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最好的习惯

治人事天,莫若啬。

治人事天,莫若啬。

【原】换位思考、换位做事、换位做人

读过一句话:“人心换人心,就是将心比心。”说句实心话,我们每个人做人做事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我们都只考虑自己,而不考虑别人,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会越来越难相处。只有当我们能有换位思考的觉悟和行动,才能理解对方的想法和做法,获得更多的共鸣与理解。毕竟,懂得换位,我们才能换来更开阔的境界,更宽广的未来。01换位思考《增广贤文》中写到:“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其实,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自私的,总是看到别人的不足,却宽恕自己的不当之处。在某个情感倾诉平台,读过一个 更多

【原】刺杀首相,细思恐极

七声枪响后,68岁的日本前首相倒下了。1909年10月26日,曾为日本第一任首相的伊藤博文来到中国东北的哈尔滨,准备与俄国财政大臣会晤。上午9时,伊藤博文走向火车站台,藏在人群中的朝鲜人安重根挺身而出,朝着伊藤博文连开七枪,其中三枪打在伊藤身上,其他四颗子弹击中了三名随行的日本官员。行刺之前,安重根特意把子弹的弹头刻成十字形。子弹打进人体后,不会像普通子弹那样直线穿过,而是会在人体中翻滚。于是,伊藤博文因为内脏大出血,十几分钟后就一命呜呼。随着人类进入风云激荡的悲惨世纪,一股刺杀的风潮袭向日本政 更多

【重温道德经,悟老子智慧】

“道教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孔教是工作姿态。每一个中国人,成功发达春风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败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一副镇痛剂,抚慰受了创伤的中国人灵魂。”

《道德经》蕴藏着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辉灿烂的自保阴谋哲学。老子是中国人“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老子提倡谦恭,再三重复柔和、忍耐、争论之无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战术优势。他宣扬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刚。

《道德经》阐述老子的哲学、老子的功用论,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门,从哪一扇推入,都可见一番天地。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对待人事天命,能够去尽早的服从于道是最好的。能够服从于道,也就表现为积德的过程。能够去重视积德,在为人处事中也就没有不能完成的。既然没有不能完成的,也就不知道积德的极限在哪里。不知道积德的极限,也就可以用积德来治理国家。这样治理国家也找到了根本的指导,也就是道和德,这样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所以重积德,也就是事物深远稳固的根底,也使得事物长久生存。

01、积德的好处?

老子说,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万物有德,万物不是零散随机的存在,可以把德看作是道使万物蓄积的方式。对命运而言,命运也不是零散随机的,命运也有德,德使命运以某种有序的方式呈现出来。

易经也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家也讲因果,我们的所作所为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因,这些因好像蓄积在某处,从而构成了个人、家庭的德,德的作用也会使得这些因以果的方式呈现出来。而积德,也就是去多种善因。

这样积德的好处在于,德所蓄积的善因,会给我们带来善果的影响。德也分阴阳,积阳德是做别人知晓的好事,可以立马有较好的因果作用,积阴德是做别人不知晓的好事,可以在未来有较好的因果作用。

02、积德的应用?

道的特性之一是利万物而不争,能够去持续的行善也就是在积德,这样积德也是修行的内容,也可以很好的把积德应用在人事上面。

对个人而言,个人的德会影响人生的经历,重视积德也就可以去改善命运。对家庭而言,家庭的德会影响夫妻及子孙后代的未来,重视积德也就可以使得家庭良好的延续不息。对企业而言,企业的德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重视积德也就可以使得企业持续发展。对国家而言,国家的德也会影响国运,重视积德也可以使得持久的繁荣昌盛。

03、积德的方式?

如果是在顺道而行,也就是在积德,具体点可以是做“利万物而不争”的事情。但是善恶又是很难去详细区分的。如果能够做到内心清静,没有杂念妄想,也就会很清楚要怎么来为人处事,也就是在自然的顺道积德。

【原】换位思考、换位做事、换位做人

读过一句话:“人心换人心,就是将心比心。”说句实心话,我们每个人做人做事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我们都只考虑自己,而不考虑别人,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会越来越难相处。只有当我们能有换位思考的觉悟和行动,才能理解对方的想法和做法,获得更多的共鸣与理解。毕竟,懂得换位,我们才能换来更开阔的境界,更宽广的未来。01换位思考《增广贤文》中写到:“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其实,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自私的,总是看到别人的不足,却宽恕自己的不当之处。在某个情感倾诉平台,读过一个 更多

【原】刺杀首相,细思恐极

七声枪响后,68岁的日本前首相倒下了。1909年10月26日,曾为日本第一任首相的伊藤博文来到中国东北的哈尔滨,准备与俄国财政大臣会晤。上午9时,伊藤博文走向火车站台,藏在人群中的朝鲜人安重根挺身而出,朝着伊藤博文连开七枪,其中三枪打在伊藤身上,其他四颗子弹击中了三名随行的日本官员。行刺之前,安重根特意把子弹的弹头刻成十字形。子弹打进人体后,不会像普通子弹那样直线穿过,而是会在人体中翻滚。于是,伊藤博文因为内脏大出血,十几分钟后就一命呜呼。随着人类进入风云激荡的悲惨世纪,一股刺杀的风潮袭向日本政 更多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精选 » 治人事天,莫若啬。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