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最好的习惯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

【原】【秋水伊人】134

***                 ****

【重温道德经,悟老子智慧】

“道教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孔教是工作姿态。每一个中国人,成功发达春风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败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一副镇痛剂,抚慰受了创伤的中国人灵魂。”

《道德经》蕴藏着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辉灿烂的自保阴谋哲学。老子是中国人“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老子提倡谦恭,再三重复柔和、忍耐、争论之无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战术优势。他宣扬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刚。

《道德经》阐述老子的哲学、老子的功用论,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门,从哪一扇推入,都可见一番天地。

《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治理大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权力中心所做的微小的决策,都可能对广大的民众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治理大国一定要像煎小鱼一样小心的翻动,谨慎的做决策。

如果是以道治理天下,一切似乎就变得简单起来,天下也不会有什么妖魔鬼怪作乱,民众也不会受到伤害。圣人之所以能够这样治国,是因为在以德治国,以德服人。

01、领导者的作用?

领导者作为国家权力的中心,所作所为对于国家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他的决策是通过一层一层的官僚机构去执行,影响也就不断的被放大。所以领导者需要意识到他巨大的影响力,要能够去谨慎的做决策。

国家是需要有一定的治理的,所以老子说以正治国。这个“正”也就是要能够符合于道,符合于人类发展的规律。所以国家需要领导者,来带领国家去顺应人类发展的规律,需要有领导者来以正治国。

02、国家的秩序?

这样如果有领导者可以去以正治国,以道莅天下,那么国家的运转应该是有着良好的秩序的,比如说国家风调雨顺,官员各司其职,百姓安居乐业。

老子在这一章也讲,如果是以道来治理国家,也就不会有什么鬼怪的事情发生,民众也不会被伤害,这样国家上下就是一种井然有序的状态。但是能够做到这样是极为难的一件事情,看历史中的国家发展,总是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在兴衰循环着。

03、以德治国的原则?

老子在这一章所描述的以德治国的结果,是圣人所治理的国家不会对百姓造成什么伤害,圣人也不会去对百姓造成什么伤害,这就是在爱人,爱所有的人。以德治国,也就是圣人的心是包含全体国民的,是希望治理能够去利益所有的人。

这样以德治国对于领导者是有着很高的要求的,既要能够有这种胸怀,又要能够有治理的能力。看历史中那些大治的时期,领导者心系天下;而那些混乱的时期,则是领导者心系小我。

【原】【秋水伊人】134

***                 ****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精选 » 治大国,若烹小鲜。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