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人


又到了收麦子的时间。微风拂过时,麦穗如波涛翻滚,沉甸甸似的麦穗“低头诉说丰收”,露珠点缀其间,宛如大自然中优美的诗歌,收割机轰呜高奏丰收凯歌,成熟的麦子犹如一片片金色的海洋。人们在收获粒粒丰满的麦子时,那倒下的麦秸,依然在传递着成熟的喜讯。

我记得,那时候收麦的时候,人们会把麦秸系成一捆捆,堆在一座座高山似的车子上,把麦秸运回生产队大场。辗掉麦粒的麦秸,又被农民整整齐齐的堆好,因为那时候麦秸的用处大着呢,人们的生活里,离不开麦秸。

首先把麦秸堆成草垛,像铺盖卷儿似的,一层层盖成结结实实的草堆。可以做成圆的,麦秸堆成圆草房似的,顶部做成草坡,形成圆圆的尖顶,防雨、防风,吹都吹不倒,麦秸堆结实着呢。如果地段不允许,可以做成长方形的草堆,顶上用防雨、防风的粘土压上,可以保存很长时间,麦秸堆得好,有的可以保存至第二年。到了寒冷的冬天,人冻得直哆嗦,手都懒得伸出来,脚底板冻得冰凉,这时候拽一把麦秸坐地烤火,伸出的手顿时暖烘烘,若是把老棉鞋在火上烤烤之后再穿脚上,脚底板一股暖流热遍全身。

然后拣一些比较干净、整齐的麦秸,放在生产队饲养房不远的地方,堆成草堆利于长期保存。这个草堆又大又高,一般的堆至一人多高,要保证生产队牛吃一冬天,所以那时候几乎所有生产队牛房旁边,都有几个大大的麦秸堆,确保牛的饲料够吃。有条件的生产队,会在麦秸里掺些豆饼等精饲料喂牛。我记得队里会按排老农堆麦秸,这可是个技术活儿,麦秸要一层层、一把把放整齐,保证麦秸堆不倒、不散、不歪,稳稳的矗立在那儿。知青下放时,我曾经在外面寒风凛凛的冬天里,和队里饲养员一起铡麦秸,从外面草堆拽来一把把麦秸,饲养员把麦秸放到铡刀上,我用劲按下铡刀把,一下一下把麦秸剁成手指长。我和饲养员配合的很默契,铡刀很有节奏感,“咔嚓、咔嚓”的声音,至今回忆起来,那声音如同一首首美妙的歌在脑海里回荡。

在收麦的时候,我们知青烧锅用的也是麦秸。割下来的麦秸,队里社员必须经过队长同意,或者队里集中分配后才能把麦秸拖回家,而我们知青则不需要队长同意,可以任意使用麦秸烧火弄饭。锅灶旁边堆成小山似的麦秸,我们一把把填进炉膛里,有时候炉膛里浓烟直冒,麦秸在里面烧不起来火,村里大婶来教我们烧麦秸,找一根烧火棍,把麦秸拨至炉膛两边,不要让麦秸盖住炉丁,让炉膛里通风、通烟,不一会儿火就烧起来,烧麦秸还是要有点技术的。学会烧麦秸,也是我知青生涯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童年时候,每到麦子收结束后,我们家草房就忙着换麦秸了。屋面的麦秸草,经过一年时间,已经有点烂了,尤其是靠近屋檐边的草,有的掉了,剩下的也烂成黑草,更换新麦秸,草房翻新,是要忙一两天的,尤其是草房要迎接当年的雨季,草房必须要翻新换麦秸。好在我妈娘家是郊区农村的,这麦秸来源是不愁的。我记得,是麦囗结束时候,舅舅拖着麦秸堆得高高的平车,带乡下几位老农来到了我家,我妈早已买了新鲜的猪肉,用砖头在对面唐家院子里支起锅灶,大白菜烧肉招待换麦秸的老农,我爸给每个老农敬上烟,笑容满面的与人说话。我爸我妈深知要把这些老农招待得好好的,他们做事才用心,铺得结结实实的屋面,确保不漏雨。我至今还记得,麦秸的用处大着呢,长麦秸弄整齐了,在屋面上一排排铺上去,在粘土的作用下,麦秸很整齐的粘在屋面上,老农把厚厚的麦秸压实、压平、理顺,剪去长长的麦秸,留下一样长的麦秸。到了下傍晚时候,换上新麦秸的草房,远远的望去是金灿灿的亮黄色,如同厚厚的棉被盖在屋面上。那时候弄粘土时,没有麻袋绳做粘土筋,就铡短麦秸掺在粘土里,这样弄出的粘土,不容易裂缝,还又结实着呢。

门口邻居看我家运來麦秸,一个个都请我爸我妈,再弄些麦秸來几家分一下,因为麦秸还有一个重要的用处,铺床。那时候,普通人家很少有垫被的,因为棉花票还不够做棉袄穿呢,哪有什么多余的棉花做被胎,一床棉花被要用大半年,入冬时再弹一下,能盖上松软的棉被过冬,那就是享受了,所以大多数人家入冬前就铺上麦秸在床板上,有条件的在麦秸上铺一床旧被胎,或者在麦秸上铺上一床粗线毯,因为麦秸铺在床上还有防寒保暖作用呢。我清清楚楚的记得,到了入冬前时候,我妈会在床上铺一层麦秸,然后铺一床棉花胎,粗线毯上薄薄的床单,睡上去特别暖和。到了冬至前几天,我妈会揭掉床上被褥,把麦秸翻出来拿到空地上,在太阳底下曝晒一天,睡扁的麦秸又变得发软和膨大,晚上睡在晒过的麦秸床上,又软又贴身,被窝里一股暖乎乎的热流,床上麦秸的弹力,让人舒适安逸,连梦里都是香的,至今难以忘记。

一次我与叔叔聊天时,他说那时候几乎家家都是床上铺麦秸。到了冬天前,尤其是季节进九即将寒气袭人的时候,农村里人看准商机,会拉上堆得结结实实的麦秸上街,不一会儿就被卖光了。买回家的麦秸会被垫到床上,到了天气睛朗时,不少人家会把麦秸翻出来在太阳下曝晒,因为垫在床上的麦秸被人体压扁和吸潮气,晒得干巴巴的麦秸,那睡上去才舒服呢。

听说有的地方,还会用麦秸制作工艺品和麦秸画,把麦秸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选择较好的麦秸,宜选粗壮、圆挺、有光泽的麦秸,去掉顶部和根节部,只留中间部分,利用麦秸自然光泽和抢撕成丝的可塑性,经过烫色或染用,“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在不着颜色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和粘贴而成,制作精美的工艺品。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麦秸画古朴,富有立体感、层次感,散发出自然和扑实。小时候,苏北一带农村里,有人将麦秸制作成“饭捂”着,满满的麦秸被扎成圆锅形,再弄一个锅盖形麦秸,冬天里把煮好饭的钢精锅放里面,起着保温的作用。

还记得当年我们戴的遮阳草帽吗?用麦秸制作的帽子,帽檐又宽又大,可用来遮雨、遮阳,在广大农村,仍然是农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那时候夏天里,也曾经戴着麦秸草帽下乡割麦,那是何等的爽意。田园般的生活,让我们认识了麦秸的作用。

我的朋友,你还记得麦秸吗?它的作用大着呢,曾经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一代人美好的回忆里:麦秸,是人类的朋友。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丰富了,再也不需要将麦秸拖回家里,因为在收获麦子的时候,麦秸已经显得“多余了”。现代炉火用不着烧麦秸烤火和做饭,现代生活里许多新东西代替了麦秸,收割机把麦秸被轧成碎片似扔在地里,或者在地里被烧成草灰,这也许是社会的文明,科技的进步吧。



【朝花夕拾】麦秸||李人
作者简介


人,做过农民(知青)、秘书和保卫工作,在公安机关十多年媒体从业若干年。平时会写些文字,爱好读书写作,尤其喜爱诗歌。偶尔会有文字见诸报刊和网络平台,曾在<<作家>><<清江浦>><世界名人会>><<作家美文>><<作家驿站>><<长三角先锋文学>>等报纸和网络媒体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闲暇之余涂些文墨,把读书当成快乐,自称为
读书人


期荐读
▼▼▼

家乡是漂浮在水上的城市

运河轶事

追逐梦想

花 街 人

那些年,我们的小学岁月

难忘的那些农事

神 话 故 亊

我妈

遇见冬天

冬天来了

大口子湖回忆点滴

做个健康快乐幸福人

麦子熟了

童年时候的夏天

“童心未泯”的老同学们

土 墙

父亲牵着我的手

老同学“王八斤”

我奶奶

难忘那时同学情

知青宿舍楼

八十年代难忘的人和事

知青纪事

大姑

难 忘 那 时 美 好

我的东长街岁月回忆

草 房

我是太阳

母  亲

我的宣传班老同学

我的父亲是铁匠

雄 鹰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