”,是相处中的怦然心动和愉悦感;;

承诺,是愿意为这段关系、为对方,承担责任,至死不渝的坚定感。

两个人在一起,开心,舒心,安心,就是完美的爱情。

在挽回前男友的时候,我经常会用到几个原则,这几个原则中糅合了这套爱情三角理论。其中的重点,就在于提升亲密和承诺,同时利用激情,来加速进程。就用好了这几个原则,就不会担心对方不跟你和好:

原则1,不要做讨好型挽回;

原则2,不要急于求成;

原则3,拿准对方的内在需求;

原则4,做对方的安全港。

下面我们就挨个来分析一下。

原则1:不要做讨好型挽回(三角之激情)

很多人在跟对方相处的时候,经常会为了维持关系,不计成本地满足对方的所有需求,只要对方开心,自己再辛苦、付出再多,也心甘情愿,甚至都不会喊累。却很少跟对方提出要求。这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而很多人在挽回的时候,也经常会把一个正常的挽回,变成一场盛大的讨好现场——他们能十分敏感地捕捉到对方的每一个小小的需求,然后立即进行满足,能喂多饱就喂多饱,不管对方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

真正让一个男人痴迷的,绝不是身材和相貌

我们知道,讨好型人格的核心诉求是被爱,但他们的行为又很容易导致他们不被爱、不被珍惜、不被关注。所以讨好型的挽回也很容易陷入这样的怪圈中。

举个例子,你去买房,那些销售人员什么时候对你最热情?一定是觉得你有物质价值,你买得起这个东西,而你又有买的需求的时候。

如果他们觉得你没有物质价值,买不起,那他们理都不会理你;

而一旦你买完了房子,对方的目的达到了,需求得到了满足,那他们也不会在你身上浪费时间,他们的注意力就会放在其他人的身上。

同样的道理,挽回的时候也是一样。只有在你展示出了你的价值,对方觉得你有价值,他的部分需求被满足,希望你满足他更多需求的时候,你对对方的诱惑力才是最大的。

原则2,不要急于求成

急于求成是指什么呢?

比如说,刚开始挽回,你就希望对方能好好跟你说话,不发脾气、不冷暴力。如果对方跟你发脾气,你就特别玻璃心,就忍受不了,觉得自己不可能挽回了,或是直接质问对方,你们是不是再也不可能了。

这个时候,对方的负面情绪还没有完全发泄出来,这样对你很正常。不能因为你想和好,对方就应该无条件地配合你、满足你。如果你直接那样问了,对方就更加不会搭理你了。

再比如,当你前期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的时候,当对方开始变得主动的时候,你就特别兴奋,觉得对方就是想跟你和好了,就开始沉不住气,开始用对待你男朋友的方式去对待对方,过早地暴露了需求感。

老话说得好,越是快到山顶的时候,越是要沉得住气,不然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

原则3,拿准对方的内在需求(三角之亲密)

我们之前经常会提到,一个男人基本的需求是被尊重、被理解、被崇拜、被需要,这个不假,其实人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需求,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价值感和成就感,价值感和需求感得到满足了,我们确实会很开心。但关键我要关注每个人的一些个性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跟别人不太一样的执念。

比如我是一个比较强势、独立的人,我喜欢什么都自己做主,我受不了别人在我做事的时候指指点点,如果别人总是对我指指点点,我就很容易炸。所以我要找的另一半,就要是一个相对不那么强势的,能隐忍的,在日常生活中能包容我的人,跟我这个性格能互补,在我要炸的时候,他能比较冷静地来面对问题,我想要的是这样一个人。

这样两个人之间就能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麦家说:“人的一生,总是在寻找一种平衡,忠贞的人,永远会得到忠贞;勇敢的人,最后也是用勇敢来结束。那么良善的人,最后也会有所善终。你想得到一个怎样的人生,全凭在你手里。”

除了平衡,我们还希望自己能圆满。

比如说,一个人很没有自信,或者一个人数学比较差,那他对那种阳光、自信的,或者是数学超级好的人,就会十分有好感。再比如,一个人很擅长学习,是学校里有名的学霸,但他的生活能力比较差,所以他就会希望另一半能更多地照顾他的生活。

也就是说,我们都希望在我们不那么擅长的地方,能有一个人来帮助我们,引领我们。

那怎么准确把握对方的需求呢?

心理研究发现,我们很容易反向或者正向认同我们的异性父母。

比如说,如果一个男孩的原生家庭中,爸爸十分强势,妈妈长期受压迫,那他就会同情、认同他的妈妈,他会觉得他的妈妈很不容易,而觉得他的爸爸是不好的,不认同他。那他就会倾向于找一个跟自己母亲很像的人。

所以你仔细观察他是如何跟他妈妈相处的,他妈妈是怎样对待他的,你就很容易可以找到对方的需求点。

原则4,做对方的安全港(三角之承诺)

一段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安全感。

什么是安全感?

最开始,安全感来源于我们与母亲的关系。小时候如何跟母亲的关系比较好,得到了母亲足够的关注和爱,那我们的安全感就会十分充足,成年后就跟别人相处就会更有安全感,关系更和谐、更愿意顺从对方。

相反,如果我们小时候跟母亲的关系是疏离的,那我们成年后在跟别人的相处中就会更多地表现出反抗、质疑。但他越是反抗,越是质疑,就越说明他需要妈妈的关注和爱。

比如我们小时候都会有叛逆期,叛逆的时候,我们表面上特别嚣张,实际上呢?心里超级虚,只要父母一说一些煽情的话,一表达对我们的爱,我们立马就不嚣张了。因为反抗只是我们表达需求的一种方式。

挽回的时候也是一样,他越是打击你、反抗你,就越说明他没有安全感,需要你能像一个妈妈一样,抱紧他,然后去带领他,让他有种坚定地被爱、被偏爱的感觉。

恋爱中有一个跷跷板原理,就是你越弱,对方就会越强,你越是对他好,他反而处处挑你的刺;而当你变强势了,对方就很容易变成一只温和的小绵羊,安静地待在你创造的安全的环境中,顺从你、依赖你。

再举个例子,有的人很喜欢吃辣椒,辣椒很辣,有时候还会辣得我们咳嗽,流眼泪,但下一次,他还是会吃辣椒,甚至会加更多,因为他很享受这种被辣到的快感,很喜欢这种被虐的感觉。被虐的时候,我们的需求就被满足了,我们就找到了那个能带领我们的人了。

怎么让对方有安全感?

比如说,当你去挽回对方的时候,对方给你做废物测试,不断地打压你,测试你;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怂。因为,表面上,他是想让你屈服,实际上,他只是想测试一下,你是不是一个能够带领他,给他安全感、坚定感的那个人。所以他强势,你一定要比他更强势。

那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应对?

方法1:同样地打压回去,“你怎么这么小心眼?我早就没放在心上了”;

方法2:不理他,过两天再找他,“还生气呢?这么过不去吗?你是有多在乎我啊!”

这样反复循环几次,对方内心的不安就会被释放,他就会彻底地信赖你是那个能给他安全感的人了。

每个人的内心,不管经历了多少痛苦和磨难,都期待自己能被一个人坚定地爱着、不管发生什么都坚定地站在那里,让我们在痛苦难过的时候有一个肩膀、一个怀抱,可以去依靠,去取暖。如果你想得到这样一个人,那你就先成为这样一个人。相信他也会给你同样的坚定和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