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9年的一个深秋,那夜风声瑟瑟,落叶纷飞。有一人坐立不安,站于庭院之中,听着那秋风吹过树梢的声音,不觉心中涌起一股悲凉。他回首过往,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仕途,虽一度身居高位,但政治上的失意和图家的衰弱,让他感到前路茫茫。这种苦闷和无奈,就如同这秋天的风,深深侵入他的心灵。

这人就是-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那时的他,已是步入知天命的年岁,身居朝堂要职,却不得饱受政治斗争的波折。于是,他提笔写下了此作,后名曰-《秋声赋》。他以秋天风吹过树梢的声音为引,描绘了草木在秋风中的凋零,进而联想到人生无常和世事难料。
赵孟頫此作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书法史上的不朽之作

元赵孟頫书《秋声赋》:行书,纸本,
纵:34.8厘米,横:182.2厘米。
总40行,共414字。
以此赋表达对自己人生的深刻体悟和对家国命运的忧虑。《秋声赋》是欧阳修继《醉翁亭记》之后又一文学巨献。此赋文辞骈散交织,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铺陈渲染之间,意境深远,引人遐思;词采之讲究,更是尽显大家风范。在宋代文赋中,它无疑是一部璀璨夺目的典范之作,为后人所传颂不衰。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了元代。这时,有一位名叫赵孟頫的书法家走进了我们的视线。他不仅是一位书法大师,更是一位文学和艺术修养深厚的文人。当他读到欧阳修的《秋声赋》时,被文中那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深深打动。

赵孟頫决定用自己的笔墨,将这篇赋文书写下来。他选择了行书这种自由洒脱的字体,以表达赋文中那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他的笔触饱满而有力,字迹流畅而自然,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他对这篇赋文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投入,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书法史上的不朽之作。

赵孟頫充分发挥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和精湛技艺。他巧妙地将诗意与书法相结合,让每一个字都如同跳跃的音符,共同奏响了一曲秋天的赞歌。他的笔墨力度刚柔相济,既表现出了秋天的萧瑟和悲凉,又透露出一种坚韧和不屈的力量。

更值得一提的是,赵孟頫在书写中运用了传统的“飞白”技法。这种技法使得墨迹在纸面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如同秋风吹过树梢留下的痕迹一般,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历史感。

赵孟頫的《秋声赋》书法作品,不仅是对欧阳修原作的致敬,更是他自身情感和艺术修养的完美结合。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赵孟頫卓越的书法技艺,更通过笔墨的流转,行笔洒脱流畅,结体丰容缛婉,行间茂密,气韵汇通,得二王遗韵。

款识上有康熙帝玄烨御书钤印“康熙御笔之宝”。
如今,这幅作品被珍藏在辽宁省博物馆,完美的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气质和文学情感。成为了无数书画爱好者心中的瑰宝。每当欣赏此作,都会被那流淌在纸上的笔墨所打动,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赵孟頫当年书写时的激情与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